摘要:《生万物》收官后,不少观众直呼“剧荒”——这部创下收视纪录的年代传奇剧,不仅让“鲁南故事”火遍全网,更再度印证了国产剧市场的真理:年代剧永不落时。
即将开播!30集年代单元剧《足迹》来袭,三代女性故事上映央视!
《生万物》收官后,不少观众直呼“剧荒”——这部创下收视纪录的年代传奇剧,不仅让“鲁南故事”火遍全网,更再度印证了国产剧市场的真理:年代剧永不落时。
回看近20年国剧江湖,从《闯关东》的热血迁徙,到《父母爱情》的细水长流,再到近年《人世间》《南来北往》《风吹半夏》《小巷人家》的轮番爆火,年代剧始终以最扎实的故事、最浓厚的情感,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而就在观众还在回味《生万物》的余韵时,又一部有爆款潜质的年代大剧正式定档!
30集原创年代单元剧《足迹》将于9月4日同步登陆爱奇艺、腾讯视频,以上海一栋老洋房为线索,串联起跨越60年的三代女性奋斗史。
不同于常见的“单主角成长线”年代剧,这部剧用单元叙事打破常规,把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紧绑在一起,光看故事框架和演员阵容,就藏不住“要火”的迹象。
一、故事:上海老洋房里的60年,三代女性的“破墙”之路
年代剧的核心,从来不是“穿旧衣、说老话”的表面质感,而是让观众看到“人在时代里的活法”。
《足迹》最打动人的,正是它选择了“上海老洋房”这个独特载体——这栋建筑不是冰冷的背景板,而是60年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从30年代的妇产医院,到50年代的服装厂,再到90年代的知名宾馆,它的每一次转型,都对应着一代女性的命运转折。
1. 30年代:林斯允的“逆行”——女性从医的勇气
1930年的上海法租界,林家落败后,祖宅被改造成妇产医院。
留学归国的林家女儿林斯允(林允 饰),却在这时做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要当一名妇产科医生。
在那个年代,女性抛头露面工作已是“禁忌”,更别说拿起手术刀、直面生育难题——可林斯允偏要打破这份偏见,为那些被“生育痛苦”困住的普通女性寻一条出路。
命运没给她太多缓冲:家族败落留下巨额债务,亲人背叛让她心寒,甚至要靠退婚、起诉兄长才能守住底线。
好在她遇到了律师程敖(丞磊 饰),从最初的理念对抗,到后来的携手并肩,两人把老洋房改造成真正的“女性庇护所”。
战争爆发时,医院几度陷入绝境,林斯允却从未关掉大门——她的“足迹”,是踩碎封建观念、在乱世里为女性撑起一片天的勇气。
2. 50年代:易弋的“突围”——身份枷锁下的坚韧
到了50年代,老洋房摇身变成服装厂,林斯允的侄女易弋(童瑶 饰)站在了这里。
可她身上带着一个“沉重标签”:前国民党军官遗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个身份让她的理想寸步难行——她想当服装设计师,却被同事排挤、被工会开除,连“为民做衣服”的简单愿望,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易弋没有被打垮。她偷偷藏起设计稿,在车间里从最基础的缝补活做起,直到遇到我党干部文朴(刘奕君 饰)。
文朴没有因她的身份而疏远,反而看到了她设计里的“民生温度”——两人在时代洪流里惺惺相惜,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却用“一起改图纸到深夜”“默默帮她澄清误解”的细节,谱写出最克制的革命情感。
易弋的“足迹”,是挣脱身份枷锁、在偏见里拼出事业的坚韧。
3. 90年代:叶希宁的“闯荡”——改革开放里的清醒
90年代的风,吹进了老洋房——这里成了上海滩小有名气的宾馆。
易弋的孙女叶希宁(王鹤润 饰)本是来为女儿办婚礼,却意外卷入一场贪污案,一夜之间背上巨额负债,连工作都丢了。
站在改革开放的路口,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咬着牙“下海”经商。
那时的市场充满机遇,也藏着陷阱:她不懂“商场规则”,几次被坑得血本无归;
身边人劝她“找个男人依靠”,她却偏要靠自己闯出名堂。
大学教师向北川(杨玏 饰)的出现,不是“拯救者”,而是“同行人”——他帮她整理市场数据,陪她跑遍上海的批发市场,在她崩溃时说“你的设计有新意,别放弃”。
叶希宁的“足迹”,是抓住时代机遇、在商海里守住初心的清醒。
这三代女性的故事,没有“开挂”的爽感,只有“实打实”的挣扎:林斯允要对抗封建礼教,易弋要打破身份偏见,叶希宁要适应市场浪潮。
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在时代面前低头,而这,正是《足迹》最动人的内核。
二、演员:童瑶领衔实力派,每个角色都“贴脸”到让人心安
年代剧的成败,演员占了“半壁江山”——如果演员撑不起角色的“时代感”,再好的故事也会显得虚假。
《足迹》的演员阵容,恰好做到了“颜值与演技双在线”,从主角到配角,个个都是“熟脸”,且与角色的适配度拉满。
1. 童瑶:从“顾佳”到“易弋”,双料视后的“颠覆式回归”
提起童瑶,观众最先想到的是《三十而已》里清醒干练的顾佳,或是《大江大河》里质朴坚韧的宋运萍——这两个角色让她拿下金鹰奖、白玉兰奖双料视后,也让她成了“都市精英”“年代佳人”的代名词。
但近年她的作品略显乏力,《心居》《小日子》里的表现,总让人觉得“少了点劲”。
而《足迹》里的易弋,或许是她的“翻身仗”。这个角色没有顾佳的精致,也没有宋运萍的温顺,而是带着“身份枷锁”的底层女性——她会因被开除而偷偷抹泪,也会为了设计稿与领导据理力争,眼神里既有委屈,又有不服输的韧劲。
从预告片来看,童瑶特意改变了以往的“精英仪态”:衣服是洗得发白的工装,连走路的姿势都带着“小心翼翼却又不肯低头”的感觉。
对于童瑶来说,易弋不是“复刻过往角色”,而是“重新扎根”——若能演好这份“挣扎感”,她或许能重回巅峰。
2. 刘奕君:“叔圈天菜”的年代剧适配度,从来没让人失望
刘奕君大概是“最适合年代剧”的男演员之一。
从《父母爱情》里清高孤傲的欧阳懿,到《伪装者》里心狠手辣却藏着家国情怀的王天风,再到《琅琊榜》里老谋深算的谢玉,他总能把“复杂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这次在《足迹》里,他饰演的文朴是50年代的我党干部,没有“反派”的张力,却多了“岁月沉淀的温柔”。
预告里有一个细节:文朴拿着易弋的设计稿,戴着圆框眼镜,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的针脚,眼神里既有对设计的认可,又有对易弋处境的心疼——没有一句台词,却把“克制的关心”演得淋漓尽致。
刘奕君的扮相也完全贴合角色:中山装穿得笔挺却不刻板,头发梳得整齐却不显油腻,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知识分子的温和”。
对于他来说,文朴不是“简单的正面角色”,而是“时代里的普通人”——这种“不刻意用力”的表演,恰恰是年代剧最需要的。
3. 林允、丞磊、王鹤润:年轻演员的“破圈尝试”,惊喜满满
除了两位“戏骨级”主演,《足迹》的年轻演员也让人眼前一亮。
林允饰演的林斯允,是她首次挑战“民国医者”角色。
以往她演的《美人鱼》珊珊、《不完美受害人》赵寻,要么是纯真懵懂,要么是纠结脆弱,
而林斯允却带着“坚定的力量感”——预告里,她面对闹事的病人家属,没有退缩,而是冷静地说“我是医生,要对病人负责”,眼神里的坚定,完全褪去了以往的“青涩感”。
丞磊作为2025年的“热度小生”,此前因《云之羽》《与晋长安》圈粉,但也因“古装剧套路化表演”遭质疑。
这次他饰演的程敖,是30年代的进步律师,民国西装穿在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矜贵”,又有“家国理想的热血”——他在法庭上为林斯允辩护时,原声台词铿锵有力,完全摆脱了“古装冷面将军”的影子,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可塑性”。
王鹤润则是“戏路最广”的年轻演员之一:《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剃光头的勇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温婉的盛华兰,《莲花楼》里疯批的角丽谯,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
这次她饰演的叶希宁,是90年代的“下海女性”,既有“被负债压垮的崩溃”,又有“重新出发的决绝”——她在批发市场跟小贩砍价的场景,生活化到让人想起“身边的长辈”,完全没有“演”的痕迹。
更值得一提的是,《足迹》的配角阵容堪称“神仙打架”:宁理(《沉默的真相》里的李丰田)、唐曾(《漫长的季节》里的李局)、杨玏(《三十而已》里的陈屿)、侯岩松,这些演员都是“戏骨级”的存在,哪怕只有几句台词,也能让角色“立起来”。
这样的阵容,无疑给《足迹》的“口碑”上了一道保险。
三、主创:《金婚》编剧+《乘风踏浪》导演,年代剧“老手”的品质保障
如果说演员是“脸面”,那主创团队就是“骨架”——尤其是年代剧,对导演的“时代氛围把控”和编剧的“故事逻辑打磨”要求极高。
《足迹》的主创团队,恰好是“年代剧老手”,从过往作品来看,完全有能力撑起这部剧的“品质感”。
1. 导演张思麟:懂年代剧的“烟火气”,更懂人物的“心”
张思麟或许不是“最知名”的导演,但他绝对是“最懂年代剧”的导演之一。
此前他执导的《乘风踏浪》,以80年代东北创业为背景,用“接地气”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拿下了不俗的口碑——剧中乔杉饰演的创业者,没有“开金手指”,而是带着“东北人的韧劲”,在失败里摸爬滚打,这种“不悬浮”的叙事,恰恰是年代剧的精髓。
这次执导《足迹》,张思麟在“时代氛围”上花了不少心思:3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镜头里有黄包车、老电车,甚至连医院里的药瓶都是“复古玻璃罐”;
50年代的服装厂,车间里的缝纫机、墙上的标语,都还原了当时的场景;90年代的宾馆,大堂里的彩电、门口的霓虹灯,满满都是“时代记忆”。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用“大场面”堆砌年代感,而是通过“细节”让观众代入——比如林斯允给病人把脉时的手势,易弋踩缝纫机的节奏,叶希宁用计算器算账的动作,这些小细节,让“年代感”变得真实可触。
2. 编剧王宛平:“年代婚姻题材金牌编剧”,写透女性与时代的羁绊
王宛平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年代剧品质保证”。从业近30年,她写出了《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一系列高分年代剧,
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在时代里的情感与成长”——《金婚》里,她用50年的婚姻,写透了夫妻二人在时代变迁里的磨合;《甜蜜蜜》里,她用一段跨越十年的爱情,展现了特殊年代里的坚守。
这次《足迹》是她的“原创作品”,没有小说改编的束缚,她把“女性与时代”的羁绊写得更细腻:林斯允面对的“封建礼教”,是30年代女性的共同困境;易弋遭遇的“身份偏见”,是50年代特定人群的无奈;叶希宁经历的“市场浪潮”,是90年代女性的机遇与挑战。
更难得的是,她没有把女性写成“时代的牺牲品”,而是让她们成为“时代的参与者”——林斯允用医术改变女性处境,易弋用设计传递民生温度,叶希宁用经商抓住时代机遇。这种“女性主动成长”的叙事,恰好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
写在最后:《足迹》能成为下一部年代剧爆款吗?
从故事、演员到主创,《足迹》无疑具备了“爆款年代剧”的所有要素:它有跨越60年的宏大叙事,却不缺“小人物的细腻情感”;它有实力派演员的加持,却不依赖“流量噱头”;
它有原创剧本的诚意,却不脱离“时代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年代剧的精髓”——不是让观众“怀旧”,而是让观众“共情”:共情林斯允的勇气,共情易弋的坚韧,共情叶希宁的清醒,也共情每一代女性在时代里的“不容易”。
当然,这部剧也面临着挑战:单元叙事能否让三个故事“无缝衔接”?能否让观众对每一代女性都产生深度共情?能否避免“年代剧套路化”的问题?但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足迹》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9月4日,爱奇艺、腾讯视频,《足迹》即将开播。若它能守住“真实”的底线,让观众看到“时代不是立在主角身后的背景板,而是挡在她们面前的一堵墙,而她们,用自己的脚步,把墙踩成了路”,那么这部剧,大概率会成为2025年下半年的“年代剧黑马”。
毕竟,好的年代剧,从来都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观众从过去的故事里,看到“当下的自己”——而《足迹》,显然有这样的潜力。
来源:工业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