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2025年8月全国卫视频道新播节目累计收视356.2亿人次,环比上涨8.9%。其中,多部抗战胜利80周年题材剧接力火爆荧屏,《浴血荣光》《我们的河山》《归队》《生万物》收视领跑黄金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山河铭记》《烽火
整理自 | 网络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2025年8月全国卫视频道新播节目累计收视356.2亿人次,环比上涨8.9%。其中,多部抗战胜利80周年题材剧接力火爆荧屏,《浴血荣光》《我们的河山》《归队》《生万物》收视领跑黄金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山河铭记》《烽火侨心》和历史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全国多地受欢迎。
点击阅读更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视听精品内容:
多部抗战胜利80周年题材剧
接力火爆荧屏
《浴血荣光》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CCTV1)8月13日收官,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2.956%,单集最高收视率3.185%,首播轮在电视大屏累计收视10.2亿人次,位列今年以来重大革命题材剧目收视率第一、本月首播剧收视率第一。
《浴血荣光》的动人之处,在于打破了革命历史剧的“符号化”叙事,用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信仰光谱”,让观众看到当时中国的进步青年的崇高理想,真切感知那段艰苦岁月里无数生命在信仰之火中淬炼出的光芒。
剧中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串联环环相扣的剧情,并且事件内部矛盾张力强烈,在节奏上更贴近网生代观众的影像审美偏好。此外, 剧集大量采用快速剪辑以及富有层次的光影调度等表达手法,显著提升了视听质感与沉浸体验 。
此外,对革命领袖的刻画极具层次感,在领袖形象之外,平民群像的刻画同样细腻地勾勒出历史的肌理。在《浴血荣光》的光影里,历史与现实完成了一场关于信仰的接力,而这份接力,终将照亮更长远的征程。
《我们的河山》
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剧目《我们的河山》(CCTV1)8月16日开播,已播17集平均收视率2.915%,收视份额12.317%,累计收视4.4亿人次,位列本月首播剧收视率第二。
《我们的河山》由刘戈建担任编剧,毛卫宁执导,王雷主演。这是继《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之后,三位原班主创再度携手。剧组秉持“真实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情”的理念,全程扎根山东临沂沂南实地取景,依托独特“崮”形地貌,实景搭建百姓村寨、日军据点。
此外,剧组不惜大面积种植小麦,精准呈现季节变化和收粮场景。为了模拟历史真实的城墙质感,剧组用当年的技术方式烧制符合年代特征的墙砖,并搜集和制作大量战争年代的老物件,力求复刻真实时代风貌,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同时,运用大量超高清长镜头展现百姓生活与战争场景,赋予该剧“生活剧的质感”。
《归队》
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剧目《归队》(CCTV8)8月25日开播,已播14集平均收视率1.991%,累计收视2.9亿人次,位列本月首播剧收视率第四、腾讯视频电视剧榜第三。
《归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在叙事手法上,《归队》采用“大题材小切口”策略,以胡军饰演的排长鲁长山(老山东)串联起失散战友的归队历程,这种“散-聚”结构以散点透视法还原了历史原貌,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宏大炮火叙事,将几条迥异的“归队之旅”表现得各有看点。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编剧高满堂在开发创作的4年间,多次深入东北抗联旧址进行采风调研,还特地采访了30余位抗联战士及后人,广泛搜集一手史料。
拍摄中,剧组深入长白山腹地完成实景拍摄,从抗联成员在山林间吃野草、用雪搓松子果腹等细节,到零下30°C的林海雪原实景、手工制作泛黄棉袄并塞入草屑、“冰面爆破”技术、日军台词由专家纠正发音、服装和武器经军工考证等,都让这个发生在东北的故事充满说服力。
《生万物》
年代剧《生万物》(CCTV8)8月13日开播以来收视一路走高,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2.388%,其中最后一集较首集收视率大幅上涨64.0%,位列本月首播剧收视率第三、爱奇艺电视剧榜第一。
点击阅读《生万物》更多内容:
《生万物》没有靠宏大叙事和旁白来铺陈时代洪流,而是选择了“以小见大”的方式,把镜头对准人和人之间最具体、人和土地之间的最肃穆的关系上。这种“稀缺”的视角,不光突破了大众对“农村题材剧”的固有认知边界,也帮《生万物》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年代剧的“极致”。
在剧本之外,《生万物》还把“强迫症”的执着,献给了对那个时代鲁南农村的背景的“考据”和“还原”。在山东临沂的一座百年古村落里,刘家成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场真实的影像实验。
封家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夯土墙上的裂痕、都好像真实存在般历历在目。而转眼看宁家大院的青砖瓦房和工艺精良的餐具茶杯、两米长的对联、红木桌高摆的三具做工精良的关公像,像是一个与贫苦的村庄格格不入的空中楼阁。布景上的对比设计,让地位落差清晰地摊开在观众面前。
除此之外,多部革命题材剧重播收视热度高。8月,在省级卫视黄金时段重播的革命题材剧共23部,《西北岁月》《大决战》《潜渊》《哈尔滨一九四四》《孤舟》等剧集收获观众欢迎,累计收视8.2亿人次。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
在全国多地受欢迎
《山河铭记》
纪录片《山河铭记》(CCTV1)8月21日开播,首播5集平均收视率1.937%、收视份额12.450%,该片播出后在全国31个省区市收视份额超10%,在甘肃、江苏、福建、内蒙古、贵州超20%,收视反响好。
《山河铭记》共5集,分别为《中流砥柱》《胜利之本》《同仇敌忾》《携手并肩》《遍地英雄》。该片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以宏阔的视角、深情的笔触、独家的细节、经典的影像,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卷,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节目重点展示在“持久战”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军民运用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历史细节。“抢救式”采访田华、苏明、李登月等70位百岁左右的抗战老兵,以第一视角讲述鲜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
摄制组深入探访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台儿庄、四行仓库、卢沟桥、白洋淀、滇缅公路等抗战遗址,采访30多位军内外专家、史馆研究员及美国、俄罗斯等国学者,采访杨靖宇之孙、左权外孙等27位抗日英烈后代。同时,节目充分利用总台优质资源,与CGTN、海外总站等部门紧密合作,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挖掘档案资料,全景化、国际化、立体化展现抗战英烈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怀。
该片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珍贵历史影像,生动还原重要战役战斗、抗日根据地生活等历史场景,有效增强了节目的思想性、感染力和冲击力。
《烽火侨心》
《烽火侨心》(CCTV4)8月14日开播,首播6集平均收视率0.987%,播出后在全国8个省区市收视份额超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的6集纪录片《烽火侨心》,以华侨抗战史为叙事切口,展现海外华侨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担当与奉献。
在本片创作过程中,节目组走访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等海内外文博机构,联络相关历史研究组织及亲历者后人,从海量藏品当中精心挑选出一件件承载着特殊记忆的文物,让它们成为讲述海外华侨抗战故事的“第一叙述者”。本片将镜头对准一件件文物,让它们“说”出自己的故事,用震撼人心的真实细节串联起海外华侨在烽火岁月中书写的爱国篇章。
《心安何处》
《心安何处》(上海东方卫视)8月19日晚22:00在上海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首播,全国收视率0.150%,较频道纪录片平均水平高56.4%,上海本地收视率1.294%。
纪录片《心安何处》以4K超高清全流程制作,以国际化的视角切入,记录了侵略战争结束80年后几位日本遗孤在中国与日本两地的生活现状,从不同侧面讲述遗孤的个人故事——既有他们对中国养父母如山大爱的深切感恩,也有日本侵华战争给他们带来的错位人生与内心创伤。
纪录片用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直抵人心,引人深思。它从另一个视角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不仅可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用正义战胜邪恶,更为可贵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即使在至暗时刻,也不会泯灭人性的光芒与道德的光辉。中国不仅能够赢得胜利,更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当战争的阴云笼罩世界,总有伟大的民族用高贵的品格让文明之光照亮人类前程。
来源:影视制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