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家里电视剧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剧好像永远有一席之地。尤其那种里头兄弟姐妹各奔东西,信仰政治全乱了套的故事,看着就带劲。《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看过没?反正我家老一辈一到年节都乐意翻出来重温一遍。孙红雷、黄志忠、吕中、杨雪、张志坚这些熟脸,把革命年代拍得跟家里吵
要说家里电视剧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剧好像永远有一席之地。尤其那种里头兄弟姐妹各奔东西,信仰政治全乱了套的故事,看着就带劲。《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看过没?反正我家老一辈一到年节都乐意翻出来重温一遍。孙红雷、黄志忠、吕中、杨雪、张志坚这些熟脸,把革命年代拍得跟家里吵架一样,谁都觉得能代入点什么。剧里最让我琢磨的还是那个“卖花布”的董建昌,那个张志坚演的,初看像个油嘴滑舌的老狐狸,细品倒透着点让人琢磨不透的悲凉。
说董建昌是个矛盾体,一点不夸张。嘴里一套套的,喜欢算计,但偏偏在关键时刻就冒出点不可理喻的真性情来。你要说他奸诈吧,他有时又比别人厚道,能替下属挡刀,能温言劝解兄弟。剧里一场回忆戏,董建昌坐在咸菜摊旁边,手里捏着那块花布,神情说不上哀愁还是自嘲。老大哥风范,偏又不失人间烟火气。这种人,现实里其实不少,特别是在那种风雨飘摇的年代,谁没多几手准备?但倒也不着急给他一个好坏结论,人生哪有那么简单。
当时为了给董建昌找一个“原型”,还真有些历史圈里的人专门翻查了民国档案。名声最响的——李济深,大概是董建昌性格的底色。别说什么“高级将领”“元老”,外行人听就是官大,其实那更像是各派势力要拉拢的一颗棋子。李济深早年干过辛亥革命,北伐那会儿,大半广东的军官都没敢惹他。后来进了军校当老师,据说黄埔军校的那些骨干,许多都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所以董建昌剧里总是被追问“你背后是谁”,他那种不是靠家底、靠本事混出来的劲头,让人看着就不是假把式。
偏偏李济深又不是那种死心眼的官僚。二十年代南下广州搞军政,也不是光站一边。他既跟蒋介石合作过,后来又掺和民革,时不时还为共产党说两句好话。抗战快爆发时,李济深试着把小民革的人马塞进新四军,最后顶不住蒋介石那一关,但这事在南方老兵里传得很广。路上遇到李济深的人,听他骂蒋,没几句是重复的,好像每次都能点到蒋总的要害。其实,他那些“憋在心里”的话,多少让人觉得,原来有些将军能愤怒,也能心软,也会被时代困住。
到了董建昌那个部下发动南昌起义那段,剧里写得格外揪心。杨立青站出来,董建昌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只说了一句“你去吧”。这种场面看多了,才懂有时候不干预,其实比快刀斩乱麻还要煎熬。这个情节,历史上和张发奎的遭遇对得上。张发奎这个人,在粤系军阀圈子里算是出了名的“难琢磨”。有人说他是墙头草,可你要真猜他的心思,哪有那么容易?北伐时他手下好多都是骨干共产党员,跟叶剑英、张云逸这些人私交好得很。结果到了南昌起义,张发奎从没拼了命追击,反而放了一马。广州的一些老兵有时候背地里说,张发奎“不是个专门干脏事的人”,只是不太肯表态。
战时张发奎的手腕也硬,粤北会战指挥真打出了名堂。后来接受投降、处理战犯这些都很雷厉风行。田中久一被枪毙的消息传出来,当时不少民众都跟着叫好。“终于有人给日本鬼子个交代了”,街头议论纷纷。作为那个年代的军头,他们都不是绝对的坏人或好人,更多像是匆匆过路的观众,在时代舞台上随时可能换装。
说回程潜,这个人物在民国里头也蛮有故事,但一直不像前两位特别起眼。剧末董建昌被劝阵前起义,多少借了程潜当年和平通电那段的韵味。程潜早年跟着孙中山,后来桂系、中央混得风生水起。最有意思的是程潜在蒋介石李宗仁两派撕裂时,好几次出来调停。有种老派文人的气度,愿意牺牲利益为大局洗白。抗战时程潜经手河南、兰封会战,人家没吹牛,真打得动。这些年新史研究越细,程潜下令停止征兵、减少征粮的决定,为不少当地百姓摆脱饥饿算是救了一命,哪怕小动作,在民间也能留点好名声。
真的等到49年,程潜自己发通电,湖南整个地方部队跟着起义,几乎没流什么血。长沙街头那一天,许多拆枪卸甲的旧兵说,算是送老程一个人情。新中国成立以后,程潜在湖南挂名省长,底层干部口里说“程老爷子还算仗义”,这也不稀奇。哪怕后来程潜在一些决策上有犹豫,多少还是顾着湖南人的温饱。
等回头看,《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董建昌这个角色,实际是把这几位在历史上像是“夹缝中活着”的老将的脾性合在一起了。你说他奸诈,可明明还挺体面;你说他爱国,有时候又为自己算计。好像当年许多传统家庭里的老人一样,嘴里念叨要苟且,心里却是最盼国家平安。剧里头,董建昌一次次做选择,最终还是在杨立青劝说下,放下刀枪,走了新路。这样的转变,远比“彻底悔悟”更动人——毕竟,谁不是一路跌跌撞撞才活到了头。
所以,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人物、那些想在浑水里干点正事的老家伙,到最后也许不是被政治信仰改变的,他们更像是被家庭、老同事、甚至自己内心里藏着的那点清白打动。这种人,在任何一个动荡年代都不会少,他们决定不了历史的走向,但能保下一点温情,也就够了。
说句实在话,剧中董建昌的故事跟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日子,隔着好远,但那种“没法一黑一白把人定性”的感觉,似乎又天天上演。你可以说他是小角色,也可以说他是大时代的缩影。走到最后,能忠于本心,能对得起身边人,这恐怕比什么“党派正确”都让人佩服吧。至于董建昌到底是不是啥民族英雄,这事儿,我是觉得,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都有自己那块花布。
来源:英明果断原野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