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军:赵政委的“亮剑”是对原则的坚守丨塑造英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3 15:06 2

摘要:在硝烟弥漫的华北抗日战场上,一个风尘仆仆、书卷气未脱的年轻人走进了独立团。他不是团长李云龙那般草莽出身的悍将,而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赵刚,这位“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燕京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儒将与李云龙初次相遇就被劝酒“戗火”的戏份充满了戏剧性张

《亮剑》海报。

角色:八路军独立团政委

出处:剧集《亮剑》

首播:2005年9月13日

经典台词: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精神。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在硝烟弥漫的华北抗日战场上,一个风尘仆仆、书卷气未脱的年轻人走进了独立团。他不是团长李云龙那般草莽出身的悍将,而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赵刚,这位“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燕京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儒将与李云龙初次相遇就被劝酒“戗火”的戏份充满了戏剧性张力:一个是以原则与纪律至上的政委,一个是崇尚灵活与实效的团长。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战争这个极端环境中碰撞、摩擦,最终却熔铸成一段铁血情谊,共同诠释了“亮剑精神”的多元内涵。对于电视剧《亮剑》的忠实观众来说,何政军所饰演的赵政委气质沉着冷静、英武儒雅,书卷气里带着火药味。这一角色,也成为了何政军演艺道路上不可磨灭的里程碑之作。“做演员我们每年都要看一些剧本,有些就不太吸引你,但《亮剑》这个剧本,我们同组好几个演员都是一口气看完不舍得扔。在剧组我们也是没事儿就琢磨怎么演,拍到一半的时候,李幼斌(饰演李云龙)突然和我说,老何,这个戏要火。”

赵刚的出场几乎带着某种隐喻——书卷气是文明的象征,军装是武力的外衣,二者的结合恰如他内心的辩证统一。他携带着“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理想主义、原则性、对理论的忠诚。这些特质刚开始在冲在抗战第一线、打仗嗷嗷叫、作风霸气十足的独立团中显得有些不合群,但这种原则性又逐渐成为这支队伍成长为铁军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赵刚代表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勇气——不是在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则的坚守。这种坚守需要承受孤独、误解甚至排斥,其艰难程度不亚于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

赵刚初到独立团的第一场报到戏,就演出了政委原则至上纪律至上的特质。

赵刚与李云龙的关系演进是一曲双雄会的交响乐。赵刚的“亮剑”方式与李云龙形成鲜明对比。李云龙的亮剑是外向的,是对敌人的果断出击;赵刚的亮剑则是内向的,是对自身信念的坚守与践行。在军事民主会上,他敢于坚持不同意见;在战场之外,他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甚至在爱情选择上,他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浪漫与执着。这些行为共同构成了一个革命年代知识分子的完整肖像——他们不是简单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将理想转化为实践的行动者;他们不是空谈理论的书生,而是在血与火中检验真理的战士。也许世上真有无巧不成书一说,说起来,“赵刚”这一角色的原型来自八路军129师,而129师正好是何政军父亲曾披坚执锐的部队。《亮剑》播出后,不善言辞的父亲说了三个字“还可以”。何政军说,“这已是极高的褒奖。”

何政军确实没有想过《亮剑》的影响力会这么大,在他看来,他就单纯地认真努力地完成了赵刚这个角色。这些年来,他将职业演员的操守和亮剑精神谨记心中,绝不会因为赵刚一个角色的成功就故步自封,他说自己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角色和目标。“认真二字说起来容易,但真的要做到其实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我只希望能认真面对每一个角色。”通过赵刚,我们看到了“亮剑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它不仅是对外敌的勇敢亮剑,更是对自身信念的坚持;不仅是军事上的果断出击,更是道德上的毫不妥协。赵刚用他的一生证明,真正的勇气有多种表现形式,有时候最艰难的亮剑不是冲向敌人,而是在漫长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与理想。

【对话】

经典都是不要命的、努力拼出来的

新京报: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重播率最高作品之一的《亮剑》,在今年9月13日即将迎来播出二十周年,从播出至今,你看过多少次这部剧?

何政军:我应该和大家一样,就是电视台播的时候我就看,但也没有刻意把它找出来回顾,毕竟这个剧本我特别熟,并且整个拍摄的过程也记得很清楚,不管看不看都是印入脑海的。

赵刚在剧中有几处“百步穿杨”的狙击镜头,何政军表示拍摄前进行过专业射击训练。

新京报:你饰演的政委,虽然平时看起来很儒雅,但真动起手来“武力充沛”,反差性很强,比如剧中你有几场经典百步穿杨干掉日寇的镜头,你当初拿到剧本时,是如何看待“书生政委是个神枪手”这个设定的?剧中你端枪射击的镜头很专业,你是在拍摄前受过射击特训吗?

何政军:首先赵刚是个军人,然后他才是位知识分子,两者的特质都兼备,过去的军人大多以农民出身,所以像是知识分子一样的军人,在部队里并不是多数。在表达上就要将这两者的特质注入角色,比如军人,忠诚、纪律、血性、奉献,知识分子则是儒雅、理性化思维同时又有批判性,所以赵刚是一个很立体的角色,这些特质在他身上交替展现着。至于射击的问题,战场上武器就等于军人身体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在战场上的军人,对兵器肯定是非常熟悉了解的,你的一招一式就等于自己的左右手,所以如何观察、怎么用枪都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我们当时也有很多顾问,进行了专业射击训练。

新京报:剧中打完平安县城后,赵刚和李云龙曾有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面对李云龙“亮剑”的比喻,赵刚也点出了本剧的主题:“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精神。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你在剧里剧外,是如何看待“亮剑”精神的?

何政军:《亮剑》的拍摄确实艰辛,跟现在的拍摄条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部剧几乎全实地拍摄,不会有什么影视基地、什么绿幕,更别提拍完了找个地方吹空调休息,当时我们去的都是原始村落,大多戏都在零下十几二十摄氏度拍摄。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气特别冷,每次到现场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点篝火,至少大家可以暖和一点;住的是老百姓废弃的房子,吃饭的时候盒饭里总有黄沙,飞沙走石的,那时候拍戏都不用定妆,风一吹,就定好了。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是能够凭借“亮剑精神”拼了出来。赵刚说的这句话对我来说绝不单是台词,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本身就出生在军人家庭,革命先辈的东西一直在影响着我,可能我不会随时随地做到那么完美,但是我一定是拼尽全部努力在完成一件事,努力展现那一辈抗战英雄的精神面貌。

儒雅的政委赵刚也会发火骂人,在何政军看来,有时这样处理会使人物性格丰满,也会更应景。

新京报:赵刚在剧中开始时比较儒雅,后来随着与李云龙的逐渐接触和磨合,有时也开始说脏话和发脾气,有观众说这个角色的“驴化”(发犟种驴脾气)转变很生动。除了赵刚之外,好像你饰演的角色从来没有说过脏话,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角色逐渐“驴化”的那些发脾气甚至说脏话的镜头?

何政军:我认为,塑造一个人物是要有递进、变化的,从最初相互的不了解或是排斥,到相互了解融合成为生死之交,它是渐进的过程,两个人是相互影响的。对于赵刚来说,他肯定会受到李云龙的影响,李云龙亦然,他也会被赵刚的儒雅和理性影响。再加上我和李幼斌也相互信任,从剧本提供的框架、规定情景,从这里寻找最自然、正确的表演方式。剧本塑造的人物已经很丰满了,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即兴再加一些更生动的表达。比如李云龙重伤住院那场戏,我在他旁边讲了很长一段话,后来他苏醒过来,剧本上本来写的是“老李,我说吧,你死不了”,但我觉得这句话不过瘾,就跟导演要求,改成“老李,我就说你他娘的死不了”,这三个字(脏话)其实能更好地展现当时他们的关系,也更应景了。

新京报:剧中李云龙攻打土匪的黑云寨后被撤职,赵刚和他有一段交心的经典镜头(赵刚:“你老指着让我给你提个醒,你自己脑子呢!人不能让一块石头绊倒三回是不是!”李云龙:“你老赵说话又不凭良心了,你住院一趟,我李云龙丢了三样东西!老婆、老婆被鬼子杀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剁了脑袋,再加上你这个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政委!就算是块石头,揣在我李云龙的胸口也该焐热了不是!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你说!你不在!我跟谁说去!”)这个镜头也是剧中著名的泪点之一,你还记得拍摄这个镜头的幕后吗,拍了多少条过的?

何政军:拍摄那天的河北特别冷,冰天雪地的,大概零下十多摄氏度,我们当时就一台摄像机,拍了他拍我,一切都很顺利,在那个环境下自然而然就是角色,也就拍了一条。其实我们对于这两个角色的诠释已经有了很多储备,在进组以后我和李幼斌也经常在一起对词,没事儿就研究一下该怎么说,怎么反应,所以拍摄很顺利,但我记得拍完后我们也很难出戏,当时就感觉脑缺氧,脑仁疼,确实是把感情都真实倾注其中了。

何政军饰演的赵刚和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在《亮剑》中有很多精彩的对手戏。

新京报:最近网络上关于“中式硬汉”、“理想型伴侣”的讨论中,你饰演的赵刚政委常常被大家提起。时隔二十年,这个角色依然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您最初对此有预料吗?

何政军:我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但确实没有预料到这部剧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能说我们很努力、用心地完成了一个角色,仅此而已。但真的每当路上遇到观众叫我赵政委,我内心是非常感动的,毕竟塑造的角色大家记住了,说明我们当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新京报:现在也有很多年轻演员出演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你对这些后辈有什么寄语?

何政军:我不敢(寄语),因为每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当时就按照一种我们觉得的正确感觉和认知塑造角色,完成了这样一个工作。总之每个角色面前确实要将自己归零,经典都是不要命的、努力拼出来的,每一个在你面前的角色,都需要你认真对待。

新京报:在你看来,我们现在的影视从业者应该怎么坚持并实践“亮剑”精神?请你用一句“亮剑式宣言”总结你的艺术信仰。

何政军:亮剑精神,是非常受用的,那种艰苦卓绝,奋斗到底的刚毅坚信,我应该以这种精神指导自己,对今后的工作、如何对待家人朋友等都会产生影响。总结艺术信仰的话题有点大,只能说,我从事的工作就是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断给自己设置挑战和障碍,每次越过障碍和困难,不重复自己,我就能够达成新目标,就像每次接到一个新角色,都是对旧我的一次告别,要用这份亮剑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来源:星河倾城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