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当我打开电视、手机或电脑,看到那些完全违背史实的抗日神剧堂而皇之毫不害臊地播出,就会感到难以置信乃至于无比愤懑!
每当我打开电视、手机或电脑,看到那些完全违背史实的抗日神剧堂而皇之毫不害臊地播出,就会感到难以置信乃至于无比愤懑!
油头粉面、衣着时髦、细皮嫩肉的男主角,描眼画眉、皮肤吹弹可破、身着开叉旗袍的女主角;瞻前不顾后、弱不禁风、一掌必倒的日军士兵,笨拙无脑、愚蠢透顶、极易糊弄的日军官佐……在抗日神剧中以完全不符合史实的形象演绎着被扭曲的抗战史。抗日神剧中不仅充斥着“手撕鬼子”的荒唐情节,更常见的是男女主角穿着光鲜、造型时尚、手持世界一流兵器,与历史照片中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抗日军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历史的轻慢态度,完全歪曲和掩盖了抗日战场的残酷真相。堂而皇之地播放拍摄此类影视剧,严重违背了历史,侮辱了观众的智商,误导了青少年,对不起为国牺牲的抗日先烈,对不起在十四年抗战中殉难的千千万万个同胞!
真实抗战历史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而日军伤亡约200余万。珍珠港事件前,中日战场双方伤亡比高达 8:1。
只有了解真实数据,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抗战的艰巨与先烈们的伟大。
一、客观认识日军的战力
(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日军在侵华期间,单兵素质强悍;装备精良,重机枪、火炮数量远超中国军队。
在淞沪会战中,日军重炮火力甚至是中国军队的四倍以上。
在踏上侵华战场前,每个日军士兵都要接受近一年高强度训练,射击标准为400米外十发九中,刺刀格斗训练长达45天。
身体强壮的日军
身体强壮的日军
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的我军士兵
(二)、战术协同能力与疯狂战力:
日军陆军、海军和空军具备高效协同能力,通过海陆空立体打击压制中国军队防线。他们自觉自知地全盘被军国主义洗脑,崇拜“武士道”精神,打起仗起来非常疯狂,经常死战不退。
(三)、残酷的战斗数据对比:
1、淞沪会战:用血肉之躯抵御强敌的惨烈战役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是抗日战争初期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了约7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而日军投入了9个师团约25万人。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据近3倍优势,但结局却极为惨烈。
经过三个月浴血奋战,中国军队伤亡约25万至30万人,日军伤亡约4万至9万人。中日双方伤亡比高达5:1甚至更高,意味着消灭一个日本兵需要付出五名中国士兵的代价。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军队几乎每天要伤亡一个师。整连整营壮烈殉国的场景屡见不鲜,罗店争夺战更是被称为“血肉磨坊”。
2、平型关战斗(1937年9月)
八路军115师以6000余人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辎重队1000余人。我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且提前设伏,但战斗结果令人震惊:八路军伤亡600余人 (几乎都是万里长征后幸存的精英),日军伤亡1000余人。
事实证明,即使在我军数量占绝对优势、提前占据非常有利的地形、 发起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双方伤亡仍然非常接近,足见日军战斗力之强悍。
3、关家垴战斗(1940年10月)
八路军集中2万余的兵力,围攻日军冈崎大队500余人。血战2天后,八路军伤亡3000余人,日军伤亡300余人,伤亡比高达10:1。彭德怀元帅晚年将此战列为平生四大败仗之一。
二、太平洋战争初期和日本投降前的日军强悍战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其迅速推进的程度令世界震惊。
1、香港战役(1941年12月8-25日):日军投入兵力约3.5万人,守军为英军、加拿大军和印度军约1.4万人。结果日军伤亡约2700人,盟军伤亡约4000人,另有1万余人被俘。12月25日,香港守军投降。
2、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2月)
日军投入兵力约7万人,英联邦军队约8.8万人。日军采用奇袭和丛林战术,击溃数量占优的英军。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中将率8.5万守军向日军投降,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行动。日军仅伤亡约1万人,而盟军伤亡约9000人,被俘13万余人。
3、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5月)
日军投入兵力约5.7万人,美菲联军约15万人。
战役结果:日军伤亡约1.4万人,盟军伤亡约3.5万人。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6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行动。
4、松山战役(1944年6月4日到9月7日):即使到了抗战后期的1944年,日军战斗力仍然异常强悍。中国远征军为攻克松山,先后投入约10个团2万人的兵力,作战近百日,伤亡达7773人(其中阵亡4000人)。而日军守军仅约1340人,除一人逃脱外全部被歼,中日双方伤亡比高达约6.2:1。
松山战役中,日军利用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导致远征军伤亡惨重,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次“玉碎战”。
5、千岛群岛战役(1945年8月18日——9月5日):苏军以1.5万人进攻日军8000余人的守备队。在占守岛的战斗中,日军伤亡1018人,苏军伤亡1567人,再次证明即使到战争末期,日军仍然顽强难啃。
三、战略转折:认识敌人的强大与局限
随着战争推进,日军的劣势也逐渐暴露。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2年8月-1943年2月,俗称瓜岛战役)美军伤亡约7100余人,日军伤亡约5万人,特别是许多日军因后勤补给被切断而活活饿死。日军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强,战术素养高,但其资源匮乏,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战术思维僵化,过度依赖武士道精神,缺乏现代化战争的应变能力。
四、请尊重历史,停止亵渎
抗日神剧中对历史的轻慢和扭曲,其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亵渎了历史的真实与抗日先烈的尊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壮史诗,是3500万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将这场战争儿戏化、娱乐化,是对所有牺牲者的不尊重。
2. 低估了敌人的强大,从而也贬低了我们先辈的英勇与付出。
如果敌人真的如此愚蠢不堪、一击即溃,那么前辈们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付出的巨大牺牲,其价值和意义又何在?
3. 误导了年轻一代的历史观。
这些神剧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传递了错误的历史信息,使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复杂。
让我们记住历史的真相:记住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人是用怎样的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钢铁洪流;记住我们的胜利,是建立在巨大民族牺牲之上的。因此,我强烈呼吁:请尊重历史,尊重牺牲的抗日英烈! 立即停止拍摄和播放那些违背史实、误导观众的抗日神剧!
让我们用严谨、客观、深刻的作品去还原那段悲壮的历史,以此告慰英灵,并教育我们的后代——和平来之不易,尊严源于正视,强大始于自知。
五、我的建议:健全审查机制,严格规范抗战影视剧的制作和播放
(一)、建立健全审查机制
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抗日题材影视剧审查标准,建立历史顾问审核制度。对严重违背历史事实、过度娱乐化的抗日题材作品,不予备案或发放发行许可证。同时,对正在播出的抗日神剧,应当建立下架机制,组织历史专家进行内容审核,对发现的问题作品立即停播。
(二)、制作方和播出平台自律
影视制作公司应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拒绝为博眼球而篡改历史。播出平台应当加强内容自审,不购买、不播出抗日神剧。行业组织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制作抗日神剧的公司和主创人员予以行业警示和必要的惩处。
(三)、如何甄别抗日神剧
观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特征识别抗日神剧:
1. 剧情夸张离奇:如手撕鬼子、弓箭射飞机、飞檐走壁等超现实情节;
2. 人物造型离谱:演员妆容精致、发型时尚、衣着光鲜,与历史严重不符;
3. 武器装备穿越:出现当时并不存在的武器装备;
4. 敌人形象弱智:日军被刻画得愚蠢无能,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5. 战斗儿戏化:战争被表现为轻松愉快的游戏,缺乏对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展现。
六、今后拍摄抗日影视剧的正确方向
1、尊重历史史实
制作方应当聘请专业历史顾问全程参与创作,对故事情节、人物设定、服装道具、战场场景等进行严格考证。要真实反映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不刻意贬低敌人,从而凸显抗战的艰难和先烈们的伟大。
2、注重人性刻画
避免人物脸谱化,既要塑造有血有肉的中国军民形象,也要客观表现日军的训练有素和战斗能力。通过真实的人物命运展现战争的残酷,引发观众对和平的珍视。
3、强化教育功能
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应当承担起历史教育的责任,可以通过片尾加入历史真相介绍、邀请历史学家解读等方式,帮助观众了解真实的历史。
4、提升艺术质量
摆脱粗制滥造的生产模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通过精良的制作、精湛的表演、精彩的叙事来讲好抗战故事,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七、 结语
抗日神剧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3500万抗战英灵的不敬。亲爱的朋友,让我一起来大声呼吁:
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审查标准,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制作机构坚守历史底线,拒绝粗制滥造; 播出平台强化内容自审,杜绝抗日神剧; 广大观众提高鉴别能力,主动抵制神剧。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抗日题材影视剧回归历史真实,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有效载体,而非娱乐至死的牺牲品。
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承载民族的记忆;只有真诚的创作,才能告慰先烈的英灵!
来源:楚之奇纵谈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