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继位当晚,高勿庸被杀,邬思道却能活命?原因有三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3 00:09 2

摘要:雍正继位当晚,高勿庸被杀,邬思道却还能活命?他的教科书式自救,成为永恒经典,往往高手过招,片语就能定乾坤,奈何雍正是铁了心的想要邬思道死,是什么原因,又让他改变主意了那,是智慧加才能。

雍正继位当晚,高勿庸被杀,邬思道却还能活命?他的教科书式自救,成为永恒经典,往往高手过招,片语就能定乾坤,奈何雍正是铁了心的想要邬思道死,是什么原因,又让他改变主意了那,是智慧加才能。

康熙去世那晚,雍正不在宫里守灵,反而急匆匆的跑回府邸找邬思道,为什么,因为一切的不确定性,虽然雍正已确定继位,但无可控制局势凶凶,他不信任皇宫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紫禁城和畅春园的守卫将领,他怕其中有“八爷党”的成员。

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处理邬思道,清除旧人,而高勿庸就是第一个要灭口的,高勿庸深得雍正信任,负责处理雍正吩咐的许多私密事务,如秘密处死坎儿,知晓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被雍正利用等一系列见不得人的勾当等,所以在雍正继位当晚,高勿庸最后一次出场,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明白人都知道他已经不在了。

雍正是王爷的时候喜欢邬思道,为什么成为皇上却要杀他,站在雍正的视角高勿庸、邬思道必须死,因为他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清洗潜邸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而高勿庸作为潜邸中办秘密差事的代表人物,杀掉他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让其他可能知晓秘密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便于雍正重新掌控宫廷势力。

可邬思道就比高无庸复杂的多了,首先说,他是雍正夺嫡中的重要智囊,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邬思道提供智谋于支持,雍正很难坐上皇位,毕竟康熙的儿子们各个都是能者,且背后靠山又强大,雍正脾气不好又不愿讨好宗亲,所以无人愿意跟他有瓜葛。

邬思道跟雍正的缘分归根与年羹尧,年羹尧在当年参加顺天府乡试时,与邬思道有过一面之交,且年羹尧得知主子四爷急于招纳人才,为了讨好主子,所以才想将邬思道介绍给了雍正认识,恰好雍正也非常欣赏邬思道的才华,一听这位大仙跟年羹尧有交情,就命令他务必请到邬先生。

起初邬思道瞧不上四爷,因为在康熙三十年的乡试中,他因舞弊案落榜,一怒之下写了《士子揭世文》,来揭露舞弊行为,从而锒铛入狱,此后便一直处于落魄之中。四爷为了打动邬思道也真是煞费苦心,先是带着世子们以汉人的礼仪向邬思道行拜师礼,然后又一字不落的背出邬思道十年前写的《士子揭世文》,这让邬思道感动不已,他意识到雍正不仅懂他,还能给他提供实现抱负的平台。

邬思道精通人性与帝王心术,他通过研究历代帝王传位案例,总结出“稳大于才”等规律,他仔细研读康熙的文章、谈话和批阅的奏折等,从而感悟出康熙的行为和决策,他深知康熙到了晚年时期的内心活动,想当仁君,但又需要有人整饬吏治而自己不担恶名的心理,所以他让雍正扮演孤臣的角色。

后期在太子胤礽主管刑部爆发“买卖人命”大案时,他看透康熙既不想让八爷党借机上位,又对太子不满的心思,从而为雍正制定了合适的应对策略,就是不要接手清查刑部冤案的差事,放弃争斗,以自保为首要原则。结果八阿哥胤禩以为得到了便宜,他连夜审案,背地诱供肖国兴,套出了太子鬻官卖爵的罪证并连夜向康熙报告,康熙大怒,总之四爷很听邬思道的话,比如举荐十四弟任大将军王,塑造孤臣形象等等。

雍正顺利登基了,就想与阴暗面彻底切割,邬思道所用计谋多为阴谋,见不得光,而雍正登基后要行光明正大之道,以“奉天承命”的形象示人,所以邬思道必须死,最为重要的还是雍正特别害怕邬思道的能力,他能窥测天心,善于揣度帝王心思,让雍正感到无比危险。

邬思道智慧超群,怎会不知雍正的小心思,然而他不动声色的早就做好的准备,提出三不可用,选择半隐,接受监视,最后一招很厉害,巧妙脱身,他在田文镜手下时,通过索要高额俸禄,故意刁难田文镜,让田文镜对他产生厌烦。

最后,在帮助田文镜解决西北战事的粮草问题后,田文镜忍无可忍将他赶走,邬思道趁机成功脱身,实现了真正的归隐。

来源:凡捷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