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懿被黑?你看她对下人的方式就明白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2 21:09 1

摘要:要弄清楚如懿为何因对待下人受指责,得先明白清代几十两白银意味着什么。在清代,白银是主要货币,其购买力因时期、地域有波动,但大体而言,康熙到乾隆年间,一两白银约能买150 - 200斤大米。按现代中等城市大米每斤3元算,一两白银约合450 - 600元人民币,那

在《如懿传》的故事里,如懿对待下人的一系列做法,成了她备受非议甚至被“黑”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和清代的金钱价值以及民间生活的实际开销紧密相连。

要弄清楚如懿为何因对待下人受指责,得先明白清代几十两白银意味着什么。在清代,白银是主要货币,其购买力因时期、地域有波动,但大体而言,康熙到乾隆年间,一两白银约能买150 - 200斤大米。按现代中等城市大米每斤3元算,一两白银约合450 - 600元人民币,那几十两白银,就是数万元到十几万元。

再看清代民间生活开销,普通百姓家庭一年的生活花费大概在20两白银左右,这20两换算成现代货币是9000 - 12000元,刚好够一家三口省吃俭用度日。而像镇国公嫡女这样有身份的,年俸40两,这40两相当于1.8万 - 2.4万元,是普通百姓家庭一年多的开销。由此可见,几十两白银对于清代底层百姓来说,绝非小数目,是关乎生计甚至生死的“大钱”。

田姥姥拼死救下如懿和五公主的性命,可如懿却对她应得的几十两银子毫不在意。对如懿而言,几十两或许只是“小数目”,可对田姥姥来说,这是能救女儿性命的“救命钱”。田姥姥的女儿身患绝症,在缺医少药的清代,没钱就等于等死。几十两银子,能让她女儿有机会寻医问药,能让这个底层家庭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备注:我说话只是秉持客观,但凡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清楚几十两银子绝不是小数)

如懿那句“臣妾不相信一个接生的姥姥会为了几十两银子谋害皇嗣”,暴露出她对底层人生活的全然无知。她身处后宫高位,养尊处优,根本无法理解几十两银子对田姥姥一家意味着什么。在她的认知里,几十两是“小钱”,可对田姥姥,这是能让女儿摆脱死神、让家庭存续的“大钱”。也正因如懿的“不相信”,间接促使田姥姥为救女儿,铤而走险接受魏嬿婉的钱财,走上错误道路,最终不仅自己命运悲惨,也让女儿胡芸角的人生彻底改变。

胡芸角作为田姥姥的女儿,本就因母亲的遭遇对如懿心存芥蒂。她是底层女孩,母亲为如懿卖命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自己还因家贫身患重病。如懿那句“不相信”,在她听来,就是对母亲付出的否定,是对她们底层人挣扎求生的漠视。

胡芸角后来的行为,根源就在于此。她恨如懿,因为如懿的“高贵”与“不食人间烟火”,毁了她和母亲的人生。海兰在胡芸角“污蔑”如懿时不反驳,也从侧面说明,胡芸角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如懿在对待田姥姥母女这件事上,确实有失偏颇,没能看到底层人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剧中还有如懿祈福埋金银的情节。她将金银埋起来祈福,却没考虑到这些金银对下人的吸引力。对底层宫人来说,这些金银可能是他们改善生活、摆脱贫困的希望。如懿这种做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方式对待钱财,完全无视了下人对钱财的渴望。

(备注:图为剧中埋金银祈福,然后扭头告诉下人没钱,待遇减半?下人作何感想?)

就像现代有人接了个大项目,拼死拼活为了奖金,结果忙完奖金被克扣去做别的,任谁也难以接受。如懿的行为,在宫人看来,就是对他们劳动成果(这里虽不是直接劳动,但金银代表着财富与改善生活的可能)的漠视,是不理解他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如懿之所以被黑,核心就在于她对待下人的方式,暴露了她脱离底层、不理解底层生活的局限性。她身处高位,习惯了养尊处优,无法体会几十两白银对底层人的重要性,也无法理解下人对钱财的渴望与生活的艰难。这种脱离实际、漠视底层苦难的态度,让她与底层下人产生了巨大的隔阂,也让观众看到了她“高贵”背后的冷漠,自然难以被理解与接受。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