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说:我们家的厨师和阿姨,都有独立的房间。而你们一家十几口人,却挤在一个破落的房间里面。我读到这段情节的时候,反复在回味前后的细节。我感觉冬梅这深深的一鞠躬里,既有她本身的家教素养在,也有她对男朋友周秉义特有的爱意在。这种爱意里既有心疼、怜惜,也有敬佩和尊重。
人世间》原著和电视剧有很多不同,比如这样一段情节,就是原著里有,而电视剧里没有,但是我读来却深受感动的。
冬梅第一次来到周秉义家,看到他们一家人,光字片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竟然如此糟糕不堪,而心生愧疚,深感不安。
她说:我们家的厨师和阿姨,都有独立的房间。而你们一家十几口人,却挤在一个破落的房间里面。
我读到这段情节的时候,反复在回味前后的细节。我感觉冬梅这深深的一鞠躬里,既有她本身的家教素养在,也有她对男朋友周秉义特有的爱意在。这种爱意里既有心疼、怜惜,也有敬佩和尊重。她是真的在心底里把周秉义和她,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去尊重的。
这是一段丰满冬梅性格的情节,这样的一段情节出来,就把冬梅这个人物的性格底色,交代清楚了。冬梅就是一个有知识、有家教、养尊处优、深具同情心的豪门大小姐。她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对她背后代表的家庭的展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想:绝大部分人无论过得再好,应该都是不满足的吧?看到比自己穷的人,都是只会感到骄傲、自豪,会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吧?
可是冬梅却羞愧了,周秉义因此而震撼到失眠,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是一直想哭。
我读这样一段情节的时候,也在对比现实世界,也在思考我自己。现实世界里,真的会有人因为自己过得太好,而在看到那些不好的人家的时候,感到羞愧不安吗?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但是我感觉到自己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我自己也是去过一些所谓的贫民窟的。比如,我之前在澳门工作的时候,跟着身边的同事,去过他们家的趴趴屋。在澳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城市,有些人的住房,就是很小很低矮的,破破烂烂的。就那样一处房子,在澳门那个弹丸之地,也是要大几百万的,花费了他们全家几十年的积蓄;比如,我现在深圳市,在我租出的公寓附近,也有很多低矮的土房子,有时候,我会专门从他们这样的小巷子里走一走,看看他们生活的一些细节。
我反复思考自己这个时候的心态,然后再对比冬梅的反应。我感觉我和她差远了!我一定不是她这样的人。
我感觉我就是一般人,我的想法,也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吧?
我看到那些过得特别不堪的人家的时候,心里就会想:他们之所以过得这么差,一定是他们不努力,他们的选择是不对的,就像李佳琪在直播间里骂那些买不起一支口红的人,骂那些对一支口红涨价就特别敏感的人。
说实话,当年李佳琪这个事情出来的时候,我没觉得李佳琪说错了什么。只是他说话太直接了,大部分人都受不了大实话。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脆弱的,喜欢听一些软绵绵的没意义的废话。其实,真正内心活得强大的人,都会认同李佳琪的。因为他说的,不就是现实吗?
比如,我在看到我公寓附近的那些在低矮贫民窟里生活的人家,我就会想:既然都来到深圳这样一个大城市里,为什么要过这么穷的生活?既然已经过上了这么穷的生活,那为什么还要待在这里呢?干脆收拾收拾东西回老家,过自己独门独院的田园农村生活,不好吗?
你看,我从来没有认同过这些人,更不会像冬梅那样,去发自内心地同情这些人!所以,我才说自己比着她差远了,在人生境界、思想格局上,差得很远很远。
甚至,我都不觉得这段情节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应该很难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这样的情节发生。这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化的叙述,就是作家梁晓声,想要传达出的一种普世善良的人性光辉!
用梁晓声的原话说就是:我想写出人应该要活出的人生境界,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直在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我这样一个俗人,多了解一些在更高人生境界里活着的人的思想和言行,对自己就是一种拯救和拔高。这也是读书养性,提高人内在涵养的意义。
所以,有时候,很多人不读书,我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法读啊,价值观严重冲突,读书就是思想斗争,人格打架,越读书越累,越读书越痛苦。没有理想的人,就是没办法读书的。
来源:作家杨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