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众看见他的脸,就自动想到“现代思维闯古代”的剧情。第三季里,他台词量多到吓人,还得自己吊威亚拍武打戏,累到怀疑人生。3000万片酬,全是他扛剧的功劳。
张若昀拿3000万没人骂,陈道明2200万被说少,刘端端1450万却引质疑,这事儿看着怪其实全凭演技撑。
张若昀从《庆余年》第一季就把范闲演活了。
观众看见他的脸,就自动想到“现代思维闯古代”的剧情。第三季里,他台词量多到吓人,还得自己吊威亚拍武打戏,累到怀疑人生。3000万片酬,全是他扛剧的功劳。
换个人演范闲,观众说不定直接点“不看”,这钱就是给“范闲本闲”的辛苦费,没半点虚的。 陈道明演庆帝就是“帝王专业户”实锤。前一秒跟人装父慈子孝,后一秒就让人吓得发抖。2200万片酬一出来,不少人说“是不是少打个零”。
他演的庆帝第三季彻底黑化,跟范闲撕破脸时,那帝王心术的复杂劲儿,只有他能用眼神和手指戏演出来。
他的演技是板上钉钉——没跑的,这钱请的是“定海神针+剧情催化剂”,一点都不多。 刘端端演二皇子把“跨度”玩明白了。
第一季还是吃葡萄的文艺青年,第二季变成跟范闲死磕的反派,第三季直接黑化到服毒自尽。角色从“奶茶”变“黑咖啡”,苦里带狠还藏着殇。他演得让观众又恨又疼,1450万片酬哪里是配角价?
这是观众给“现象级演技”投的票,证明配角演得炸,照样能拿高片酬。 这份片酬单根本不是“比咖位”。是“谁让角色活,谁拿高钱”。
张若昀靠代入感绑住观众,陈道明靠演技撑剧情深度,刘端端靠角色跨度打破配角局限。他们拿的钱,全是“值得”二字的体现,跟那些靠抠图拿天价的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影视圈早该这样算片酬。好演员带火剧,剧帮平台拉人气,平台再给好演员资源,这是良性循环。
比起那些没演技还敢要高价的,《庆余年3》的片酬就是给“尊重演技”的答案。 这波片酬花得值!
没半点泡沫,全是演技换回来的。 不服气的可以去看他们的戏份,别光盯着数字吵,演技够不够,镜头里全看得清!你说是不是?
来源:追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