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之所及》大结局:十六集的铺垫,国产悬疑终于把感情线做对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2 11:03 1

摘要:尤其是男女主那条裹着悬疑外壳的感情线,硬生生在国产剧爱情拖累剧情的怪圈里,走出了一条双向救赎的路。

追到第十六集结局,《目之所及》总算没让抱着填坑期待的观众失望。

那些让人挠头费解的人物行为,也终于露出了马脚。

尤其是男女主那条裹着悬疑外壳的感情线,硬生生在国产剧爱情拖累剧情的怪圈里,走出了一条双向救赎的路。

先说那些被填满的逻辑漏洞。

原来之前让人费解的盲人开门根本不是漏洞,苏牧心哪是凭盲眼开门?

他早把施悦家摸得透透的

门把手上被他偷偷刻了道浅痕,摸到那道凹凸就能精准对准锁孔,甚至连钥匙齿纹都记熟了,插进去转半圈的力道分毫不差。

这细节藏得深,直到结局闪回他深夜蹲在施悦家楼下,指尖反复摩挲同款门把手的镜头,才让人恍然大悟。

哪有突然灵光的盲人,不过是藏在暗处的复仇者,把每个可能的破绽都磨成了习惯。

人物身上的时代烙印,到结局才真正显出来分量。

沈静的霸道哪是天生的?那些年的挣扎让她信了只有攥紧权力才不会被欺负,所以后来才会把女婿当棋子。

甚至敢用氰化钾解决麻烦。她所有的固执,是被时代磋磨出的生存本能,只不过后来走歪了,成了吞噬自己的执念。

相比之下,施悦母女确实像块剧情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施悦的哮喘、整容、回到苏牧凡身边,每一步都踩着推动案件的点走,连她的死都是意外。

苏牧心质问她时,她慌得哮喘发作,而苏牧凡之前为了防她泄密,早把药换成了维生素片。

她妈妈更像个工具人,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女儿死后,哭着交出当年帮她改身份的证据,连句像样的台词都没有。

不过也能理解,悬疑剧里总要有这样的功能性角色,只是可惜了这对母女本可以更复杂的故事 比如施悦整容回来,到底是为了复仇还是想再续前缘?剧里没说,也只能留白了。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男女主的感情线没塌。

曲桐和苏牧心的感情,从来不是谈恋爱,是两个被命运摁在泥里的人,互相揪着对方的手往上爬。

高中时那把小黄伞,原本是曲桐要送给苏牧心的告白礼物,结果被施悦拿去当凶器,石头砸下来时,苏牧心正举着伞等曲桐。

后半段剧情里,感情线和悬疑线相互纠缠。

曲桐发现丈夫是冒牌的苏牧凡后,半夜拿着水果刀站在卧室门口,却在看到苏牧凡钱包里夹着的小黄伞碎片时,手突然软了那碎片是当年她送的伞上的,苏牧凡不知道这层意义,只是觉得好看留着,却成了曲桐犹豫的理由。

而苏牧心在施悦家发现曲桐的指纹时,第一反应不是报警,是用自己的指纹把它盖掉,他怕曲桐被卷进来,哪怕自己会成嫌疑人。

这种我护你,你信我的默契,比任何甜宠戏都感人,也难怪能推动剧情,曲桐因为这份信任,敢跟母亲沈静对峙。苏牧心因为这份牵挂,才愿意说出当年被推下水的真相。

大结局也是升华了整个剧情的氛围,从悬疑和大结局的温馨情感,似乎一切的罪与惩罚,爱与救赎,都在夕阳落幕中画上的句号,而他们等待的朝阳也会随着所有的笑容再次来临。

比起那些为了反转而反转的悬疑剧,《目之所及》的好,在于它没把感情当点缀,也没把逻辑当摆设。

十六集的铺垫,最后都落在了人的身上,沈静的偏执是时代的疤,苏牧心的隐忍是命运的债,曲桐的成长是从被保护到敢反抗。

哪怕有施悦母女这样的小遗憾,也不妨碍它成为今年国产悬疑剧里的清流,毕竟,能把感情线和悬疑线攥得这么紧,还不翻车的剧,真的不多了。

来源:浦江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