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长月烬明》大结局,凌晨三点,手机还亮着,眼泪糊得看不清屏幕。”
“看完《长月烬明》大结局,凌晨三点,手机还亮着,眼泪糊得看不清屏幕。”
这种体验,最近在微博、小红书、豆瓣小组里像传染病一样扩散。
有人把剧名改成《长月烬命》,说“命”比“明”更贴切。
因为澹台烬和黎苏苏的每一次靠近,都像拿刀在观众心口划拉。
最扎心的是,明明可以好好说话,偏要憋着。
黎苏苏回到五百年前,任务是阻止澹台烬成魔,结果先把自己搭进去。
观众眼睁睁看她从“我来拯救世界”变成“我该怎么救他”。
套路老吗?老。
大婚当天血流成河,失去后才追悔,都是古早味。
但特效一出来,敦煌飞天壁画化成漫天神魔,五十分钟打戏不带喘,又把人按回屏幕前。
编剧的算盘打得响:虐点=热搜。
观众一边骂“能不能别在洞房花烛夜捅刀”,一边把进度条拉回名场面反复观看。
像极了明知辣条脏还忍不住嗦手指。
《周生如故》《苍兰诀》同理。
任嘉伦的隐忍眼神、小兰花的独自扛事,全是“我为你好”式沉默。
观众想冲进去摇醒他们:张嘴啊!说句话能掉块肉吗?
可转念一想,现实里谁没干过这种蠢事?
怕对方担心,把委屈咽回肚子;怕关系破裂,把喜欢藏进玩笑。
屏幕里的古装神仙,不过是把普通人的拧巴放大一万倍。
所以下次再被虐到肝颤,别急着骂编剧。
先摸摸心口——那里可能藏着一个没敢说出口的“澹台烬”。
来源:顾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