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丨为什么现在宫斗宅斗剧被一个个拉出来批判?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10:14 2

摘要:我们总说曾是现象级爆款的《甄嬛传》,如今也被卷入「批判浪潮」,连同各类宫斗宅斗剧一起,成了讨论焦点——为什么这些曾风靡一时的剧集,现在频频被质疑?其实答案藏在观众需求与作品内核的变化里:答主@苏桃桃 指出,近二十年女性向文艺作品陷入「屎山困境」,看似花样翻新,

我们 总说曾是现象级爆款的《甄嬛传》,如今也被卷入「批判浪潮」,连同各类宫斗宅斗剧一起,成了讨论焦点——为什么这些曾风靡一时的剧集,现在频频被质疑?其实答案藏在观众需求与作品内核的变化里:答主@苏桃桃 指出,近二十年女性向文艺作品陷入「屎山困境」,看似花样翻新,实则一直旧框架里堆砌补丁,就连《甄嬛传》的内核也受港台文化影响,对女性权力欲望的表达既暧昧又局限。如今观众期待更具新意与深度的女性叙事,旧模式自然难再满足。

为什么现在宫斗宅斗剧被一个个拉出来批判?哪怕是《甄嬛传》也在劫难逃?

答主:苏桃桃

800+ 赞同

因为这二十年,中国的女性向文艺作品是「屎山」时代。

「屎山」并不是一句骂人的粗话,而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屎山」指的是一个结构混乱、堆满临时补丁、但勉强能运行的系统。

没人敢动它的底层代码,因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它能跑起来,一动就全盘崩溃。

尤其是近十年,底层代码其实还在过去那一套上打转转。

其中出现的精彩作品无非是现在的程序员为了继续运行崩出来的暂行代码, 就连这些程序员本人都不知道这些代码为什么可以跑起来,反正就是跑起来了。

它在一个以爱情至上为核心的老旧系统上,通过堆砌「伪独立」、「伪事业」、「金手指」等临时补丁和外来代码,勉强运行着一个看似新颖、实则内核腐朽的程序。没人敢推倒重来,只能不断地在屎山上堆砌更高的屎山,最终产品看似花样繁多,但底层一模一样,臭不可闻。

《甄嬛传》只是这堆屎山代码中最好的作品,但十年之后,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精神需求。

我之前就长篇大论地解析过,《甄嬛传》和《知否》的原著都带有「红楼梦」、「反琼瑶」 和「致敬 TVB 」 的色彩,甚至还能看到日剧《大奥》和 韩剧《大长今》《 女人天下》之类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两部作品中的情节、思想、内核,都不是完全发自作者的本意,而是一群蒙眼驴子在一个文化磨盘里打转转出来的渣渣,只不过这两堆最后成型了。

对了,穿越剧、穿书剧,近几年流行的所谓「女主纸片人觉醒剧」,那更是屎山中的屎山作品,穿越、重生、觉醒、撕渣男、斗小三……各种补丁代码被反复复制粘贴。

《如懿传》和 《宫墙柳》的 口碑反噬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看开头就知道结尾,因为所有代码都是来自同一个屎山库。

其故事不过是,女主在一本「古早小说」中觉醒了,然后决定逆袭人生,成为更「古早」的女主。

这种套路,拍一次两次,大家会觉得很新鲜。

但是四次五次,那就毫无水花,因为你几乎可以预测女主的每一步选择。

盛明兰就是个封建余孽,这部小说的核心倒不是反琼瑶,而是「反红楼」,作者在原著里嘲讽贾府、嘲笑林黛玉吃饭还没猪八戒好看、嘲讽王熙凤生不出儿子、嘲讽薛宝钗是爱情小三,在红楼众女儿的对立面,塑造出了封建既得利益者盛明兰。

而甄嬛最应该被诟病的一点,绝不是所谓的宫斗和宅斗,而是流潋紫既想要批评琼瑶又犹豫姿态,最后造就了甄嬛对权力的欲拒还迎,即遮遮掩掩的权力欲望。

这一点也是《如懿传》扑街的根本原因,当流潋紫想要写出一个不善算计「被逼」黑化的女主之后,整个故事就全面崩盘。

如果在二十年前,甄嬛把皇帝毒死只会使她人生事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关于这一点,我很直白地说。

现在谈到出色的女性文艺作品,言必称「琼瑶」、「TVB」,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我们和港台的情形不同,粗暴嫁接过来的文艺作品也绝不会适宜。

比如《甄嬛传》中的甄嬛是一个有政治嗅觉的女人,但她对「权力」的态度却总是那么暧昧,这实在不是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强人形象,我们的《武则天》 《大辽太后》都 是诚恳地面对女性的权力欲望的,甚至在男性作品中,也可以见到各种女人掌权的侧写,比如《三国演义》电 视剧开头对梁太后的塑造,完全是女性野心家的模版。

在我们的女频作品中,很有一阵兴起「权力是丑恶的肮脏的」这样的风潮,这就是来自港台文学,尤其是琼瑶文学的影响, 琼瑶的「真爱至上」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解放性,但她的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是将世俗欲望视为真爱的对立面,进行了简单化的道德批判,不信你想一想,琼瑶的作品中有没有掌权的女主,有没有位高权重的女主,她的女主都是游离在世俗权力之外的「纯洁女儿」形象。

把女人、尤其是成熟女人的权力欲望简单化、妖魔化了。

但在内地的环境中,争斗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就连《红楼梦》中 最文雅的林黛玉,面对迎春对恶仆的纵容逃避也不会加以赞美,而是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男女,对于治家、治国的智慧和能力一直是给予正面评价的。

而 TVB 倒是正视斗争,但是 TVB 的内核从来就不是「斗争」和「爱情」,TVB 的内核永远是小人物的悲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香港物语,是香港一个弹丸之地面对全世界的阵痛和自尊,这种香港式的悲情叙事移植到广阔的内地历史背景下,难免显得水土不服,矫揉造作。

从历史细节来说,TVB 最还原的历史剧,其中对历史的胡编乱造也远超内地的任何一部作品,慈禧太后葬在九龙, 朱标是 和蒙古勾结的卑鄙小人,TVB 的人马不是没有来过内地,这股风吹到了大陆造就了一大批粗制滥造的狗血神剧,小地方的剧本就是在小地方才好看。

内地把琼瑶和 TVB 那一套融合的最好的人是谁,是于正。

是的,于正最近的影视作品风评也不错,但平心而论,他的作品当小零食嚼嚼还可以,真的能独当一面作为标杆性作品吗?

内娱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内核其实还是老一套。

比如最近上的《生万物》, 表面上是年代历史剧,背地里把「娇气佃户」文学玩得起飞,一个连亲闺女被马匪绑了就舍不得花钱就救的老地主,居然被一个无权无势无家族的小佃户娇妻轻轻松松拿捏在手心,要钱给钱,要粮食给粮食,还当狗逗着小娇妻玩,思之令人发笑。

男性向也有很多屎山作品,但是和女频不同,女频多受港台地区的影响,而男频的屎山作品是受欧美文化影响为多,在某一段时间涌现了大量白左男主和个人英雄主义男主。

但是总的来说,男频毕竟有更多的资源和文化创作者,这几年还是迸发出很多优秀作品的。

比如《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士兵突击》,这些就不是屎山作品。

《北平无战事》从「七五事件」是一个引子,然后拍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改革失败、三大战役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全面失败,这种作品是慢工出细活,是独创的,是作者强烈个人表达欲和中国历史结合的产物。

而流量时代之下,我们现在的文艺作品更像是用ai拍出来的元素大乱炖。产品经理打开热搜看看最近什么元素火,姐狗恋、追妻火葬场还是穿越大逆袭,好,那就把这些热门模块像代码一样缝合进故事里。

不关心内在逻辑是否自洽,不关心历史原型精神,只关心 市场数据 是否好看。

这种 「流量驱动」 的创作模式,必然导致套路化、同质化,形成了一套安全、可复制的流水线,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屎山代码。

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屎山,而是从头开始编写的新故事。

只不过而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创造力,与当前求快求稳的流水线生产模式相悖而已。

说句实话,屎山产品多安全啊,请几个流量,找几个热搜,小数据里掺水,自有粉丝为我辩经。

所以现在你觉得《甄嬛传》不够好看,那是可以的。

因为《甄嬛传》本来就应该是女强文的起点,但绝对不应该是巅峰甚至终点。

但是你要是反过来再吹后妃应该全心全意服侍皇帝洗内裤那一套陈词滥调,那还是趁早回清朝老家吧,这里不适合你。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