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当女儿被绑,马子让他拿5000大洋赎人,他见死不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宁学祥,是一个很抠搜的地主。
抠搜到挎着篮子,处处去捡粪,连女儿大婚之日都不例外。
所以,当女儿被绑,马子让他拿5000大洋赎人,他见死不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那么抠搜的人,居然娶了银子这个无底洞。
为啥呢?
绝不仅仅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会像他那样做。
有人说,宁学祥舍弃女儿,却甘愿填银子家的窟窿,是因为他知道“老婆是自己的,女儿是别人家的”。
的确,在那个时代,人们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但其实,宁学祥还是疼女儿的。
要不然,当宁绣绣赌气要嫁给封大脚时,她娘要求他把最好的15亩地拿给她做陪嫁,他也不会答应得那么快。
实际上,当鬼子入侵占了地后,绣绣想通过烧麦子的法子,不让麦子落到鬼子手里,她主动去找宁学祥,问他要不要一起烧麦子。
彼时,宁学祥跟她说过一段内心自白。
他说,自己很想把粮仓填满,填满了心里就踏实了。
他还说,自己能吃多少呢,就想宁家的后人都有得吃。
由此可见,宁学祥不救绣绣,不是因为他不爱,也不是因为他舍不得。
而是,他不敢冒险。
虽然宁家是大地主,有七百亩地,但是5000大洋也不是少数,可能需要他一半身价。
这个数目,超出了他的安全值。
会让他无比担忧,宁家这一家人会不会吃不上饭,家业会不会在自己手里败光,以及宁家后代子孙要怎么办?
这些担忧,会让他产生巨大的压力。
压力就会带来恐惧,恐惧便会促使人想逃避。
宁学祥不敢赌。
除了心理因素,还有更重要的现实因素。
宁家一旦给了马子这5000大洋,就意味着宁家有油水可捞。
这一次,是绑架绣绣。
下一次,会不会绑架苏苏?亦或者是宁可金?
自此,宁家可能就会被马子盯上,再无安宁之日,直到倾家荡产无利益再可图。
宁学祥娶银子,也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
绣绣出嫁后不久,她娘亲就病逝了。
此后,宁可金也离开宁家外出闯荡。
以前热闹的宁家,就只剩宁学祥自己,也就难免会感到孤单痛苦,会渴望有个人陪伴。
也是在此时,银子因想救家人,主动找上门。
她让他每隔半个月,就往自己娘家送吃的,还要出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看起来,这是个无底洞,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以及钱。
关键是,这笔钱并不需要他马上拿出来,只需要隔一段时间拿一点点而已。
他那么大的地主,于他而言也就是不痛不痒。
更何况,他不仅有付出,回报也非常可观——银子,以及她的生育价值。
娶银子,于宁学祥而言,是一桩用几斤地瓜干子和几个银圆,就能换来一家人的买卖,无比划算。
03看起来,花钱救绣绣和娶银子,都需要宁学祥花一大笔钱,是差不多的事情。
但其实,这两件事的本质不同。
从花钱的方式来看,救绣绣需要一次性支出非常大的一笔。
娶银子则是日积月累,每次一点点。
这就相当于,让我们一次性花5万,会觉得肉痛,反复纠结衡量。
但若是每天只花10块,连续花20年,我们都不会觉得有多少压力。
毕竟,人只会对此时此刻发生的事,产生强烈的感受。
一件事对一个人产生的压力大小,也会影响他对这件事的决定。
从利弊因素考虑,花了钱救绣绣,不仅要损失大半家产,还可能引来马子的持续掠夺。
反之,娶了银子,家里就多了一个人,甚至还能多好几个人。
前者,有很多风险;后者,几乎是纯收益。
再有,就是从处境来看。
绣绣被绑架时,宁学祥儿女双全,还有老婆陪伴,更在乎的是钱财。
而娶银子时,他有钱,周围却没有人陪伴,自然更在乎人。
不同的场景下,他在乎的东西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所以,站在宁学祥的立场来看,不救绣绣和娶银子,本质上都是在遵循人趋利避害的本性。
虽然对绣绣来说,这样的权衡利弊很残忍,但是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在那种情景下,做出同样的选择。
想必,绣绣之所以愿意跟宁学祥和解,就是因为她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们,就懂得不能因为家庭某一个成员,就让整个家庭面临巨大风险。
情感上来说,这非常残忍;理智上来说,宁学祥的选择也符合人性。
来源:小女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