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两点的卧室里,只有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宋家腾疲惫的脸。他指尖划过评论区,那些带着戾气的文字像针一样扎进心里:“演汉奸演得这么像,现实里肯定也不是好东西!”“下次在大街上碰到你,看我不扔鸡蛋!”还有人翻出他早年的剧照,恶意调侃“天生就是反派脸,别装好人了”。
深夜两点的卧室里,只有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宋家腾疲惫的脸。他指尖划过评论区,那些带着戾气的文字像针一样扎进心里:“演汉奸演得这么像,现实里肯定也不是好东西!”“下次在大街上碰到你,看我不扔鸡蛋!”还有人翻出他早年的剧照,恶意调侃“天生就是反派脸,别装好人了”。
这一切的起因,是他在《生万物》里饰演的伪军“封腻味”。为了演活这个角色,宋家腾提前半个月泡在史料馆,翻遍了抗战时期伪军的回忆录,甚至专门去学了那种“看人时眼皮耷拉、说话时阴阳怪气”的神态。剧中的封腻味,自幼因父亲被日军杀害而心理扭曲,长大后却反过来投靠敌人,穿着笔挺的伪军制服回到家乡时,眼神里没有半分乡情,只有对权力的贪婪——他指挥着手下砸开村民的门,抢走仅存的粮食,甚至在乡亲们跪地求饶时,还笑着踢翻装满窝头的篮子;面对亲弟弟的劝阻,他直接掏出枪顶在弟弟太阳穴上,牙缝里挤出一句“识相点,跟着皇军才有活路”;转头见到日军军官,又立刻弓着背点头哈腰,递烟时双手都在微微颤抖,那副“舔狗”模样,让屏幕前的观众气得攥紧拳头。
最让观众破防的是“火烧宁可玉”那场戏。当封腻味狞笑着把小演员邵昊林饰演的宁可玉往火堆边拽时,他眼里的狠劲没有半分演的痕迹,连导演喊“卡”后,邵昊林都还没从恐惧里缓过来,眼圈通红地躲在妈妈怀里。也正因如此,观众彻底把对角色的恨转移到了宋家腾身上。他盯着手机里的辱骂信息,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被子,心里又委屈又无奈:自己明明是因为演得好才被骂,可这份“认可”怎么就这么让人难受?他叹了口气,点开一条“狗汉奸滚出娱乐圈”的评论,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默默关掉了页面——他知道,总得有人演坏人,只是没料到,这份“责任”会让自己承受这么多恶意。
网暴发酵到第三天,宋家腾的经纪人急得直跺脚:“再不管管,你之前积累的路人缘就全没了!”宋家腾也知道不能坐以待毙,尤其是看到有网友造谣“他私下里欺负邵昊林,拍戏时故意拽疼小孩”时,他立刻拨通了邵昊林妈妈的电话,语气诚恳地说:“姐,能不能麻烦带昊林出来一下,咱们拍个视频澄清一下,别让谣言影响了孩子。”
见面那天,宋家腾特意买了邵昊林爱吃的奥特曼玩具和巧克力。镜头一打开,他先把玩具塞到邵昊林手里,笑着说:“昊林,跟大家说句实话,拍戏的时候叔叔有没有欺负你?”邵昊林抱着玩具,脆生生地回答:“没有!宋叔叔还教我背台词呢,他还说我演得好!”两人还在镜头前玩起了“石头剪刀布”,宋家腾故意输给邵昊林,夸张地做出“沮丧”的表情,逗得孩子哈哈大笑。视频最后,宋家腾对着镜头认真解释:“大家别把角色和演员混为一谈,封腻味是坏人,但我宋家腾不是,昊林是个特别可爱的孩子,我疼都来不及,怎么会欺负他?”
这条澄清视频让部分观众的情绪平复了一些,但仍有不少人在评论区阴阳怪气。就在宋家腾一筹莫展时,他参演的抗战剧《归队》定档的消息传来。这部剧里,他饰演的抗联战士万福庆,和封腻味是完全相反的角色。为了贴合角色,他提前一个月去农村体验生活,跟着当地老人学种地、挖野菜,还特意晒黑了皮肤,练出了一手“粗糙的农活手”。他看着剧本里万福庆“宁死不向日军低头”的剧情,心里悄悄盼着:希望这个有血性的角色,能让大家看清,自己不止能演反派,更能演好英雄,也能让大家明白,演员和角色,从来都是两回事。
《归队》开播当晚,宋家腾守在电视机前,比自己第一次拍戏时还紧张。当屏幕里出现万福庆的身影时,他自己都愣了一下:镜头里的人穿着打满补丁的灰色棉衣,领口和袖口磨得发亮,脸上沾着泥土,头发乱得像茅草,只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那是属于抗联战士的坚定。
剧中有一场“吃野菜”的戏,让无数观众看红了眼。万福庆和战友们在山林里断了粮,只能挖野菜充饥。宋家腾没有刻意表现“苦”,而是一边嚼着带苦味的野菜,一边笑着对战友说:“这菜比我老家的榆树叶还香,等咱们把鬼子赶跑了,我请你吃猪肉炖粉条!”他的语气里没有半分抱怨,只有对未来的期待,可观众却能从他吞咽时微微皱起的眉头、嘴角残留的菜汁里,读懂抗战时期的艰辛。还有一场“装疯卖傻躲日军”的戏,他把万福庆的隐忍演到了极致:日军用枪托砸他的头,他抱着头傻笑,嘴角却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抿紧;日军让他舔鞋子,他趴在地上,眼神里的屈辱和愤怒几乎要溢出来,却还是硬生生忍住,直到晚上躲在柴房里,才偷偷抹掉眼泪,对着北方低声说:“娘,我一定能活着回去打鬼子。”
最燃的一场戏,是万福庆和日军近身搏斗时,咬掉对方耳朵的场景。拍摄时,宋家腾没有用替身,真的朝着道具耳朵咬了下去,脸上溅到“血”时,他眼里的狠劲和封腻味截然不同——那是保家卫国的决绝。剧集播出后,评论区彻底变了天:“天呐,这居然是演封腻味的演员?反差也太大了!”“万福庆太让我感动了,宋家腾演得真好!”他的直播间也挤满了人,礼物刷个不停。可就在一片夸赞声中,仍有不和谐的声音:“说不定是装的,你看他演反派那么像,指不定本色出演呢!”“他家庭情况肯定不怎么样,不然怎么总演这种角色?”这些话像小石子一样,轻轻砸在宋家腾心上,让他无奈又好笑。
面对质疑,宋家腾没有再去辩解,而是偶尔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家庭日常——他知道,生活里的细节,比任何解释都有说服力。
他的妻子李婷,是网友口中的“济南高圆圆”。第一次在朋友聚会上见面时,李婷刚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皮肤白皙,大眼睛像含着水,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气质温婉又大方。当时有人调侃宋家腾:“你这长相,能追到李婷,肯定用了不少心思吧?”宋家腾笑着说:“哪有什么心思,就是把真心掏给她罢了。”婚后,他果然兑现了承诺:不管拍戏多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李婷一个拥抱;李婷怀孕时,他推掉了所有不重要的戏份,每天在家煲汤、讲故事;孩子出生后,他更是成了“超级奶爸”——早上六点起床给孩子冲奶粉,晚上哄睡后还要洗尿布,周末带着一家人去公园玩,全程抱着孩子不撒手。
有一次,儿子因为玩具被妹妹抢了而哭闹不止,宋家腾没有像剧中那样发脾气,而是蹲下来,耐心地对儿子说:“宝宝,妹妹还小,你是哥哥,要学会让着她呀。等会儿爸爸再给你买一个新的,好不好?”他的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和封腻味的狠戾、万福庆的坚毅都不一样,那是属于“宋家腾”的温柔。他还会把给孩子讲故事的片段录下来,视频里,他拿着绘本,用不同的声音模仿里面的角色,一会儿学小熊的憨厚,一会儿学小兔的可爱,两个孩子听得哈哈大笑,趴在他怀里撒娇。这些日常片段被发到网上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原来他不是封腻味,也不是万福庆,他只是一个爱家庭、爱孩子的普通男人,只是因为演技太好,才让大家把角色当成了他本人。
除了家庭,宋家腾在剧组的口碑,也藏着他25年演艺路的不易。和他合作过的导演都说:“宋家腾是个没有偶像包袱的演员,不管角色多小、多丑,他都愿意演,而且能演好。”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条“愿意演”的路,他走得有多难。
1998年,18岁的宋家腾带着“当演员”的梦想,从老家来到北京。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只能从群演做起。第一次拍戏时,他演一个路人,镜头只有三秒,却因为太紧张,连走路都顺拐了,导演当场骂道:“你会不会演戏?不会就滚!”那天晚上,他在地下室出租屋里哭了很久,却还是没放弃——他觉得,只要能留在这个行业里,总有机会证明自己。
后来,他开始接一些小配角:演别人的儿子,镜头不到十秒;演反派的跟班,只有几句台词;演尸体,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就是半天。最艰难的时候,他一天要拍五场戏,从早上五点忙到凌晨,薪水却只有几百块,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有一次,他因为连续熬夜拍戏,在片场晕了过去,醒来后第一句话居然是:“导演,我刚才那场戏演得怎么样?要不要重拍?”
就这样熬了20多年,他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导演。2022年,《归队》的导演找他试镜时,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晒黑的皮肤,笑着说:“你就是万福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在零下20度的东北山林里拍戏,手指冻得发紫也不喊停;有一场跳河的戏,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水里,拍完后高烧了三天。别人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这么拼?”他却说:“我等这个主角的机会,等了25年,怎么能不拼?”从群演到主角,从十秒镜头到整部剧的核心,他用25年的时间证明: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能熬出头。
短短一个月,宋家腾经历了从“全网追骂”到“全民夸赞”的巨大落差。有人劝他:“趁现在有热度,多接一些综艺、代言,赶紧赚点钱。”他却摇了摇头:“我是个演员,不是网红,热度总会过去,只有演技才是立身之本。”
他没有因为网暴而不敢演反派,也没有因为夸赞而飘得忘记初心。之后有导演找他演反派时,他依然认真对待,只是会提前和观众“打预防针”:“这个角色确实坏,但希望大家别骂我本人哦。”他也没有因为演了主角就摆架子,在剧组里,他依然会帮场工搬道具,会教年轻演员怎么入戏,会在拍戏结束后,给工作人员鞠一躬说“辛苦了”。
有一次,他在直播间里和观众聊天,有人问他:“演坏人被骂,演好人被夸,你更喜欢哪种?”他笑着回答:“其实都一样,不管是坏人还是好人,只要能让观众记住这个角色,能让大家感受到故事的力量,我就觉得值了。”他顿了顿,又认真地说:“我知道,演员总会被角色贴上标签,但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宋家腾演得好’,而不是‘宋家腾就是这个角色’。”
如今的宋家腾,依然在演艺路上踏实走着。他知道,未来可能还会遇到角色的困局,可能还会被观众误解,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当演员:不是为了流量,不是为了名利,只是因为热爱。这份热爱,支撑着他走过25年的配角路,也支撑着他面对网暴时不放弃,面对夸赞时不迷失。而这,或许就是一个好演员最珍贵的品质:以演技定义自己,用初心坚守热爱。
来源:茶香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