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黑狐》刚官宣时,不少观众抱着“《雪豹》番外”的期待蹲守。毕竟前作里文章饰演的周卫国又帅又狠,扛着机枪冲战场的样子,让多少大叔大爷遥控器都按得比平时紧。结果开播第一集就发现不对劲:文章饰演的罗斌出场不到十分钟,台词加起来能数着玩。
其实《黑狐》刚官宣时,不少观众抱着“《雪豹》番外”的期待蹲守。毕竟前作里文章饰演的周卫国又帅又狠,扛着机枪冲战场的样子,让多少大叔大爷遥控器都按得比平时紧。结果开播第一集就发现不对劲:文章饰演的罗斌出场不到十分钟,台词加起来能数着玩。
活像个来给师弟“站台剪彩”的特邀嘉宾;吴秀波更绝,顶着个油头演军统大佬,镜头多到刚让人记住脸,下一秒就因为“剧情需要”领了盒饭。反倒是张若昀,从第一分钟就开着“主角光环”狂奔——刚出场就徒手干翻三个特务,受伤了随便找个农家院躺两天,起来又是一条能单枪匹马炸军火库的好汉。
这种“资源倾斜”的既视感,在剧里藏得一点都不深。方天翼这个角色,简直是谍战剧男主的“优点集邮册”:会开枪、会格斗、会说日语,还能在国共日三方之间跳交际舞般周旋。有场戏他假扮日本军官混进宴会,明明口音里带着点北京胡同味儿,敌方军官愣是夸他“日语比本土人还标准”。
还有次被十几个人围堵在仓库,他靠着几根木棍和一箱子手榴弹,硬是把反派炸得连亲妈都认不出,弹幕里有人吐槽:“这哪是特工,这是谍战版孙悟空吧?”但架不住张若昀演得认真,穿着军装耍帅时眼神亮得像装了探照灯,偶尔露出点少年气的狡黠,倒真让这个“开了挂”的角色多了点可爱。
不过话说回来,《黑狐》能在当年杀出重围,靠的可不止“父子档”的噱头。它跟《雪豹》共享的“草莽英雄”人设,恰好戳中了观众的爽点。方天翼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完美特工”,他会跟战友抢鸡腿,会因为上司不给力偷偷翻白眼,甚至有次执行任务前,还跟搭档讨价还价“能不能多给两发子弹,我枪法一般”。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不完美”,反而比那些端着架子的英雄更让人觉得亲切。
当然,作为一部十年前的谍战剧,《黑狐》的“槽点”也跟它的优点一样显眼。剧情里偶尔会出现“反派智商集体下线”的名场面:比如方天翼明明穿着一身明显不合身的敌军制服,站岗的士兵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次他把机密文件藏在花盆底下,敌人搜遍了整个屋子,唯独绕过那盆开得比圣诞树还扎眼的花。有观众总结得妙:“看《黑狐》不能带脑子,得带情怀——毕竟谁小时候没为了看男主耍帅,跟我爸抢过遥控器呢?”
如今再回头看《黑狐》,更像看了一场谍战剧里的“家庭录像带”。张健导演大概是把对儿子的所有期待,都揉进了方天翼这个角色里——给他安排最惊险的任务,也给他开最明显的“外挂”;让他跟老戏骨搭戏,也让他在镜头前尽情展现少年意气。而张若昀也没辜负这份“特殊照顾”,哪怕十年后演《庆余年》里的范闲,偶尔挑眉耍狠的样子,还能看出点当年方天翼的影子。
或许这就是《黑狐》的奇妙之处:它不算谍战剧里的“教科书”,却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快乐源泉”。就像小时候陪爸爸看剧时,明明知道男主下次肯定能化险为夷,却还是会攥着拳头紧张;明明吐槽剧情“太假了”,却还是会在男主打赢的时候,跟爸爸一起拍手叫好。毕竟有些剧的意义,从来不是当什么“行业标杆”,而是在某个夏天的傍晚,成了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的理由。
至于“导演爹给儿子当主角”这事儿,现在看来倒也没那么多“内幕感”了。毕竟后来张若昀靠自己演活了范闲、徐凤年,证明就算没有“家庭作坊”的加持,他也能在演员这条路上走得稳稳当当。而《黑狐》就像他演艺生涯里的“练习册”,虽然有点潦草,有点主角光环过度,但字里行间都是少年初入行时的认真劲儿——这种认真,比任何“后台”都更能打动人。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