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4版的《三国演义》,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那是部神剧。1994年10月在央视首播,84集,从筹备到杀青前后用了五年时间,总投资1.7亿元,那时候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动用了三万多套服装,六万多件道具,群演高达四十万人次。
94版的《三国演义》,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那是部神剧。1994年10月在央视首播,84集,从筹备到杀青前后用了五年时间,总投资1.7亿元,那时候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动用了三万多套服装,六万多件道具,群演高达四十万人次。
播出后不光在国内火爆,还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一股三国热潮,主创去泰国时甚至享受国宾待遇,一集海外发行价能卖到一万美元,这个纪录保持了好多年。为什么这么经典?因为它尊重原著,删繁就简,把罗贯中的小说精髓拍出来了,历史风貌也还原得像模像样。
演员阵容强大,唐国强演诸葛亮,鲍国安演曹操,孙彦军演刘备,陆树铭演关羽,这些形象到现在都没人能超越。
当时拍摄条件其实挺艰苦的。剧组从1989年开始筹备,1990年正式开拍,到1993年才完成。总导演王扶林之前拍过87版《红楼梦》,经验丰富,但他还是花了一年时间钻研原著和东汉史书。剧本创作用了八个月,六位导演共同把关。
选角也很严,主演必须通过所有导演一致认可。关羽有三十多人竞争,陆树铭因为形象高大,化妆后不怒自威才定下来。唐国强本来处在事业低谷,被贴上奶油小生标签,王扶林坚持用他演诸葛亮,还从外形上下功夫,让他留胡须拿羽扇,结果一试就亮眼。
鲍国安是中戏教授,王扶林亲自上门谈了二十分钟才敲定曹操。其他角色也折腾不少,张光北试了赵云最后演吕布,还介绍刘威演魏延,何晴演小乔。甚至有些演员串场,像徐少华从《西游记》唐僧转来演张辽,闫怀礼演程普,杨俊勇演曹丕。
拍摄过程更费劲。五位副导演分头拍,速度上来了,但道具和演员重叠问题多。战争场面是难点,官渡之战用了三千群演,火烧赤壁动用船只和直升机。演员们不用替身,骑马戏老幼都亲自上,陆树铭坠马六次,胯骨撞石躺了一个多月。
唐国强去云南拍七擒孟获,住两块五一晚的招待所,条件差到蚊帐一碰掉灰,老鼠乱窜。鲍国安背台词躲在楼道里,因为宿舍四人间,曹营演员换来换去聊天不停。陆树铭为了丹凤眼,每天用胶水粘眼角,撕下时皮肤溃烂还得继续。
李靖飞演张飞瞪眼瞪到眼睛累,孙彦军哭戏真哭,一次哭晕过去。魏宗万演司马懿,五十多岁还练骑马,先喂马搞关系。毕彦君演杨修,为最后一个镜头要求重拍等阳光。
张山演赵云,最后一场戏前一小时父亲去世,他还是拍完才走。李庆祥演袁绍,高温40度穿铠甲,棚里50多度汗流浃背。
片酬低是关键,整个剧组薪资只占投资的百分之五点几,最高一集225元。演员拿固定工资,干活脚踏实地,努力的超出预期,偷懒的也保质保量。导演尊重演员想法,魏宗万改戏让司马懿穿女装大笑,突出能屈能伸。
歌曲也严谨,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唱,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词改了六次。片尾《历史的天空》毛阿敏唱,从貂蝉视角写英雄落幕。
从1994到2022,28年过去,技术发达,资金充裕,高清摄像机、后期合成到处是,但就是拍不出第二部这样的作品。根源在行业变化。过去是央视主导,目标拍齐四大名著,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成功后,顺势拍《三国》。
现在商业化运作,资本方支配一切,演员有经纪公司包装,追求名利大于演技。片酬占到百分之八十,挤压制作资源,道具服装战争场面都省钱。结果古装烂片、抗日神剧层出不穷,最好设备、最强阵容,却入不敷出。
翻拍试过,2010版《三国》投资大,演员陈建斌、于和伟、陆毅,但剧情漏洞多,节奏乱,时间线错位,没覆盖小说全部,像钟会姜维戏份不完整。观众反馈人物深度不足,选角不如94版贴合原著。
新版在中国被嫌弃,纯粹当梗看,有人喜欢是因为当成娱乐,但它在名字地点时间上搞错太多,不靠谱。国外如泰国日本,三国迷讨论时还是偏好94版,因为忠实原著。其他历史剧也这样,94版甲胄虽不符合汉代制式,但细节严谨,盖过之前所有三国题材。
来源:万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