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装影视剧《子夜归》中,田曦薇饰演的武祯一角大婚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有网友甚至说:这妆容给我整笑了,不仅花里胡哨,还带了一对榴莲?这脸上涂的、头上戴的是认真的吗?
在古装影视剧《子夜归》中,田曦薇饰演的武祯一角大婚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有网友甚至说:这妆容给我整笑了,不仅花里胡哨,还带了一对榴莲?这脸上涂的、头上戴的是认真的吗?
先说结论。田曦薇这种妆容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一种妆面风格,这个时期将飞鸟、植物等形状贴/画在脸上,统称“面靥”。是一种美好寓意的象征,根据画上不同形状也可称为“花靥”“鸟靥”“星靥”等等,妆法也叫鸟靥妆。而头上戴的,则也是敦煌壁画里常见的梳栉戴法,常以对梳的形态修饰发现;而两鬓一对“榴莲”,是一对花型的“掩鬓”。花草鸟形状这些的流行,猜测和当时多民族交流和礼佛元素相关。
虽然吵吵闹闹,但这可是晚唐五代夫人们的“盛装”了。看壁画上,鬓发上插六把栉,戴凤凰立冠,一对悬挂步摇的折股钗、斜上方是两对花叶状簪钗,脖子佩戴多宝璎珞,这便是壁画中的供养人官宦女子的盛装形态。
也有网友表示,这类繁复的装饰接受不能啊,谁能接受这么一张脸被妆点得花枝招展?更清晰的版本不妨看下萨顶顶这版,其实这种妆容和配饰,是需要更为隆重的发髻搭配的,田曦薇的发包更小一些,使得这一簇反而显得拥挤了。
也有网友质疑,这种面靥是怎么贴/绘上去的?除了绘画,还可以直接“贴”,对,就是用干花干草直接用鱼鳔胶等贴在脸上,唐代便记录了用干花植物代替面靥的作法,《岭表录异》卷中:“鹤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靥。”
这种风格的流行,在于晚唐到五代这个阶段是真的“疯狂”,因为财力积累,服饰装饰艺术可以说空前发展,服装上主要体现为大袖、拖尾化,而且面靥艺术的流行愈发成势,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这些比较追求“前卫”的女子将各种形状的花纹贴得满脸都是,点饰范围明显扩大,不仅是面靥位置,包括额中,或者鼻翼两侧都有。有意思的是,看起来虽然繁多,但看起来多而不乱,反而有一种秩序之美,还能衬托出神秘美感,就能看出其审美程度。
而田曦薇大婚头饰上,戴的正是立鸟冠,其中凤鸟在所有鸟冠中独具地位,同时唐代也是凤纹集大成的时代,唐代凤纹头冠似鸡冠,鹰嘴圆点眼,曲细颈,凤眼有似人眼眶,眼下三色羽毛飞起至头后,颈腹同色、似锦鸡腹,羽翼三层、片片分明,远看尾羽层叠而成,凤爪似鹰爪,一脚腾起,张翅欲飞。这时期的凤鸟集合了诸多鸟类的特征,晋张华注《禽经》对凤鸟的特征记载详细,与唐代凤鸟接近,“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
所以虽然田曦薇这一身头上脸上看起来“热闹”,但其实还是“乱中有序”的,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对比一些影视剧里的网红妆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不管怎么说,好歹荧屏里有个像样的“五代妆”了。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