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约不断却演啥毁啥,《归队》中这2位“戏混子”,真该醒醒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9 16:56 2

摘要:2018年后的几年里,开始“疯狂接戏”,一部接着一部,片约不断。

文|婉婉

编辑|司徒夜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归队》终于开播!

短短几集,剧情硬核,各种惨烈的战争场面,让人身临其境。

乱世之中,小人物该如何抗争精神?

看这部《归队》就知道了。

不少观众直言:“终于看到一部不悬浮的抗战剧。”

够惊险,够刺激,够有内涵,够有深度。

可随着剧情推进,剧中几位演员却成了“显眼的败笔”。

他们明明手握不少资源,常年活跃在大众视野。

但是,演起戏来始终“一个套路走天下”!

片约不断演啥毁啥,这些“戏混子”,真该醒醒了!

大器晚成,说的就是倪大红这类人。

年轻时事业平平,是荧幕前的路人甲,岁数越大,名气越大。

尤其在“苏大强”之后,整个人红到发紫,一发不可收拾。

许多观众,可能不知道倪大红是谁。

但那句“我不吃我不喝我只要钱”的台词,张嘴就来。

《都挺好》中的“渣爹”形象,被塑造得淋漓尽致。

老戏骨、演技派,是观众对他的评价。

还有的说,连那双那眼袋也都藏着演技。

《乔家大院》中忘恩负义的老秀才。

电影《活着》中吝啬跋扈的地主财主。

亦或是《大明王朝15666》那个工于心计的历史人物,严嵩。

只要剧本给到他,好像就不会让观众失望,主打一个“千人千面”。

从前“演啥像啥”,到了后来逐渐演变成“演啥毁啥”。

2018年后的几年里,开始“疯狂接戏”,一部接着一部,片约不断。

《正阳门下小女人》《远大前程》《幸福起航》《假日暖洋洋2》。

偶尔登上大荧幕,过一把瘾。

张艺谋执导那部《悬崖之上》中,就有倪老的身影。

而这些角色同质化严重,大都是“一棍子打不出响屁”的爹类角色。

演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忘记“共情与沉淀”的表演核心。

也是在透支演技,稀释角色记忆点。

《狂飙》,可以说是口碑的分水岭。

从这之后,吐槽他的人多了起来,发现他所以依靠的不是演技,而是技巧。

“高启强”指着鼻子造反,就差掀桌子了。

身为黑老大的他,竟然面无表情、麻木至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全程“扑克脸”,微微低头,目光向下。

自以为这样,就可以营造出那种“不寒而栗”的霸气。

其实呢?威慑力几乎为零,更像是刚上位没多久的“新手老大”。

在《新三国》中扮演的司马懿一角,值得细细品味。

一位老谋深算的军师,愣是演绎成神神叨叨、上蹿下跳的调皮老头。

与魏宗万版本一对比,差距显而易见,明显没有把握好角色的尺度。

2025年还没结束,就有几部作品问世,《东极岛》《生万物》《归队》。

不出意外,再现“苏大强式演技”。

剧中,女儿被土匪绑票时,他面无表情,仿佛在听邻居家的八卦。

当女儿“宁绣绣”声泪俱下控诉“你眼里只有地契”。

他低头搓手的动作,和“苏大强”心虚时如出一辙,让观众感到十分出戏。

《归队》中,又是扮演一位老父亲。

总是瞪着眼,看人看物都呆愣,讲话像在背台词,没半点东北味。

事实上,这个人物不简单,看似不靠谱、拎不清,实则有格局、有家国情怀。

一手送三个儿子上战场,独守空房,等待他们胜利而归。

是那种克制又崩溃,隐忍又伟大的父爱,走的是温情路线。

倪大红眼中则依旧是对“金钱的渴望”,缺少一些温柔细腻情感的点缀。

袁姗姗

自出道以来,袁姗姗的片约,好像就没断过。

早期受到于正提携,在《宫》系列电视剧中,有不少镜头。

或是演技一般,又或是颜值不讨喜,纵使“怒砸资源”,也没掀起什么大浪。

2013年,堪称事业巅峰期。

《幸福绽放》《美人如画》《美人制造》《爱在春天》

相继出演多部古装剧,成了芒果台力捧的女演员。

那时,只有旁人羡慕她的份儿。

最风光那年,甚至和韩国顶流朴灿烈搭档,主演电影《所以......和黑粉结婚了》。

一部部大制作、强阵容的作品,轮着番邀请袁姗姗。

要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抓不住机会。

综艺中各种低情商行为,十分败好感。

包括但不限于“吐槽张小斐打呼噜”、“粗鲁对待珍贵文物”。

即使是这样,仍旧不缺戏拍。

今年2月网剧《春日之地》卡机,7月主演的电视剧《哀牢山·迷境》开机。

8月《归队》开播,好不热闹。

只是,她的表演是否对得起这份资源?

作为《归队》中为数不多的女角色,“兰花儿”显得格外重要。

可部分观众认为,她延续以往的表演套路。

瞪眼式惊讶、抿嘴式倔强,把古偶那一套搬到正剧之中。

不管是面对被“小日子”追杀、亲妈死在眼前,还是号召土匪抗日等不同场景。

只会瞪大双眼,情绪变化不够细腻。

说台词时,也像小学生背课文,缺乏感染力。

一些爆发戏份中,昂首挺胸喊口号,被观众嘲讽“像小孩撒泼”。

更重要的是,那一张科技感满满的脸,很容易出戏。

“马路宽”的双眼皮,硕大的卧蚕,额头、脸颊处填充痕迹明显,眼皮浮肿。

说话时苹果肌像被钉住了,嘴角扯不开。

在情绪爆发戏上,虽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但面积肌肉动弹不得。

不难看出,造型师努力将她弄得灰头土脸。

可那面部状态时时刻刻在告诉观众,自己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结语:

演员频繁接戏,看似是事业“高产”,实则容易陷入“量大于质”的困境。

说到底,演员的价值从不是“接戏数量”。

而是“每个角色能否留在观众心里”,过度追求“高产”,反而会得不偿失。

对此,屏幕前的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可以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哦!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