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布衣》破24亿播放、36万人催更,网络微短剧正在变得有“分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19:41 2

摘要:近日,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创作的“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精品项目《一品布衣》凭借一系列亮眼数据刷新了市场对短剧的传统认知。根据片方数据,该剧不仅创下累计播放量突破24亿的成绩,还在红果短剧平台斩获7600万热度,更令人瞩目的是,已有超过36万用户主动预约第二部,显

近日,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创作的“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精品项目《一品布衣》凭借一系列亮眼数据刷新了市场对短剧的传统认知。根据片方数据,该剧不仅创下累计播放量突破24亿的成绩,还在红果短剧平台斩获7600万热度,更令人瞩目的是,已有超过36万用户主动预约第二部,显示出较强的IP延展潜力。这部105集、总时长276分钟的竖屏作品,在打破人们对微短剧“轻节奏”“浅叙事”固有印象的同时,也证明了网络微短剧同样可以承载深沉情感和历史厚度,并进行IP化运营的全新尝试。

以“慢制快重塑短剧气质

在当前短剧普遍追求“快节奏、强冲突、爽点密集”的创作环境下,《一品布衣》反其道而行,选择以沉着笔触展开一幅乱世群雄中布衣救国的历史长卷。该剧改编自17K小说网作家李破山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现代土木工程师徐牧意外穿越至“大纪”末年,从边关小城望洲谋生立足,直至赴边参战的经历。剧集在紧凑的叙事中,完整勾勒出一条从“布衣求存”到“挺身而出投身家国大义”的人物成长弧线。

与多数穿越题材短剧不同,《一品布衣》没有落入“穿越即开挂”的俗套。主角徐牧并未凭借现代知识“大开金手指”,他的酿酒技术、倡导的契约精神在动荡时局中不断碰壁,角色成长并非“开挂式”逆袭,而是在乱世秩序与人心选择中不断演变。

从酿酒谋生,创立酒坊,提倡契约与分利,到投身守城,北上抗敌,徐牧的每一次选择,既出于现实环境的推动,也源于内心责任的觉醒,人物每一步成长皆有因可循,每一次突围皆真实可感。剧集还以徐牧的成长轨迹为线索,串联起众多身处乱世的人物,构成丰富而有温度的群像图景。剧中每个配角都具备完整的行为逻辑与命运轨迹,不同角色的命运交错推进,使故事在短小体量中展现出清晰的情感层次,让观众不仅为剧情吸引,也被人物的命运所触动。

成为爆款作品的背后,《一品布衣》系统化的创作理念与方法论功不可没。该剧导演汪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拥有近二十年传统影视创作经验。他将传统影视的戏剧结构、人物塑造和影像美学带入短剧创作。虽是竖屏短剧,《一品布衣》依然在构图、光影、道具陈列等方面较为考究,追求高质量的画面,甚至引入电影级的镜头语言参与叙事,例如用空镜、背影和光影构图传递情绪,替代直白的台词和表演。

在创作上,《一品布衣》摒弃短剧套路,敢于“慢”下来,更着眼于人物关系的塑造和叙事的流畅。导演要求演员“体会人物,把人物关系演出来,不赶节奏”,减少对夸张表演和密集台词的依赖,借助镜头语言传递情绪。作品用留白重塑短剧气质,如“三千士卒无一逃兵”等段落,以克制叙事提升作品的情感厚度与文化质感。

机制创新+政策赋能推动IP化运营

《一品布衣》的创作突破,得益于多方联动的协同赋能。作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支持项目,《一品布衣》在立项备案、创作指导、成片审查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得到了北京市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主创团队在政策赋能下,实现了从剧本结构到视听语言的整体协调,得以在微短剧体量中坚持对人物与情感的深度挖掘。

同时,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也深度参与制作,创新建立“历史顾问+剧本医生”双机制。历史顾问帮助打磨剧本细节,小到蒸馏酒的制作工艺、剧中人物的服饰形制,大到边关城池的管理体系,均逐一考据,是微短剧创作与历史正剧风格相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剧本医生则负责故事节奏优化并对剧集内容做“卡点测试”,删减了原剧本中一些过于戏剧化的巧合桥段。这种“既守底线又拓空间”的支持,让作品在较短时长里稳住了“深叙事”的节奏。

超越作品本身,《一品布衣》具有行业启示性的还有其前瞻的IP运营逻辑。短剧播出期间,平台将用户弹幕、角色好感度等数据及时反馈给制作团队,作为后续创作的重要参考。据悉,《一品布衣》第二、三部计划于9月底开机,团队计划完整呈现原著长篇故事,尝试短剧领域尚未实现的“IP全程化开发”。

《一品布衣》的热播,本质上是用传统影视的匠心、现代平台的运营思维和政策引导的支持体系,共同托举出一部有人物、有情感、有历史质感的作品。它或许不是“最像短剧的短剧”,却证明了短剧不必局限于“碎片化娱乐”,而同样可以成为尊重叙事与审美的文化产品,网络微短剧的真正竞争力,终将回归于好故事本身。当然,这种“慢节奏”模式也会挑战部分短剧用户的观看习惯,仍需在创作上做出取舍与平衡。

记者:邱伟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