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新剧又惹争议,从上映吵到结局,这部剧到底咋样?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14:36 2

摘要:聊今晚的剧集之前,先发个村头广播:通知,通知,麻烦买了我们预售款相册票据收纳本的朋友,看下今晚二条,事关给您发货的事宜。

聊今晚的剧集之前,先发个村头广播:通知,通知,麻烦买了我们预售款相册票据收纳本的朋友,看下今晚二条,事关给您发货的事宜。

写在前面

今晚聊最近的大热国产剧:

《生万物》

目前关于这部的讨论里,有两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主演杨幂演技,剧集质量,尤其前者存在不少争议。

我们看到20集,认为这两个词确实相互挂钩,也都值得一聊,因为二者很像,是夸奖还是批评,都要看和什么比。

所以这篇我们也不得不提前说一下,无论是演技还是剧集,在评价时必然存在一些比较,也就是常说的“拉踩”,并不是我们不想专注于单个演员、单部剧,而是它们之间确实相互影响,无法忽视,这一部尤其如此。

一、杨幂演技如何?

具体聊演技之前,不得不先提到最近的一些争议。

针对杨幂饰演的宁绣绣,不少声音指出“跟其他人不在一个图层”。这个观点我们认同一部分,因为这背后关联两方面,一方面关乎选角

这是我们本身也提过很多次的常识了,选角导演是让角色和演员完成最优配的关键(暂不提资本等外在压力),就拿这部剧来说,选角导演需要考虑到宁绣绣这样一个地主家千金身份、在乡村土生土长的角色,与演员的年龄,气质,总体形象是否贴合,其表演风格是否和剧集适配等,各方都要协调得当。

因为演员跟角色的关系,不是角色去贴近演员,而是演员要从形象到表演都贴近角色。

基于这一点,从形象,表演风格来说,杨幂现代感较强,跟这个角色的适配度并不是那么高,这一角色跟杨幂之前电视剧形象的差异也大,挑战性自然不低。

当然,也并不是说适配度不高就一定不能演,宁绣绣这个角色并不单调,是一个有自己倔性、不认命,“要把日子过得像花一样”的女性,有较多的发挥空间,演好了也能出彩。

那杨幂具体表现如何呢?

这就要聊到另一方面了,杨幂的演技。

总体来说,评价她的演技,要看跟谁比。

如果是跟之前她自己电视剧作品里的演技(《哈尔滨一九四四》等)比,可以说是有进步,如果跟演技较差的演员比,能看出努力痕迹,也有一些效果,但如果跟同剧集的一些演员比,迟蓬,秦海璐,乃至年龄更相近的邢菲,那差距还是有点明显的。这也部分解释了她为何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对这样的年代戏,表演需要满足至少两项,一是让观众相信人物真的活在那个年代,考验的是人物与年代的融合度,二是在这一基础上,让观众足以理解人物,理解年代动荡下人物的成长,考验的是人物与多种变化情境的适配,二者缺一不可。

在这两项里,杨幂的表演进步了,能及格,但目前也确实还给不出更多。

人物与年代的融合度,需要许多的表演细节来支撑,能看出剧里大部分演员都下了功夫,也都有效。

比如邢菲饰演的宁绣绣妹妹,宁苏苏,同为地主家千金,苏苏年纪更小,性格天真烂漫,周围人也都呵护着她这份率真,邢菲的表演强调的就是这种“真”。就说情绪的处理吧,跟活在世俗琐事中的成年人不同,她的难过和开心是能够瞬间转换的,就跟小孩一样生活在情绪的大起大落之中。

比如跟费家吃饭那一段,她不高兴,但又对局势不自知,爹逼她嫁入费家,但她跟费文典毫无感情,也不知道两个家族的所有盘算,一直被外力推着走,费文典说她可以离开费家,她不带多少情感,只是带点情绪地说“你让俺去哪啊”。

费左氏哄她,说会带她看庙会,她一边听,一边眼睛不自觉亮起来,一下回到了之前被家里宠溺的孩童状态。

把人物的特性,以及当时千金地位所能葆有的纯粹,呈现得较为自然。

杨幂的表演就薄了一些,无论台词、语气等各方面都没有呈现出太多与人物身份、个性相匹配的特点,可以说她适配千金这个外在形象,但她无法用表演去为宁绣绣这个人物,在台词之外增添更多的特性,尤其是跟年代、地位相关的特性。

这种“薄”实际也是对比出来的,尤其是在群像戏里,周围人物都会设法找到跟年代连接的方式,比如欧豪饰演的农民封大脚,行事不拘小节,他的表演也会充分体现这一点,坐下来身板会有点塌,在地里会直接蹲下。

杨幂饰演的宁绣绣始终缺乏这种连接,身板、坐姿相对正,跟周围人事物都保持距离。

刚刚嫁入封家时,尚可解释为不适应,保留着优渥生活的行事习惯,但直到20集,已经操劳农事一段时间了,她依然跟感情越来越好的婆婆不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把亲密化为下意识,跟村民就更不用说了,这就让这个人物多少欠缺了一些直观的真实感。

包括人物与情境的适配也是,这一点在对手戏里尤其如此,就说跟迟蓬饰演的婆婆聊天这一段,迟蓬对每句话的处理都能给出分寸刚好的反应,信息也很准确。

提到对绣绣手工活的赞扬,笑容掩盖不住,说“换别人家里,早打成堆了”会把脸自然一扬,模拟“别人家”的存在,提到地里刨食困难,会加重语气强调虽然苦,但“安心稳妥”,带着婆婆对儿媳的理解,也带着长辈教导后辈的语重心长,完全就是我们都见过的那类善良老人。

杨幂可以做到给出台词提及的信息,说自己想赚钱让爹宽心,不让爹过省吃俭用的日子,声音和神态都有几分赌气和倔强在,符合人物,但不再有更多了,处理上缺乏一些层次和张力。

总体来说,杨幂的表演不至于太出戏,但也没有为角色塑造提供太多的助益,所能勾起的共情有限。

我们也永远鼓励演员挑战难度更大的戏,但相应的也要承受因此必然招致的各种批评。

二、剧集质量如何?

而评价这部剧如何,也一样要看跟谁比。

如果跟及格分以下的一些年代剧比,它算不错,也有表达。如果跟《山海情》这类扎实有深度的剧比,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核心问题归结起来就一个,对主题表达的轻重处理,不够得当。

一方面是对年代氛围、通行思想取的取舍存在问题。故事因宁绣绣新婚日被土匪掳上山而起,但整个事情里,女性贞洁问题被过于放大,而更重要的,因绑架事件所引伸出的地主跟农民的矛盾,以及背后的制度性问题,反而没怎么触及。

包括对多位农民交不上租子、生活贫苦的深层原因,也没有更多描写,只呈现了结果,自然削弱了批判的力度。

一方面是对情感戏份过于侧重。这是鲁南农村土地上,三个家族兴衰的故事,但大量的篇幅都聚焦在女主宁绣绣和男主封大脚之间的情感救赎,光男主在危机下舍命救女主就不止一次,俗套的爱情误会也有。

这些过量的情感描写,跟写实的地主与农民矛盾,很难相融,甚至有点本末倒置,让观众有点分不清到底哪个是主,哪个是次。

这两样让剧集的可看性打了一定折扣。

这也导致剧集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男女主情感之外的,关于人与土地关系、人物群像的部分。

土地在这部剧里不是背景,相反是真正的主角,编剧试图从一大一小两个维度,从农耕文明的书写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

大的维度,土地本性与人类本真的回溯与复归,是连为一体的。

土地原本是无归属的存在,在大多数时候与生物,与季节共生,共循环,过去人类定下的很多规矩都在强调这一点。

比如剧里提到的立春日,人们会试春气、打春牛,借此祈祷“风调雨顺”“好收成”,镜头也转为对土地的俯拍,土地在那一刻恢复了与万物共生的平等地位,人们祈祷它的回应,祈祷它与自己都有好的发展和未来。

但同时人类又在破坏着这份和谐关系,人类的欲望以及社会性进展,导致土地变得可被占有,可被买卖,甚至反过来奴役人,成为了异化人类的“客体”,人性也随之屡屡变形。

宁绣绣的爹是典型,作为地主,他为了保住辛勤积攒的土地,不愿救被绑架的女儿。农民之间也存在人性的异变,封四因为欠债难还,选择投奔土匪;铁头自立农会,也想过公报私仇,报复地主费左氏。

某种意义上,土地跟与之相关的,人类自造的财富、地位、阶级、权力等符号是一致的,人类对这些事物的执念,以及因此执念所发生的悲剧,也都是一致的。

在这些变化下,人们需要更多的自觉和自制,剧里多位人物的行为也是在启迪这一点。

宁绣绣选择脱离地主阶级,不接受跟父亲和解,过上跟土地相依为民的生活,以及公公从对土地抱有热诚,到在宁绣绣劝解下放弃对部分土地的坚持,还有地主之一费左氏,接受了费文典的劝说,选择违背族规,改善农民权益,都在同步实践着对土地与人性的双向修复。

小的维度,则指向土地与个体生存的关联性。

土地见证着人如何死,将之纳入历史、生态的循环,更见证着人如何生。

生存、生长、生计,不同的“生”的层次,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这是局限,但局限并不绝对,剧里并未对不同阶级个体的选择进行审判或定性,更多是在强调“活着”的意义,以及对“何为活着”的追问。

前者关于结构性问题,地主跟农民的对立,源自封建统治及土地私有制,这带出了“活着”这个词里无法选择的部分,由于人跟土地的关系被早早命定,农民辛苦一年,依旧过着穷困日子,地主则可以随自己心意而活,甚至左右着手下农民的生死,比如费左氏因为收不齐租,选择收回土地,就能让一家人失去仅有的谋生依靠。

这便是越过具体的人,指向了对历史积弊的反对,也给“活着”增加了一定的分量,对普通人而言,设法活着本身,似乎就成为了对不公结构,对悲剧宿命的抵抗。

后者则关于个体。一个人如何活着,关乎对“何为活着”的自我认知。

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与被动之下,人很容易忽视这类思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意义,剧便是借当时年代的民生百态,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

封四在压迫之下,顺势变了心态,把自己的生存及生命置于他人之上,带土匪企图屠村,看似是为了生命,生存,实际逐步丧失了对真实生命的感知,自己的人生也走向了失控。

而与之相对的,拒绝被同化的个体,在坚持自我的过程里彰显出了更多的生命力,宁绣绣经历被掳、被刻薄、被刁钻、被封建观念的羞辱,过的也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困苦日子,但她没有被困在任何事情里,一直寻找更多的生机,寻找过好日子的正当方法。

这是过去许多普通个体面向人生,面向生活的解法,显然也不只是过去如此。

无论如何,这类题材的剧集依旧不算多,希望下一次可以不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是“超越以往”吧。

音乐/

配图/《生万物》

来源:综艺星光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