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导演编剧聊聊:一部农村剧,怎么把年轻人拉回电视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5 20:14 2

摘要:这部改编自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的作品,是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的农村剧。除了主演号召力,主创们也发愁,怎么吸引更多观众?

《生万物》播出前,导演刘家成一直觉得,剧的受众可能是两头——喜欢杨幂、欧豪的年轻人,以及父母辈观众。

这部改编自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的作品,是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的农村剧。除了主演号召力,主创们也发愁,怎么吸引更多观众?

但播出第二天,刘家成发现,很多非农村剧观众,甚至是不看长剧的人,都进来了。

“大家还是有共鸣,尤其是逆境下的那股抗争劲。现在确实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是和100多年前的先人一对比,会觉得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些困难算个啥。”

云合数据显示,8月21日,《生万物》市占率高达41.1%,几乎是同期五部剧的总和,也是2025年继《藏海传》后,第二部市占率破40%的剧集。

爱奇艺站内热度破7000、7500时,刘家成都转发了,但又怕太自吹自擂,破了8000后就不转了。

没想到,《生万物》播出65小时热度就破万了。聊天时,刘家成随口说了句“值得开个庆功宴,庆贺一下”。第二天,平台马上和他说:“导演,庆功宴准备好了,三天时间您选一天。”

收视率破4、爱奇艺热度史亚......虽然拍过很多爆款,但这些成绩还是让刘家成有了冷静中的兴奋。每天一打开手机,业内、业外、私聊、朋友圈,甚至是小区门口的保安,都要聊上两句《生万物》。

“这种兴奋劲,播《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有过,播《情满四合院》的时候有过,这是第三次。”

娱理工作室与《生万物》导演刘家成、编剧王贺见面时,他们也近一年未见。但一见面,大家还是难掩激动,好像很多话没说完,又好像都在作品里说了。

都说一剧一命。对话时,编剧王贺总是念叨,《生万物》的命真好。

绣绣

项目筹备期,大家也担心,杨幂的形象和农妇有差距。

绣绣是整个剧本中,王贺最下功夫写的角色。为了区别于其他女性角色,她原创了绣绣从小上过私塾聪颖好学的前史。

一众女子中,绣绣气质最突出,和现代女性最相近。她的赌气下嫁,不是不理智,而是不屈从命运安排,敢于向封建礼教叫板。这样的性格,才能把苦日子过出花,没有被吃人的旧社会吞噬。

想到这,王贺汗毛一炸,这不就是杨幂吗?

“说一句比较唯物的,我觉得杨幂是天选绣绣。第一次审片时,听绣绣喊的那声哎,我就被她感动了。”

2023年6月,杨幂主动和剧组提出,想去农村体验生活。

制片人在临沂莒南找了个小院子,杨幂住了进去。几天后,杨幂陆陆续续给导演刘家成发微信,说“我会生火做饭了”“我会用扁担挑水了”“我会劈柴了”。

在这座小院,杨幂待了半个月。后来刘家成再见杨幂,发现她自信了很多。无论是农村的土房、生火的辫子、犁地的家伙,她都住过、用过、摸过。

拍马子攻村戏时,绣绣要拿镰刀对着自己,逼着马子放了村民。

第一遍,杨幂一转头,眼泪哗就下来了,看得现场所有人都夸,这遍完美。但刘家成说,咱们换个感觉再来一次,绣绣尽量控制不哭,至少别看着太委屈。因为她面对的是马子,是敌人,即使流眼泪,也是带着恨的。

听完,杨幂一下子明白了,转身拍了第二条,一遍过,这也是最终被观众看到的版本。

播出当天,杨幂给刘家成发微信,说“导演多亏你提醒我。如果用了上一条,我会觉得绣绣软弱了。”

开播后,杨幂、刘家成和观众一样,一边追剧一边聊。有时发语音,有时发文字。有一天,两个人聊了好几个小时,特别兴奋,还是刘家成说“太晚了,今天先休息,咱们明天继续追剧”,杨幂马上回复“好的!”。

“杨幂主动放下了很多优势,无论是妆容还是表演方式,还常把高光让给对手演员。但她还是表演得很深刻,很投入,这很不容易。”刘家成说。

不过,《生万物》不是大女主爽文。主创们没有给绣绣“开挂”。

播出后,有观众质疑,怀孕的绣绣为什么非要助人为乐,甚至跑到前线救人,是不是有些“圣母”?

但在绣绣的视角,她不只想自己的日子过出花,也想所有人的日子过出花。古往今来,制度的改革、观念的革新,社会的进步,都是无数个绣绣带来的。

马子围村时,绣绣知道马子是冲着她来的,全村人可能因她丧命,所以才不放心,要去现场看看。

原剧本中,还有绣绣成了党员,带领大家识字学习,与特工周旋,去前线送粮等情节。但主创们商量后,觉得这些情节太抗战剧,偏离了生活流,也把绣绣塑造得太神,便做了舍弃。

观众喜欢绣绣,心疼绣绣,都因为她是个人,不是神。

绣绣和大脚

绣绣和大脚有这么多CP粉,是主创们没想到的。

原著中,大脚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还有些残疾。对从马子窝回来的绣绣,也是厌恶的,后来因为绣绣漂亮,才爱上了她。

写剧本时,王贺一直苦恼,一九二几年的情感取向,怎么获得当下观众的共鸣?

思考再三,她给大脚定下的感情主线,是“心疼”。这是一个不识字的糙汉子,最高的情感境界。

这两个字里,有大脚第一次看到绣绣睡在自己炕上的时候,惴惴的眼神;有不让绣绣编蓑衣,怕蓑衣草割破漂亮小手的担忧;有表白里那句,“你好好看看,俺是咋对你的”的浓烈。

找到这个基点后,王贺越写越顺。有时,她觉得自己就像绣绣和大脚身边的人,只是把每天的事记录下来。

写到大脚表白,啪一声火花爆了,绣绣钻到大脚怀里时,王贺很纠结,情绪到这了,要不要圆房?

她在屋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最终下定决心,等。直到写到绣绣照顾受伤的大脚,两个人心意相通,她才感觉,时候到了。

看到有观众说,大脚像《苦尽柑来遇到你》的梁宽植。王贺觉得,除了从小暗恋,两个人爱的方式和契合的角度完全不同。

梁宽植对吴爱纯的守护是默默的,有更多的悲情和隐忍。但大脚对绣绣的心疼,是一个山东汉子在阳光下,对任何人喊出来的火热。大脚不完美,但绝不是一个戏剧逻辑里讨好观众的角色。

镜头里,刘家成也没吝啬对绣绣和大脚的爱。

第五集大脚迎亲,撩开轿帘的动作,是刘家成现场加的,还把铁头的台词“起轿”给了大脚。轿帘的掀开,是绣绣见费文典时拉下轿帘的对比,也是大脚向全村为绣绣正名的决心。

大脚和绣绣中间的幔帐,美术一开始准备了张棕色的,皱皱巴巴,但刘家成觉得不行。

在他的设计里,幔帐要在两个人圆房的瞬间,顺着镜头飘下来,自然把油灯带灭。幔帐的颜色既要美,又不能太突兀。刘家成和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商量了半天,一起定下了镜头前那抹生机勃勃的绿。

就在这场戏前后,刘家成发现,杨幂和欧豪变熟了。

刚开拍时,杨幂和欧豪都客客气气的,刘家成也没觉得俩人有多强的CP感。但封二家的戏,集中拍了20天。剧组一共三间屋,导演监视器一间,剩下就是封二、大脚的屋。杨幂和欧豪不在大脚屋拍戏,就待在封二屋,一人一把椅子。拍着拍着,俩人越来越熟,还会一起开开玩笑。

这也是刘家成喜欢的拍摄氛围。

出于对“演导演”的反感,他在现场从来不骂人,拍摄也不熬大夜,每天八点左右就收工。但每个环节必须专业,纪律必须严格,如果发现迟到、早退、工作掉链子等问题,第一次解释,第二次就开除。

“我是几十年的老导演了,知道劲该往哪使。我见过有的剧组,觉得是搞艺术的,大伙在片场大气不敢出,演员也表情拘谨,肌肉僵硬,怎么演出生活质感?生活质感是把准备工作做好,到了现场轻轻松松,甚至就着人物关系开玩笑。未来有机会,我和杨幂、欧豪再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取舍

写剧本之初,王贺就确定,不能一味放大百姓的苦难。

能与苦难对冲的,是山东农民对土地的深情,以及身上的松弛、善良和幽默。所以,她改掉了很多原著中黑暗、扭曲的部分。

原著中的大脚娘,是个没主见的,只听丈夫话的妇女。但《生万物》中的大脚娘,是家里的一座“秤砣”。不管封二多么势利,大脚娘的善都没变,所以养出了大脚这样的儿子。

绣绣流产的戏,王贺是一边哭一边写的。她想着,如果自己是大脚娘,即使再难过,也要先藏起来,因为更重要的事,是照顾绣绣。

即使是费左氏、费文典,她也不想妖魔化。

费左氏一直用传统宗族观念灌输费文典。但费文典一回家,穿的是五四青年的学生服,还提到西服和婚纱的西式婚礼。王贺想用这些细节,破掉费家封建传统的气氛。

“费文典之所以按照嫂子的要求去跪祠堂,完全是对嫂子的感恩和尊崇,这也是他一直不能冲破的情感桎梏,所以看起来懦弱、窝囊。但这之后,费文典不断成长和进步,每次回到费家,都带回来新的思想。”

银子嫁给宁学祥的情节,王贺加重了其中的因果悲情。

银子为了病母和家人活命,把自己“卖”给了宁学祥。婚后的她,一直抱着随时去死的心,却只能为了家人,把自己藏在面具下。这张面具直到宁学祥百年之后,才在绣绣的鼓励下摘了去,勇敢地回望铁头,回望爱情。在这里,王贺心软地给了他们一个开放结局。

铁头因前期的鲁莽、局限,被很多观众不喜欢,甚至把傻挑的失身归罪于他。

这些解读看得王贺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傻挑的事,铁头完全是无辜者。后来,全村的乡亲们基于对铁头、傻挑父母为人的了解,意识到了铁头被傻挑父母甩锅的真实情况,不约而同以自己的方式为傻挑产子送来礼物,真诚地敬重了铁头和铁头娘的为人,这也是铁头至善的高光时刻。因为不能剧透,我只能看着心爱的观众干着急。”

被诟病最多的露露,原著里是一个搞坏天牛庙村风气的外来者,但这样拍不会被观众接受。和团队探讨后,王贺决定把露露改成绣绣和大脚婚姻的试金石。

斗酒戏里,绣绣不想让露露多喝。王贺在剧本里,是这样写露露的心理活动的:露露此刻有点吃惊,和绣绣结识以来,她知道是自己怀揣了想要大脚的目的,处处逞强,强行进入了她和大脚的生活,可是从开始到现在,绣绣没有一次是跟自己硬碰硬地对着来,让自己每次出手都有打在棉花上的虚空和惊慌。这也是露露觉得不甚痛快、不明所以地更加愤怒的缘由,她的性格是即便是输也想输个明白和痛快。但绣绣这一番话,又让露露准备好的盛气凌人气势如同吹起来的泡泡,瞬息漏了一个气孔,露露忙撑住。

“我理解,大家不希望绣绣大脚的爱情有任何试探。那场斗酒戏,其实是绣绣向露露和观众解读他们的爱情。如果之前的爱情长跑,是绣绣和大脚的纯爱的恋爱宣言,那这一段,就是绣绣和大脚的婚姻宣言。”

再看露露的片段,刘家成觉得,可能是铺垫不够,让观众觉得生硬,而且篇幅长了。但露露的确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戏剧逻辑讲,如果没有露露,宁学祥娶银子的逻辑就站不住脚。从人物塑造讲,也能展现绣绣的勇敢和智慧。“很多影视剧中,女性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要不是痛苦之极,要不是以命相搏。但绣绣则用智慧化解了一切,且从未逃避。”刘家成说。

第一版片子,刘家成剪了42集。第二遍剪,他把很多和主线无强关联,可在可不在的戏删掉了,比如大脚去省城找杜主任,办各种班,跳墙到露露家里,学生在省城游行等等。

在他看来,观众说的节奏,不只是快慢,而是一种舒适的心理节奏。

比如前三集,必须信息量大,反转多,把观众留下。

关于绣绣和大脚,导演刘洋原本拍了一场非常美的麦田戏。小时候的绣绣在麦田里走丢了,苏苏在麦田外哭,大脚知道后跑到麦田里,一边唱歌,一边把绣绣背了出来。

但做后期时,刘家成判断如果放到前三集,节奏就掉了,便忍痛剪掉。直到今天,刘洋偶尔还怨念这件事。

三集过后,故事就要从强情节变成强情感,否则就成了爽剧,人物立不住。第四集开始,绣绣、苏苏和费、宁、封三家的感情纠葛,成了着重描绘的主线。

播出第二天,有大批粉丝跑到刘家成的微博下留言,说“导演一天播三集太快了,能不能和平台说说,播慢点”。

但刘家成有新的想法。

“其实我觉得,一天播三集特别好,大家收看习惯变了,如果一天播一集,播30天,观众觉得太吊胃口,可能就弃了。一天播3-5集,观众能体会到故事的爽感,说不定这会成为一种新的排播模式。有人说老年人看三集容易困,可别轻看老年人,如果剧好,他会让子女第二天重新在网上放一遍。”

“封神”

播出第五天,#生万物20集封神#,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这是一场天牛庙村的乡亲们,一起对抗马子的群像戏。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前19集里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这集封神的戏,拍了整整七天。

刘家成不喜欢开会。但拍这场戏时,刘家成停了半天拍摄,把所有部门叫过来,挨场戏讲镜头怎么拍,场面怎么调度,人怎么吊,笼子怎么做。

在他心里,这场戏不能只当武戏拍,得让每个人都有表现,有态度,有作用,戏才会高级。

整个组先用两天时间,拍完所有大场面,然后挨个角色抠细节。夏天的临沂,接近40度高温。有一次,工作人员给刘家成看温度计,指针都爆了。

但镜头是全景,所有演员必须穿着大棉袄原地待命,没有荫凉,咬牙坚持。拍完一场,化妆赶紧补妆,吹小风扇,等汗留下来之前拍完下一条,再补妆。

林永健和倪大红追土匪的戏,要跑好几百米。刘家成就说,咱们拿出最好的状态,只拍两遍,拍完就收工。虽然演员心里清楚,两遍拍不完,但还是玩了命地跑,最后拍了四遍,顺利收工。

封四倒吊的镜头,是真的先把演员倒吊起来,再做钢丝保护。如果纯是钢丝,观众会一下看穿人的手能弯曲,入不了戏。

看片会当天,杨幂开玩笑说,导演一开始讲夏天的戏最多40天,后来又说还有10天,结果三个10天都没拍完。导演总是先给我们希望,然后又骗人。

“不是我折磨大家,是为了抢麦子。早拍它不成熟,晚拍麦子要黄了,逼着我们只能在那段时间拍。但我也觉得,对演员来说挺残忍的。”刘家成说。

第一次审片时,看到这段戏,王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是自己写的,但当她看到文字里的抗匪激情、亲情、乡情、爱情,全被影像精准呈现时,还是忍不住掉了眼泪。写个土壕、枪战,自己随手一笔,但变成画面,得有多难啊!

“特别感谢家成导演,不是感谢,是要顶礼膜拜我们的家成导演,太棒了。这场戏是能写进教科书的封神演绎。”

泥土

开机前一个月,刘家成来临沂基地看景。为了方便,索性住在离基地走路10分钟的一家招待所里。

结果杨幂一听说导演住这,也搬了进来。消息传出去,倪大红、林永健等演员纷纷住了进来。等到欧豪、秦海璐想住时,房间全满了。

招待所是开放空间。刚住进去两天,刘家成就被人敲门,问“你是不是导演,我能不能来做群演?”。后来为了安全,就把女演员住的三楼,设置成刷卡出入。

因为条件有限,房间衣柜只够挂两件衣服,大家得去镇上买简易衣柜搭起来。每天的早饭,就是馒头咸菜和鸡蛋,也点不到外卖。偶尔想改善下伙食,只能去几公里外,唯一一家农家乐买点临沂炒鸡解馋。

招待所周围全是荒地,演员们收工后没事可做,除了锻炼就是看剧本。拍摄四个月来,刘家成和演员一起吃过的饭,不超过两次。

定妆时,刘家成特地嘱咐演员,千万别刻意扮丑。自己能保证把每一位演员拍得很美,但这个美不是漂亮,而是质感,是准确。

“如果完全模仿几十年前的人,画面除了灰就是黑,人的牙纯黄,皱纹一大堆,那就是纪录片了。作为剧集,观众看着不舒服。我们要贴近泥土,而不是扎进泥土。”

第一集里,绣绣婚礼的妆,是白净、漂亮的。因为这是她这一生最美的时刻,也要和开篇的老年绣绣形成反差。

后面,绣绣嫁到封家,怀孕生子,年纪变大,每个阶段,妆造都要一遍遍试。太干净了,就要再涂黑;过于土了,和前一阶段没区别,也要改回去。

所有角色的衣服都是新做的,并一遍遍浆洗做旧。造型甚至不允许随便打补丁,因为补丁必须打在干活最易破的地方,比如膝盖。如果打到后背不易磨破的地方,就不对了。补丁布的颜色,新旧,都得和角色家庭匹配得上。

村里的天牛石,剧组做了好几个。一开始做得太小,不行。加大后太像牛了,也不行,反复推敲,才成了戏里的样子。绣绣买的独角牛,剧组一开始想给牛的犄角缠上绿布,后期P掉。但没想到,后面真的在村里,找到了一头漂亮的独角牛。

口音上,刘家成坚持要用普通话打底。全是山东方言的话,其他地方的观众听不懂,很容易弃剧。

但在句子里,要加一些能听懂的,不生硬的方言,比如“知不道”“一等”。稍微难一点的,会在字幕里配上解释。比如“耍妖翘”,很多山东演员都念不对。

如果说外形、口音抓的是形,那么《生万物》的神,则是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与崇敬。

踅谷仓时,无论是地主还是佃户,都把草灰撒成大大的圈,昭示着未来真的会有那么大的谷仓,并且粮满仓丰。

王贺在剧本里写到:在满是庄户人的乡村,没有比这更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欲望,在祈望天地慈悲、垂怜,能让他们付出的汗水化作收获,不遇到世事、天气、人祸等等的灾祸与试探……

有一条留言,让她特别感动。有观众说,《生万物》让我重新找回了对土地的感情,看得俺都想回家种地了。

这让她想起立项之初,大家都不确定,观众的收看模式是否因短视频、短剧而改变?长剧和年代戏会不会遭到冷藏?

为了应和市场,《生万物》也曾往女性传奇、大女主事业方向尝试过。但最终,主创们还是笃定,以长剧形式创作的设定不能变,表达土地和人的深切关系不能变。

对土地的崇敬与热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质。《生万物》就像一首情歌,把这份一度被现代性压抑的情唤醒了。

比起数据、舆论,这是《生万物》主创们更想要的。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