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亥革命的发动者和五四运动的发动者绝大多数都出生于类似于财主、资本家、大商人的富裕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有余钱有余粮,才读得起书成了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
(原创:千岭之松)
近日,一部分网友认为年代剧《生万物》存在美好地主丑化农民的现象。我以为,年代剧《生万物》对农民和地主的诠释是基本符合历史史实的。
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式去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中的人,是不符合辩证思维方法的。
不管哪个时代,任何阶层、任何人群的具体的人,都有好的也有坏的,都有善的也有恶的。人性的复杂并不专指某个特定的阶层中的个体。
辛亥革命的发动者和五四运动的发动者绝大多数都出生于类似于财主、资本家、大商人的富裕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有余钱有余粮,才读得起书成了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
那些出生于富裕家庭的革命先驱者们为什么要发动革命?他们并不是要打倒自己的父母或者要消灭作为个体的地主,而是要推翻整个地主阶级。
他们为什么要推翻整个地主阶级?因为他们要推翻封建制度,要彻底改变当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为什么他们要彻底改变当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因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大多数都被地主占据了,这就形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少数人越来越富,多数人越来越穷。这种生产资本被少数人垄断的状况,这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他们要推翻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制度,推翻当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将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从地主手中收回分配给缺田地的农民,将房屋等重要生活资料收回分配给无房住的贫雇农,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
至于地主们为啥土地愈来愈多,从而形成了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其根源还是在于当时的封建制度。
地主们在最初获取土地和后来占有越来的土地的过程中,肯定使用了各种手段。地主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精明能干,擅长谋划盘算。在土地积累的过程中,有些地主肯定采用了算计、欺哄等巧取手段,例如《生万物》中宁学祥设计陷阱用低价骗取封四家的土地;也有仗着有钱有势使用武力残酷豪夺的,这些人被称之为恶霸地主,例如《生万物》中被农会抓来游街的邻村地主潘小鬼。
但是,客观地看,是不是每一个地主都是作恶多端的恶霸呢?并不是。
有些地主管理土地和劳动者使用的手段是心狠手辣耀武扬威手段极其恶劣,比如《生万物》中的恶霸地主潘小鬼。而一些地主也会采用相对温和的手段,用一些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比如《生万物》中的费左氏。
我们不应违背辩证法,认为地主群体中的每一个地主都是从头坏到脚,从里烂到外。必须承认,一些地主的发家致富,当初也靠勤劳开垦荒地获得了土地,也靠辛苦劳动积累了余钱余粮购买了更多土地,他们雇用长工,自己也从事生产劳动。他们受其在外读书或工作的子女的影响,思想相对开明。
在当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抵抗侵略者、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下,他们中的一些进步人士也会积极捐粮捐款支援抗战前线,也会拥护土地革命,配合减租减息,自愿上交一部分土地所有权,这部分地主,被称为“开明地主”,是当时团结的对象。这是历史事实,有史可查的。
至于农民阶层,绝大多农民都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善良厚道的庄稼人,例如《生万物》中的封大脚、大脚娘、封二等等。但也不能否认农民中也有极少数好吃懒做的二流子。
但凡是人,都具有各各不同的性格。地主也有各种性格的地主,譬如费左氏、宁学祥、潘小鬼这三个地主不仅是其剥削手段不同,性格也不同。农民也有各种不同的性格,比如封大脚、铁头、银子爹的性格的区别。
我以为《生万物》中最不符合逻辑的情节,是宁学祥娶了费银子后在性格上的突变。一个极度抠门的老财主娶了十八岁的佃农女儿银子后,竟然变得不抠门了;之前穷得揭不开锅的银子及银子娘家,自银子嫁给她一个很不喜欢的老财主后,竟然开开心心过起了幸福生活。这些情节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
除此以外,《生万物》有关各个阶层的主要情节描写,基本上没有违背历史真实和人性的真实。
千岭之松写于2025年8月27日
(说明:1.此为我的原创随笔,严禁抄袭剽窃;2.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来源:小宇影视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