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林燮有7万兵而霓凰有10万,为何梁帝强娶林乐瑶不娶霓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0 14:54 2

摘要:为什么林燮那点兵,还真让梁帝忌惮到这种程度呢?说到底,皇帝不是应该手握生杀大权、宠妃万千吗?偏偏就盯着林家的妹妹林乐瑶下手,非得把人家打包塞进自己后宫。这边霓凰郡主手上十万铁骑,架势更大,梁帝怎么没想叫她也进个宫、上一层锁,省得哪天羽翼丰满来砍自己的皇位?真奇

为什么林燮那点兵,还真让梁帝忌惮到这种程度呢?说到底,皇帝不是应该手握生杀大权、宠妃万千吗?偏偏就盯着林家的妹妹林乐瑶下手,非得把人家打包塞进自己后宫。这边霓凰郡主手上十万铁骑,架势更大,梁帝怎么没想叫她也进个宫、上一层锁,省得哪天羽翼丰满来砍自己的皇位?真奇怪。怪就怪在,帝王心思,比深井还深,咱们常人哪能琢磨得透。

其实聊到林燮和梁帝这对兄弟,话得从头说起。说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誇张,反正是一起裹着开裆裤长大,掰着手指数起,那是三天一小见,五天一大聚。可惜吧,这种“兄弟情”,一旦加上一顶皇冠,立刻就变了滋味。

林燮最早也不过是个禁军头头,说穿了其实就一个管兵的小头目。但呢,他死心塌地地跟着梁帝混,为了保住这位兄弟的小命,不知往鬼门关里绕了多少趟。那时候的梁帝,名不见经传,家里孩子多,个个都想着翻个身坐龙椅。林燮就是傻乎乎赶上了,满腔热血一股脑全押在梁帝身上。说难听点,不光帮他除掉对手,连自个全家老小都陪上了。

人哪,有多怕失去就有多狠心。梁帝坐稳江山以后,往后一靠,发现自个信不过的,恰恰是帮他最多的。兄弟俩过往的热络,如同破被子里的鸭毛,拆开了再难缝回去。林燮手里不过七万兵,搁如今就是个大旅团长。可帝王就是睡不踏实,夜里梦见兵变,白天得找补点安全感。那份信任的淡去,是一点点渗出来的。

这时候,林乐瑶就成了筹码。不是娶媳妇,哪有这么糊弄人的!林乐瑶跟言侯情投意合,私下小纸条都写了好几年。梁帝难道不清楚?明明日日在一块混,这点眉眼情思还能瞒过他?可他偏要拆散一对冤家,把林乐瑶收入后宫。谁说这叫“恩典”?人家成亲,得两厢情愿才算数。林燮心里能不苦吗?妹妹被强行带走,哥哥的一腔忠心,上一秒怕是还热着,这一秒就被浇了盆冷水。

我总觉得,林燮那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怕不是心里只想着“忍”字。兄弟情谊、朝堂忠诚,全都绕不过那口气。言侯不服气,拎着酒坛子要去疯一场,恨不得把林乐瑶抢回来,说到底,他心里早把那点兄弟义气撇在一边,志在拉着梁帝拼命。只是林燮劝他,别冲动。是啊,一旦动了反心,那就是一伙人、一大家子的生死。

再往后看,其实自打做了皇帝,梁帝心里跟明镜似的:靠得太近的亲信,要么手里有权,要么有兵。这些人俱全了啊——文有言侯,武有林燮。万一这两家再成了亲家,文武合璧,谁还能制得住?很简单的逻辑。于是娶林乐瑶、嫁公主,把棋局死死按住。林燮要是真心疼妹妹,怕官家为难,那也就认了;要是心生不轨,搁在局子上,万事好查。

说起来,也不是说皇帝没忌惮过霓凰郡主。云南穆王府十万铁骑,虎视眈眈,可为什么梁帝就是不动她的主意?不少人总喜欢搬出什么“年纪太小”、“身份不配”啦,其实说白了,皇帝要娶亲,什么时候看过年龄?历史上皇帝娶十岁媳妇的多了去了。再不济,娶自己儿子也行,反正兵权能握在一家手里,最省事。但梁帝不这么干。

有个细节大家可能都忽略了:霓凰郡主如果真成了太子妃,兵权、亲情、才智集合在一人,关键还有个兄长林殊,夹着林燮这根刺。万一真有造反的念头,梁帝的儿子手里多半端不住,指定得跟林家一起给革了命。而身为父亲的梁帝,在宫深处的那点自私心思,谁又能看不出来呢?

再说,皇帝对手下臣子,既用又防是本事,口头指婚大可兑现,也大可变卦。霓凰和林殊年纪小,江南指婚的风气稀松平常,天知道将来谁夭折、谁出岔子,当口头还债,不正合适。反正两家联姻只是说说而已,只要局势没变,不急着兑现。

至于说梁帝心里到底有没有愧疚,谁知道?林燮的忠心和沉默,大约让梁帝夜深时也觉着没面子。这时候,太皇太后出来做和事佬,把霓凰许给林殊,就像给林家递了一块糖,让人觉得点头哈腰不算太冤枉。没有想到,后头等着的却是赤焰冤案一记闷棍——这一箭射下去,林家、穆王府、祁王,谁也没逃过。

其实世事就是这样,有时候,人以为自己最亲近的,是背后最早发难的。太皇太后临终前,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她那番好心,成了后来无数血泪的开端。梅长苏再见梁帝时,隔着十三年的沉默与委屈,哪还有当初的轻狂恣意?一开口,全是追问、怒斥和没法回头的苦闷。

权力面前,恩义多轻?我们偶尔翻书,会觉得冷冰冰的“忠臣死于非命”离得很远,其实哪个家里没有兄妹、朋伴?哪段感情能经得起权谋的辗压?林乐瑶进宫,林燮饮恨,霓凰与林殊两小无猜,却被风暴裹挟——原本很简单的亲情,到最后全变了色。

说起来,人这辈子到底能做主的,到底有多少啊?有时候,挚爱和信任,不过就是一把刀,一不留神就划在自己心口。大梁的江山看似稳固,其实到头来谁心安?留给后人的,总是这些读不完的遗憾与疑问。

来源:幽林吟雅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