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为何未能登顶乡土神剧之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5 19:01 1

摘要:《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缱绻与决绝》,以1926年鲁南农村为背景,却因历史细节的失真饱受诟病。剧中天牛庙村地主宁学祥的院子“大到能跑马”,青砖瓦房、石板路遍布全村,而真实历史中,军阀混战后的农民连土坯房都属奢侈。更荒诞的是,寒冬腊月演员穿棉袄却无哈气,地面“积

在2025年电视剧市场,《生万物》凭借独特题材与强阵容引发关注,但最终未能成为真正的乡土神剧,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细节失真,削弱真实质感

《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缱绻与决绝》,以1926年鲁南农村为背景,却因历史细节的失真饱受诟病。剧中天牛庙村地主宁学祥的院子“大到能跑马”,青砖瓦房、石板路遍布全村,而真实历史中,军阀混战后的农民连土坯房都属奢侈。更荒诞的是,寒冬腊月演员穿棉袄却无哈气,地面“积雪”竟用化肥冒充,道具组连麻绳磨损痕迹都懒得做,被网友调侃“剧组网购直达1926年”。这种对历史场景的敷衍处理,让观众难以代入,削弱了作品的厚重感。

剧情逻辑断裂,悬浮感过重

首集高潮戏中,拥有18亩地的宁家办喜事却无护院把守,两名女土匪轻松劫走新娘,弹幕直呼“那年头地主家没枪?编剧当拍武侠片呢?”费文典对宁苏苏的冷暴力、宁绣绣与父亲的决裂等情节,虽试图制造戏剧冲突,却因缺乏合理铺垫显得突兀。例如,宁学祥为保田地舍弃女儿,这一抉择本应深刻反映土地与亲情的撕裂,但剧中处理过于简单粗暴,未能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时代的无奈。

人物塑造扁平,缺乏人性深度

尽管导演刘家成对原著人物进行了“提亮”处理,如让封大脚从“羞辱妻子”的负面形象转变为“憨厚护妻”的暖男,但这种改编虽符合当代价值观,却牺牲了人物的复杂性。宁绣绣从千金小姐到农妇的蜕变,本可深入挖掘其心理变化,但剧中更多停留在表面挣扎,未能展现她对土地、对命运的深刻思考。相比之下,原著中“是人种地,还是地种人”的哲学命题,在剧中仅作为背景音存在,未能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叙事。

乡土神剧的破局之道

真正的乡土神剧,需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间找到平衡。《生万物》虽尝试通过方言台词、农耕场景营造年代感,但细节的失真与逻辑的断裂,使其沦为“悬浮的农村玛丽苏”。未来乡土题材创作,或可借鉴《白鹿原》对宗族文化的细腻刻画,或如《山海情》以真实扶贫案例为蓝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群像的命运交织,展现土地与人的深层羁绊。唯有如此,方能打破“神剧”门槛,让乡土故事真正扎根观众心中。

来源:金得娱乐浅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