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5日,央视八套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归队》,以黑马之姿冲上热播榜首。这部由高满堂编剧、臧溪川与赵阳执导,胡军、李乃文、蒋欣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的抗战剧,以一支东北抗联小队的“归队”历程为切口,用真实的细节、震撼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呈现
2025年8月25日,央视八套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归队》,以黑马之姿冲上热播榜首。这部由高满堂编剧、臧溪川与赵阳执导,胡军、李乃文、蒋欣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的抗战剧,以一支东北抗联小队的“归队”历程为切口,用真实的细节、震撼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视角创新:以“归队”为轴,勾勒抗联群像
与传统抗战剧聚焦“胜利”或“牺牲”的宏大叙事不同,《归队》选择以“失散与重聚”为叙事主线。剧中,胡军饰演的排长鲁长山(老山东)带领的抗联小队在日军围剿中被打散,队员们各自经历生死考验: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从信仰动摇到坚定归队,陈靖可饰演的地主家儿子田小贵带着护院参战,袁姗姗饰演的卫生员兰花儿误入土匪窝后绝处逢生……这些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有软弱、有挣扎的普通人。他们的“归队”之路,既是地理意义上的重聚,更是精神层面的觉醒。
这种视角创新让观众得以贴近历史中个体的命运。例如,剧中通过“八棵松树下的约定”这一意象,将抗联战士对战友的承诺、对故土的眷恋转化为具象化的情感符号。当失散的队员在冰天雪地中互相扶持,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人性在绝境中的光辉。
表演炸裂:实力派演员演绎“平凡英雄”
《归队》的演员阵容堪称“演技教科书”。胡军将鲁长山的坚毅与果敢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一集中,他冒死突围时眼神中的决绝,与后续寻找队友时的疲惫形成强烈反差;李乃文则颠覆了以往“霸总”形象,将汤德远从懵懂青年到坚定战士的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森林中与恶狼搏斗的场景,他踉跄着用匕首反杀的细节,让观众直呼“头皮发麻”。
蒋欣的表演同样令人惊艳。她饰演的酒馆老板娘大阔枝,表面风尘实则内心坚定,与任彬饰演的高云虎在“归队”与“留下”之间的抉择,通过一场酒馆对峙戏被推向高潮。蒋欣将角色从市井到革命者的转变处理得细腻自然,网友评价:“她演的不是老板娘,是一个时代女性的觉醒。”
细节真实:还原历史,致敬抗联精神
为真实还原抗联战士的生存状态,剧组深入东北抗联旧址采风,搭建的密营场景隐藏在林海雪原之间,剧组人员需手搬肩扛运送装备。服装组对补丁位置、伤痕形状的苛求,道具组对旧物光泽的打磨,甚至让演员在冰冷的溪流中涉水拍摄枪战场面,都力求贴合角色身份。
剧中还融入了大量东北风土人情:淘金者、挖参人、土匪等支线角色,不仅丰富了叙事层次,更通过“老把头让参”“母亲藏饼于鞋底”等细节,展现了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与情感纽带。这些元素让《归队》超越了一般抗战剧的范畴,成为一部“东北风土大剧”。
主题升华:从历史到现实的精神共鸣
《归队》的深层意义在于对“英雄精神”的当代诠释。剧中多次出现的“八棵松树下的约定”,象征着抗联战士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会放弃对彼此的承诺和对胜利的信念。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当观众看到鲁长山在废墟中发誓为村民报仇,看到汤德远在绝境中选择与战友共存亡,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导演臧溪川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让观众看到抗联精神的伟大与不朽。”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成功地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结语:一部值得二刷的抗战剧
《归队》的爆红并非偶然。它以创新的视角、炸裂的表演、真实的细节和深刻的主题,打破了抗战剧的固有模式,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佳作。无论是胡军与李乃文的兄弟情深,还是蒋欣与任彬的情感抉择,亦或是剧中对东北风土的细腻刻画,都让这部剧成为2025年暑期档最不容错过的视听盛宴。
正如一位观众在豆瓣短评中所写:“看完《归队》,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为了信念,誓死不退’。”这部剧不仅是对东北抗联的致敬,更是一次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唤醒——在和平年代,我们依然需要这种“归队”的勇气与决心。
来源:金得娱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