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万物”别“生是非”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03:09 3

摘要:近日,电视剧《生万物》热播,剧中反派角色“封腻味”引发大量观众反感。8月23日,该角色扮演者宋家腾在直播间坦言,近期个人账号收到大量负面评论甚至辱骂,“晚上趁家人睡觉后,自己一个人看账号评论破防了”。(

近日,电视剧《生万物》热播,剧中反派角色“封腻味”引发大量观众反感。8月23日,该角色扮演者宋家腾在直播间坦言,近期个人账号收到大量负面评论甚至辱骂,“晚上趁家人睡觉后,自己一个人看账号评论破防了”。(

电视剧《生万物》在央视黄金档热播,凭借鲁南农村土地变迁的厚重背景、三代人的家族兴衰故事,拿下豆瓣7.5分的口碑,成为近期备受关注的现实题材佳作。然而,剧集的热度却给演员宋家腾带来了困扰——他饰演的反派“封腻味”因角色设定引发观众反感,大量负面评论甚至辱骂涌向其个人账号,导致他在直播间坦言“深夜看评论破防”。这场“角色入戏”引发的“演员受辱”风波,值得深思:观众为剧情共情本是好事,但将对角色的憎恶迁移到演员本人,绝非“该有的正义”,更不该成为影视创作生态中的“是非”。

演员演活反派,是专业能力的证明,而非被攻击的理由。宋家腾在直播中说“坏人总得有人演”,这句话道尽了反派扮演者的职业处境。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需要正派角色传递温暖与希望,也需要反派角色制造冲突、推动剧情,更需要优秀演员用细腻演技让反派“立得住”——他们要挖掘角色的复杂性,哪怕是“招人恨”的特质,也要演绎得真实可信,这本身就是对职业的尊重。《生万物》中“封腻味”能引发观众强烈反感,恰恰说明宋家腾的表演成功触达了角色内核,让观众代入剧情、共情角色命运。可现实却是,这份“演得好”的专业能力,反而变成了他被辱骂的“原罪”。这种“因角色恨演员”的逻辑,不仅否定了演员的职业价值,更违背了“看戏辨角色、评剧论演技”的基本观剧常识。

将对角色的情绪迁移到演员,本质是“入戏太深”的认知错位,更是对他人边界的冒犯。宋家腾在直播中试图理解观众:“知道那是对演员的喜爱,只是有时候分不清楚角色和演员。”这份体谅背后,藏着演员的无奈——观众因剧情产生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分不清角色与现实”不能成为突破边界、肆意辱骂的借口。屏幕里的“封腻味”是虚构的反派,屏幕外的宋家腾是努力诠释角色的演员,二者本无关联。可部分观众却将对角色的憎恶,转化为对演员个人的攻击,用负面评论侵占其私人账号空间,甚至影响到他的生活与情绪。这种行为,早已超出“合理观剧讨论”的范畴,变成了打着“正义”旗号的网络暴力。正如网友所言:“我们恨的是角色做的坏事,不是演角色的人;该夸的是演员的演技,不是骂演员的‘真情实感’。”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骂反派演员”的风气,会伤害影视创作的多样性。如果演员因为怕被骂而不敢接反派角色,影视作品中就会少了立体鲜活的冲突,多了扁平空洞的人设。从早年《还珠格格》中“容嬷嬷”的扮演者李明启被观众扔鸡蛋,到如今宋家腾因“封腻味”被骂破防,类似的事件反复上演,本质上是对影视行业生态的破坏——它让演员在选择角色时多了一份“后顾之忧”,也让创作者在塑造反派时可能因顾虑观众情绪而“束手束脚”。《生万物》能成为口碑佳作,离不开每个演员对角色的全身心投入,包括对“封腻味”这类反派的精准演绎。若观众用辱骂“劝退”反派扮演者,最终受损的,将是那些需要多元角色支撑的好作品,以及观众自己的观剧体验。

看《生万物》,我们该品味的是鲁南农村的土地情怀、家族兴衰中的人性百态,该认可的是演员们对角色的专业诠释——无论是杨幂、欧豪饰演的正派,还是宋家腾饰演的反派,都是这部剧不可或缺的部分。区分角色与演员,尊重他人的职业边界,是观众应有的观剧素养,也是对影视作品最好的“正向反馈”。希望类似“演员因反派被骂破防”的事件不再发生,让观众能安心品剧、演员能安心创作,让影视行业多一些“万物生长”的活力,少一些“无端是非”的纷扰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