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荣耀》难寻《我在顶峰等你》泛滥,偶像剧押新面孔值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6 08:22 2

摘要:截至收官,《我在顶峰等你》云合市占率持续低于2%,社媒讨论度寥寥无几。对于一部偶像剧来说,这样“红黑俱灭”的结果着实有些尴尬。

搜狐娱乐专稿(木子/文)

截至收官,《我在顶峰等你》云合市占率持续低于2%,社媒讨论度寥寥无几。对于一部偶像剧来说,这样“红黑俱灭”的结果着实有些尴尬。

播得不好诚然有剧作质量存在瑕疵的问题,但主演孙珍妮、陈靖可的声量不足更是导致观众入场意愿低迷的直接因素。

这在《再见,怦然心动》《白日梦我》等剧中早有先例,而待播的《江湖夜雨十年灯》《月明千里》《聊斋》等剧或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偶像剧押注声量不高的新势力作主演,利弊究竟如何权衡?

01选角流量论

偶像剧不会放弃流量生意。

无论何种选角,核心思路都不是去流量化,而是一边借势老牌流量,一边制造新兴流量。

纵观近年的偶像剧,主演搭配无非四种模式。

双顶流主演是最为理想化的模式,即主演都是知名度极高的一线流量演员。如《你是我的荣耀》,集结了当时声量正盛的杨洋和迪丽热巴,加上顾漫IP的赫赫有名,该剧是毋庸置疑的超头部偶像剧。

但不难发现,近年双顶流主演的偶像剧十分罕见,这不是片方不想做,而是根本做不起。

制片人华一坦言,“就是没钱啊,顶流的片酬不便宜,现在都在降本增效,平台和片方不愿意请了。其次才是档期、番位之类的问题,而这些总归是可以调整商量的。”

不过,由于偶像剧市场萎靡不振,各方都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编剧阿紫其实有听说一些片方想再码盘顶流局,但平台反而不愿冒这种“以大博大”的风险了。

事实上,如今偶像剧主演最常见的搭配公式还是一个公认流量稳定的演员做一番,二番主演要么是声量不算高但上升潜力大的新势力,要么是非流量型的知名演员。

此前白鹿的《白月梵星》《临江仙》,接下来虞书欣待播的《双轨》《灿如繁星》,赵露思待播的《恋人》《许我耀眼》等,都可归纳为以上情况。

在华一看来,“这是最为把稳的主演搭配模式,能保证选角在番位、片酬、档期等方面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能为资方源源不断地培养新人,这个资方可能是视频平台,也可能是影视公司、经纪公司。”

近年随着一批新锐流量的崛起,不少偶像剧也会选择咖位相当的新锐流量做主演。如张凌赫和田曦薇的《逐玉》、陈哲远和张婧仪的《梦花廷》、孟子义和李昀锐的《尚公主》等,但这种搭配往往也伴随着两方团队和粉丝的番位之争。

在新锐流量之下,还有一批“待定流量”正在成为偶像剧爱用主演。

如《我在顶峰等你》的孙珍妮和陈靖可,二人有不少待播主演剧傍身,有希望在未来晋升流量,但目前知名度有限。类似的还有《江湖夜雨十年灯》《月明千里》《聊斋》等项目涉及的周翊然、包上恩、王弘毅、常华森、张淼怡等人。

华一表示,“这种搭配最大的好处肯定是省钱,同时也能让演员们面向观众不断刷脸,无论是慢慢的积攒人气还是幸运的一炮而红,可以便宜合作的新流量越多也越有利于平台和片方。”

02押注新势力

不谈背后的商业博弈,偶像剧选择“待定流量”做主演也有不少好处。

比如针对偶像剧主演“换乘恋爱”的怪圈,这些新面孔的涌现可以提供更多新鲜感;放大选角范围后也能为角色找到更多天选演员,从而助力项目实现更高的完成度。

同时,阿紫提到,“不少流量演员都有改剧本的需求,涉及番位、戏份、人设、亲密戏等,总之可能改到最后会把剧本改得面目全非。比如很多偶像剧是女频大女主,一些项目因为男主番位高就要改成大男主,有违原剧本看点。”

她的体会是,“在专业能力上,很多新人未必比流量演员差,而且只要背后资本不捣乱,也更有机会还原幕后主创的想法。”

只是站在可预估的商业回报上,绝大多数片方和主创依然会想合作自带流量的演员。之所以重视演员流量,也是因为流量确实是个好东西。

流量稳固的演员作为社媒宠儿,自带的关注度起码能吸引一定观众入场,而后才是片方凭借剧集质量各显本事的时候。

像《我在顶峰等你》《再见,怦然心动》《白日梦我》等剧,在主演关注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从剧播起就籍籍无名,最终的结果也是台前幕后统一无效播剧。

在华一看来,“偶像剧最怕的就是播得悄无声息,扑也要扑得轰轰烈烈,只要不是全网避雷的程度,黑红起码代表项目有值得讨论的东西,数据上也能好看点。”

当然,押注新势力不是完全没有赌博成功的可能。

《九重紫》播出时,主演孟子义和李昀锐在剧集市场上的认可度也很有限,但剧作质量吸引了大批观众入场,最终这部剧成功逆袭,也助力台前幕后的主创人员们事业更上一层楼。

但现今黑马剧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毕竟逆袭路线更考验创作者功底。

阿紫认为,“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偶像剧初期的营销都得跟上,尤其是演员知名度有限的情况下,而后要是剧集质量够硬,肯定可以吸引或多或少的观众做‘自来水’。”

除此之外,有些项目也很幸运,能遇到剧播前主演先红了的好事。

《浮图缘》在古偶中质量一般,但有赖王鹤棣提前因《苍兰诀》爆红,剧播时可谓吃尽流量红利,最终该剧也成为了爱奇艺站内首部热度破9000的A级剧。

同样,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情况。华一笑称,“对于我们这些做幕后的来说,主要演员不在剧播前暴雷就谢天谢地了。”

03让流量回归理性

“更多片方敢于押注新势力,也是流量回归理性的表现。”

华一认为,“不管是不是因为没钱,至少大家已经不是一昧的迷信流量了,也不会为了流量什么都可以让步了。”

而这是对偶像剧处境作出的正确判断,虚假繁荣的市场挤去泡沫,单一的流量正在失效。

近些年,所谓一线流量主演的头部偶像剧屡屡踩空。

如杨幂和龚俊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刘诗诗和张云龙的《淮水竹亭》等,播出反响都严重不达预期。但这些级别的项目,扑一部能让平台和主创元气大伤,已被普遍认为是风险过大的投资。

相反,即使主演流量有限,剧集质量过硬也会有观众愿意买单。比如去年的《九重紫》《墨雨云间》,今年的《雁回时》《朝雪录》等,虽没有大流量加持,但都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阿紫表示,“这几年业内明显在重新审视流量的作用,我觉得就应该善用流量,但不盲从流量。”

对于认真搞创作的从业者来说,这也是利好的趋势。

“平台和片方既然敢选更多新面孔做主演,起码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更加重视编剧和导演对剧集的作用了。而在选角方面,这些偶像剧也会有机会选择更适配、更多样化的演员。”

阿紫觉得这样的内容逻辑才是正确的,“所有主创都拧成一股绳,合力为观众送上好作品,是内容行业应有的初心和坚持。”

当然,偶像剧优选流量演员仍是一种市场必然。理性看待流量,将其作为助力而非唯一标准,才是偶像剧选角的正确打开方式。

毕竟新面孔确实吸引力有限,因而会更加考验剧集故事、拍摄、剪辑等各方面的质量。在流量失效的当下,备受瞩目的大项目都未必稳当,小项目成为爆款的几率也只会更低。

华一认为,"如果演员在具备演技和角色适配性的基础上,还能拥有可观的流量,这对项目的市场加成将事半功倍。若幕后团队也能保持高水准,作品打动观众的可能性自然会显著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的短板越少,突围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可以说,流量与内容的平衡应当成为行业共识,兼具演技、角色适配度与市场号召力的演员,才能为项目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来源:搜狐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