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四带着马匪冲进村子的时候,心里揣着一团火。他觉得全村人都欠他的——宁学祥骗了他的地,乡亲们瞧不起他,连儿子偷块地瓜干都要挨打。他恨,所以他要把这恨烧给所有人。
封四带着马匪冲进村子的时候,心里揣着一团火。他觉得全村人都欠他的——宁学祥骗了他的地,乡亲们瞧不起他,连儿子偷块地瓜干都要挨打。他恨,所以他要把这恨烧给所有人。
但村里还有一个更隐蔽的“放火人”。她没拿过刀,没骂过街,甚至看起来老实巴交、可怜兮兮。
可偏偏是她,悄悄把仇恨当作种子,埋进了孩子的心里。她,就是封四的妻子、腻味的娘。
你可能都记不住她的名字。剧中她就像墙角的影子,不说话、不惹事,封四作恶她低头,村民指责她流泪。
绣绣心疼她,带头护着她和两个孩子,求大家放过他们:“罪在封四,她们娘仨无辜!”
真是无辜吗?
真正可怕的不是明着的坏,而是暗中的毒。当儿子腻味在离村时狠狠发誓:“我一定会回来,杀光你们!”
任何一个清醒的母亲,这时候都会狠狠拽住孩子,告诉他:“冤有头债有主,仇恨只会害了你!”
但她没有。她沉默。
沉默,有时候就是认可。
后来绣绣和村民依旧接济她,给她粮食、护她温饱。她接受了这些善意,却没有教会孩子半点儿感恩。
她可能从没在明面上教孩子“你要恨”,但她一次次默许孩子沉浸在“我们全家都是受害者”的叙事里,从不纠正、从不引导。
直到她病死,女儿没味长大了——张口闭口仍是“全村都欠我们”、“我哥会回来报仇”。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不想着干活谋生,只念着复仇。谁灌给她的这些念头?难道不正是那个从不吭声、却从不疏导的娘吗?
她什么都没做,却什么都在做。
她用沉默喂养仇恨,用软弱包装放任。她不像封四那样挥刀杀人,也不像银子娘那样压榨女儿,但她纵容恨意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她才是那个真正撕碎村庄未来的人。
现实中,有多少父母也正在用类似的“沉默”害了孩子?
夫妻吵架孩子看在眼里、抱怨命运不公的话随口而出、对他人斤斤计较的态度潜移默化……
你不说,但孩子都记住了。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朝向光。哪怕自己活在阴影里,也该努力推他们出去看看太阳,而不是把他们也拉进黑暗,陪你一起恨。
封四媳妇的悲剧提醒我们:不做恶事,不等于你就是好人。不教孩子善,本身就是一种恶。
愿所有父母,能给孩子心里种花,而不是埋刺。
来源:影视热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