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老太太二十岁错过的那个男人,连盛长柏也替她感到遗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2 16:05 2

摘要:盛老太太这样的人,你说她一生算圆满还是失败?她气度非凡,做事有魄力,硬是把一个偌大的盛家撑成了样子,可她年轻时那一场婚姻选择,怕是到晚年都还时不时钻心地疼。她二十岁那年放下的那个人,成了盛家后辈间茶余饭后的唏嘘,连盛长柏都替她惋惜。我有时候忍不住想,她当年若是

盛老太太这样的人,你说她一生算圆满还是失败?她气度非凡,做事有魄力,硬是把一个偌大的盛家撑成了样子,可她年轻时那一场婚姻选择,怕是到晚年都还时不时钻心地疼。她二十岁那年放下的那个人,成了盛家后辈间茶余饭后的唏嘘,连盛长柏都替她惋惜。我有时候忍不住想,她当年若是换一个决定,是不是下半辈子都不一样了?

盛老太太姓徐,是勇毅侯府的独生女儿。说句实话,她小时候过的日子,那就是“公主标配”——独立院落、下人一大堆,穿戴饮食都要最好。勇毅侯老侯爷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宠爱成了家常便饭。那些丫鬟和妈妈,那种排场,估计老百姓做梦都不敢想。房妈妈跟人说起自家小姐当年,说着说着都像替别人炫耀。

更别提,老太太年少时还被接进宫里养过一段日子。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混得如鱼得水,交下静安皇后这样身份的朋友,可见不但家世厉害,人也玲珑剔透。她明明是被万般宠溺着长大,可偏偏没养出所谓的娇憨脾性,反而落落大方,脑子转得飞快。

那时候,京城里世家小姐成堆,有的温婉,有的泼辣。盛老太太给人感觉,是骄傲而又有心气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她的眼,自小见惯了门第联姻里的龌龊事,她对靠祖荫出头的纨绔子弟一概冷眼。她说不上是那个时代最美的,但一定是最有劲的姑娘。

有一回,簪花宴上,少年气息的新科探花郎——也就是后来的盛老太爷,在席间风采照人,一首诗出口成章。盛老太太当时就“咯噔”了一下,看见他,仿佛空气都变了味。其实凡此种种,说起来还是年轻时的人容易糊涂,明知父母不会同意,可她就是拗,嘴上不说,心里早跟着那探花郎跑了八百里地。

勇毅侯一看就急了。自家闺女要嫁商贾之家的读书人?门不当户不对,怎么能甘心。可盛老太太死也要嫁,跟父母据理力争,往死里杠。那些日子的侯府,怕是没有一个人敢在她房前多说一句闲话。最后,父母纵是心酸愤懑,也只好认了,给她备下厚重的嫁妆,忍气吞声送去盛家。

本以为是自己挑的男人,是一辈子的幸福,不成想,最会叫人失望的还是人心。新婚没两年,探花郎就带了妾回来。还特意找个机会跟她说“上头的赏赐,推托不了”。盛老太太本就爱得极,用情狠,哪受过这种酸苦?旁人眼里,她成了不让丈夫纳妾的泼妇,实情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压根不愿和妾室多纠缠,更多的是和丈夫自己怄气。

日子久了,两个人争执愈多,感情就像一根细线,绷着绷着,终究撑不住。探花郎后来有了新宠,宠妾灭妻是旧社会流行的把戏,可真正被凉在一边的滋味,谁承受谁知道。最让盛老太太丢魂落魄的还是,她亲生的儿子,竟死在小妾的手上。到这里,一颗心是死的。她彻底跟探花郎闹掰,而他也没几年,就撒手人寰。

一瞬间,天崩地裂。娘家爹娘还健在,却隔着百里山河,替女儿心疼也无补于事。侯爷夫人兜兜转转,托人四处为她寻好人家,避开了京城,选了松江唐家那位名叫唐安年的新任巡抚。出身,才气,经历都十分匹配,说好听点,人家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不怕没背景,样貌也该差不到哪儿去。

老父母苦口婆心劝她再嫁。说起来,那时候的盛老太太年纪轻,钱财样样不少,哪里都能过日子。但人在低谷,有些结就是解不开。她想着探花郎,想着那一段已经成灰的缘分,想着还得替盛家的后嗣打算。毕竟,前夫留下了庶子,盛老太太既是有棱角的人,也是念旧情的。她怕一走了之,这孩子没人教没人管,盛家基业也就完了。

父母带着满怀希望而来,最终又两手空空带着哭泣而去。后来盛长柏每每说起,都是遗憾,觉得老太太错过了一段好姻缘。可是感情的事,哪里能讲个利弊得失、列个清单那么简单?她就那样过下去了,把盛紘记在名下,回娘家封院闭门,拿出嫁妆请最好的先生教养盛紘,还要跟三叔为家产打官司,手腕、钱、力气一样不能少。

她为儿子铺路,到处为他张罗人脉,甚至连娘家要把女孩嫁给盛紘,她也一声断了,翻脸不认亲。王氏照顾大孙女不周,她就自己来养,谁料终还是养不住。偏偏命运捉弄,她好心收下的林噙霜,成了她后半生的心头刺。儿子听信外人,林氏入门,她成了众人眼里只会算计的婆婆。

等林噙霜给她敬茶,老太太也只是咬着牙喝下去。说是心彻底凉了也好,是身不由己也好,她就那样选了各走一边的日子。独自一人,另开小厨房小院子,吃饭睡觉都避着王氏和林氏,一副孤零零的样子,好似已然结束,只剩把日子掰着指头数。

卷帙堆成的寂寞,除了夜深人静,没人能懂。后来孔嬷嬷来了,看见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小侯女,如今安安静静像个空壳子,就忍不住埋怨起来:“你早些年要是能想开点,再嫁,这辈子多潇洒!何必为个男人做了活寡?”老太太不争辩,也不反驳,只把话头岔到一边。旧事如烟,提不得也想不得。

华兰出嫁那年,盛老太太忽然要明兰背一首婚嫁诗,明兰迷迷糊糊选了《桃夭》。听完,她大概是把自己年轻时那点子辛酸都捡起来,唏嘘道,女人一生,该像桃花开得明艳,日子顺遂才算完满。

但明兰的想法又直接又小孩气:“土不行就换块土不就得了!”老太太被逗得笑了,却又怔忡半晌。谁能说不是呢?可惜人生的大路,时不由人,石头绊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唐安年早已另娶,儿孙满堂,盛老太太再没机会了,只能看着华兰新嫁,心里五味杂陈。

她后来说,如果自己小时候多吃点苦,没准不会那么轴,也不会非要哭着笑着走一条心硬如铁的路。可人这一辈子,谁又能算计得那么准?有些错,是要一辈子用力熬的。

那样一个骄傲、独立、见多识广的勇毅侯之女,到头来,有些爱,吃下了也只能是苦;有些恨,谁都渡不过去。她终究不是神仙,命里只得如此。我们常说“糊涂一点就过了”,盛老太太却偏要走到黑。究竟值不值,谁又能说得清楚?有时候想,人这一生,究竟是把自己的路一步步掰扯明白了好,还是顺着命儿糊里糊涂活得痛快些?盛老太太到底给后人留了个什么样的答案,大概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叹息罢。

来源:书中快乐探索的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