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帝的心思,你敢说你真的看透?华妃那天在冷宫里昂着头,一句“你去请皇上的圣旨来”的底气,满殿里谁都不敢回嘴。她自信得让人发怵——年家满门男丁都被皇帝一纸圣旨斩了,难不成会怕动一个女子?当时,谁都觉得她疯得拦不住,偏偏她还信着皇上不会要她的命。这信,从头到底,没
皇帝的心思,你敢说你真的看透?华妃那天在冷宫里昂着头,一句“你去请皇上的圣旨来”的底气,满殿里谁都不敢回嘴。她自信得让人发怵——年家满门男丁都被皇帝一纸圣旨斩了,难不成会怕动一个女子?当时,谁都觉得她疯得拦不住,偏偏她还信着皇上不会要她的命。这信,从头到底,没断过。
甄嬛跟她说了句惊人的话,说皇帝宠她不过是因为她背后家族的势力,真心宠爱?不见得。那一刻华妃只嗤笑着回嘴,一个骄傲到底的女人,哪肯相信自己不过是个棋子。谁能怪她?毕竟这一生宠爱都靠着年家撑着,她也从没想过所谓的付出只是为别人预备的防线。
有时候你看后宫的女子,一个个明争暗斗,琢磨着皇帝的心,结果还是搞不清谁在心上谁在心下。华妃是嚣张的,可皇帝偏偏欣赏这一味。祺嫔那点姿态,嚣张闹腾、大摇大摆,和她如出一辙;叶澜依也是桀骜不驯,风姿飒爽。说到底,在那个胖橘猫后宫里,属于华妃的小团体始终都在,除了人人都挂在嘴边的纯元,华妃才是皇帝最爱的朱砂痣。
再讲冷宫那一摊子事,其实皇上没想让她死,最多就是拖着,等腻了再说,反正宫规大,随便封个答应,关个把月,冷一冷也就出来了。谁料甄嬛一搅局,弄得倔强的华妃生生被逼死。很多人只记得华妃最后那股悲,从头到尾她都咬着牙不服,可到头来最可怕的不是外人的手,而是最亲近的人给的背叛。
说点闲话。你见过一个贵妇人吃酸黄瓜,故意折磨自己只为“体验孕吐”吗?她就是,那是她心头一根刺——不能生孩子是她这辈子的伤。表面上所有人都以为宫里女人争宠就是为了富贵,其实华妃争的是一个证明自己“不是废人”。每每被端妃拿这个点扎一下,她真能记一辈子。
其实,欢宜香这件事才是最戳人心的。外人都说皇帝独宠她,连香都亲自赐下,看似天大的恩惠,其实是防着她生孩子,防着年家的势力闹事。那种被最爱的人悄悄做了手脚,自己还傻傻信着——你说这事儿,搁谁能受得了?
有一回在王府,怀了孩子,她还以为皇帝心里是担心“报应”,嘴上安慰着,心里却还替他着想。哪怕皇帝渐渐冷淡,她自己不敢多想,反而自认为是造孽太多。若是她知道真正的原因呢?其实皇帝害怕的是孩子出世成了年家的接班人,将来万一一念之差,连皇帝也保不住,她这个母亲倒成了罪魁祸首。
太后问甄嬛掉孩子那回,要不要停掉香?皇帝都不眨眼说:“用惯了就别换了。”冷静得跟没把人的命当回事。华妃嚣张的外壳下面,最怕听到“不能有孩子”,这事谁都戳得她疼,可偏偏都是她最信的人干的。想想这讽刺,真是让人笑不出来。
后面甄嬛往凌云峰一躲,宫里纵火都差点把她烧死。皇帝那一阵子气得要命,却还是舍不得真下狠手。说白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甄嬛到最后才看懂皇帝对华妃到底有多深感情。封后宫那天,她替华妃请封号,心里其实早就明白过来了。
说甄嬛“懂事”,其实她是真会谋算。她太明白皇帝像橘猫似的纠结,舍不得动华妃的命。她去见华妃,就是要亲手了结这一局。你说她狠吧,其实也是无可奈何。她想一了百了,却没算到皇帝舍不得华妃,那一手下去不只是杀了人,也是扎了皇帝心头最软的地方。
换个角度看,其实曹贵人举报华妃那档事也是个折子戏。皇帝明面上说“你跟了她这么久,还落井下石”,心里其实是不痛快。襄嫔告发,皇帝不得不顺势发落华妃,但也是带着一点责怪。真的动华妃的命,跟动了自家逆鳞似的——这份感情,谁敢说没过界?
甄嬛这一步其实下得太急,她高估了皇帝对她的情意,也低估了皇帝对华妃的执着。亲手送走华妃之后,干的事一桩桩,皇帝早就不满了。表面上风光无限,封妃加身,其实全靠着半个“纯元替身”的光环,只要这层壳子破了,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那个纯元故衣事件说白了只是个引子,之前的矛盾早就积压了。
有时候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皇帝和甄嬛,表面高贵冷静,实际骨子里闷骚得很。他们之间那份知己之情,终归还是太端着,没法放下心防。而华妃那种热烈张扬,不假思索,皇帝在她面前最能做回自己。人与人,哪怕帝王,也是有弱点的——炙热的爱人比聪明的朋友更能让人放松。
最后说说追封皇贵妃,那可是大手笔。年家早就倒了,世兰阿姐也见不到了,照说都死了还追封皇贵妃,何必呢?按理罪名全齐,死后只落个答应,皇帝都算仁义了。可皇帝偏偏愿意记着世兰一心做皇贵妃的心愿,自己当年因为权势压成了贵妃,在风头过去后才补一个虚名,说到底那心里的惦记从没断过。世兰那句“多年夫妻情深”,说的是实话,也是她的命。
看看齐妃,同期的王府女人,死了不过是“伺候了十几年”,皇帝连嫁进来的年份都不记得。再也没提起来过。华妃不一样,初进王府就侧福晋,宠到飞起。王府女人都怕皇帝,只有她不怕。皇帝策马打猎就带她,一句“只喜欢你”,多少人羡慕。
满蒙八旗不及华妃凤仪万千,还有那么独一份欢宜香;“她本性不坏”,“到底伺候朕多年”这些话不就是极偏爱吗?到头来,所有的宠爱和防范都搅成一锅粥,只剩下谁更在乎谁。
皇帝到底是不是爱她?也许他自己都说不清。但世兰年妃,光是那个气派和热烈,真能让人记一辈子。你说,到了最后,爱与防备是不是一体的?一纸圣旨翻手云覆手雨,谁能看透心底那个结?这后宫里,死了的人还在活着的人心上画圈,谁又真算赢了呢。
来源:风中感受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