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就是,宁可金听乡里人的话,对封四的老婆和娃娃还是宽厚了一点。
封四死啦之后,老婆和孩子被封大脚和宁绣绣给救出来了。
封老婆和小儿子没多久,就又被宁可金给追回来了。
虽然没有那么腻味了,宁可金也没坚持到底去追。
其实就是,宁可金听乡里人的话,对封四的老婆和娃娃还是宽厚了一点。
谁也没想到,爬出来了,腻味一回到天牛庙村,面对的第一个目标其实就是宁家。
腻味复仇手段够狠
当年,封四带着鸡公岭的那帮人闯进天牛庙村,可不仅仅是为了图个钱财。
封四懒懒散散,将本应归自己父亲的二十亩地全部输给了宁学祥。
封四心里不干,坚信那二十亩地是被宁学祥靠花言巧语骗走的,一条筋都这么想。
封四在外面混得不太顺,做个短工还能遇上土匪,真是倒霉。
气急败坏之下,封四居然变成了土匪,还带人一起去扫平天牛庙村。
承认自己实力不够,并且下决心去改正,这算是意识挺强的表现。
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甚至狠心去报复,这么做真是人品出了问题,三观也扭曲了。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懂事、会感恩的孩子呢?
封四这回不行了,大儿子都觉得腻味了,也把那些仇恨都算到了宁家头上。
在逃了这么多年之后,一回到天牛庙村,他就开始动员大家搞土地改革,捋了一捋那心头的郁闷。
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为大家谋福利,其实用这个借口在发泄私人恩怨。
这种做法跟当年铁头争永佃权的事挺像的,只不过铁头那会儿也没把地主们全部赶走。
再说呢,铁头这般作为,确实让村民们捞到不少实惠,所以宁绣绣才多方支持,还给他绣了旗子。
感觉确实不一样,挺有滋味的。
腻味一把抓住宁学祥,听他不愿交出土地,立马报情况就说动手了。
关于这一段,原著这样写道:
那人从一名民兵手里抢过一根木棍,咬紧牙关用力挥去,狠狠地击在宁学祥的头上,“嘭”一声,他就像只熬不住的猪一样倒在了地上。不知有多少人同时涌上来,用棍棒、拳头脚踢,没多久就把他打得断了气。
宁学祥挺会算计,也算得上心机深一点,可不至于落得这么悲惨的结局。
腻味闹这一场,不光让宁学祥丢了性命,也让银子和儿子宁玉全都失去了依靠。
银子回不去了娘家,也不愿意换个新娘子嫁给铁头,没多久就被村里人害死了。
宁绣绣收养了这个非亲生的弟弟。
由于身份上的原因,宁玉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头,直到四十岁还没找到媳妇。
宁玉一直念着腻味的事情,最后把腻味的女儿小米给娶了。
宁玉之后对小米弄得惨不忍睹,腻味想要教训他一顿,结果宁玉抱着他跳井,两人一同走了。
两边的恩仇,也就随着他们的走开而画上了句号。
宁可金半生不敢回村
家里有钱,就宁愿不用自己赚钱养家,省得操那份心。
宁愿金成立青旗会,主要是为了守护家园,对抗强盗。
宁可金也是个能干的人,确实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帖帖的。
鸡公岭的那位姑娘来到天牛庙村时,是宁可金带着手下的兄弟和村民们一块儿拼命的。
要是没有宁可金那帮兄弟和队伍,天牛庙村恐怕早就保不住了。
由此可见,宁可金是个勇敢又讲义气的人。
土匪减少之后,宁可金就决定参军,投身了军统。
听说宁学祥被腻味和村民们弄死了,宁可金就带着队伍冲过去,准备大开杀戒。
当初宁学祥是怎么弄到那块地的,宁可金心里应该清楚得很。
要是宁学祥能对佃户和气些,不管腻味怎么施加压力,村民心里也不会那么听他的话,轻易被他牵着走。
村里每次只要因土地或者粮食出点皮肉的事,费左氏都没吃亏。
费左氏的人挺不错的,从不扣佃户的分,也从不算计他们。
宁学祥要是能像费左氏那样,村里人也许就不会对他记了这么多年仇,知道他没那么讨人嫌,也不会一鼓作气就动手打他。
但宁可金没多想这些,他只晓得,过去宁家可是村里的第一富户。
他过去的好日子都是父亲撑起来的,现在父亲不在了,宁可金心里明白,非得为她出点力不可。
宁可金不光是想替宁学祥报仇,还盼着用这个办法把自己的土地给讨回来。
他动手比腻味还要凶猛。
以前搞复查的那帮人都没了,村里还有不少无辜的乡亲,包括铁头的老婆傻挑和瘸腿儿子坷拉,也都在宁可金手里去了。
宁绣绣拜托了好几次,结果都没起作用。
我方赶得及时,才没让金杀红了眼的事情变得更糟,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之后,军统战败得惨兮兮,金只得仓皇逃到了台湾。
宁玉长大以后,听说了宁可金的事情,两人就在背地里偷偷联系上了。
直到这会儿,宁玉才知道,宁可金在那边过得挺不错的。
宁可金有两个儿子,一个当老师,一个做生意,生活挺宽裕的。
对于这个年纪还带着孩子的父亲,宁可金对宁玉的态度也挺温和的。
他经常往宁玉那儿寄钱,让宁玉成为村里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
宁玉要养鸡缺资金,他一掏腰包,连眨眼都没眨,就汇了他一万块。
宁玉叫宁可金回家乡看望亲戚。
宁可金一口拒绝了,脑海里浮现当年在天牛庙村干过的事,他已经丧失了回头的脸面,打定主意要在他乡度过余生。
除了宁可金之外,宁家所有人都过得不怎么如意。
来源:徐大聪明在娱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