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铺子筹备记——成本控制与品牌形象的落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15 20:40 1

摘要:西市那间空铺子果然不错,三开间的门面,临街敞亮,就是门板掉了块漆,墙角还结着蜘蛛网。林越绕着铺子转了三圈,手里捏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活像个风水先生。有只老鼠从梁上窜过,他都追着看了半天——观察店铺是否适合仓储,也是市场调研的一部分。“看样子得养只猫了,前世

西市那间空铺子果然不错,三开间的门面,临街敞亮,就是门板掉了块漆,墙角还结着蜘蛛网。林越绕着铺子转了三圈,手里捏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活像个风水先生。有只老鼠从梁上窜过,他都追着看了半天——观察店铺是否适合仓储,也是市场调研的一部分。“看样子得养只猫了,前世一直想养只大橘来着,但是工作太忙不允许,今生一定要好好当一当铲屎官”,林越这样想着。

“月租三百文,押二付六,这价够狠的。”王大哥蹲在门槛上,心疼地数着铜钱,手指沾着唾沫,数得比织布的经线还认真,“光租金就够买十匹好布了,够我家婆娘织仨月的。”

林越没接话,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T”字,左边写“支出”,右边写“收入”。“支出有租金、装修、新织机,算下来得两千文。收入呢,现在每天卖十五匹布,每月赚四千文,三个月就能回本。”他用树枝敲着“回本”二字,“这叫投资回报比,您织一匹布得算用多少麻线,开店也得算赚多少、花多少,一个理儿。”

王大哥看得直眨眼:“你这画的啥符咒?还能算出回本?我家二小子学算术的,都没你这么神神叨叨的。”

“这叫‘算账’。”林越乐了,捡起块石子当算盘珠,“咱先少进点料,等生意稳了再添织机,别把钱都砸进去。就像您织布,总不能一下子把所有麻线都梭上去,得留着补断线不是?”

找房东签契约时又出了岔子。留山羊胡的房东瞅着他们直撇嘴:“你们卖布的?前几任租客都是卖珠宝、绸缎的,穿得比我还体面。你们这粗布能撑过三个月?我这门槛都比你们的布值钱。”

林越心里翻白眼——这是典型的刻板印象,就像有人觉得奶茶店只能开在繁华地段。他微微一笑,掏出两匹软云布往桌上一铺:“东家您看,珠宝店三天不开张,我们布店天天有人来。您要是不信,咱先签半年约,要是赚不到钱,我把押金赔给您,但是租金得降一降。再说了,您这铺子换上新门板,刷上红漆,说不定还能沾沾咱这布的喜气,下次租给珠宝商能多要两文钱。”

房东被说动了,可租金一分不少。王大哥气得直骂“黑心肠”,林越却偷偷乐——这铺子位置好,客流大,相当于现代的“黄金商圈”,贵点值。他拉着王大哥往回走时,还特意多看了两眼隔壁绸缎庄的招牌:“咱的招牌得比他家亮堂,让客人从街口就看见。”

装修时更热闹。林越让工匠把门板刷成枣红色,还在门楣上刻了朵云纹——这是视觉识别系统的简化版,让整个门面都成为广告牌,红色吸睛,再配上云纹的超级符号,让人远远一看能找到这家店。王大哥看着直皱眉:“刷个门还雕花?浪费钱!不如多买两捆麻线实在。”

“您想啊,”林越指着对面的绸缎庄,“人家门脸光鲜,咱要是灰扑扑的,客人以为进了柴房呢。这叫品牌形象,哪怕卖的是平价货,也得有个像样的门面。”他还让织工大婶们用边角料缝了块布帘,上面绣着“软云布庄”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哎,没办法,自己这边都是织工,刺绣不拿手,先凑合着用吧,也不好博了员工的一番心意。

最头疼的是招人。林越想招两个年轻姑娘当伙计,王大哥非说“女人家抛头露面不像样,会被人说闲话”。“大哥,买布的多是妇人,姑娘家懂她们的心思。”林越举例子,“就像张屠户家的肉摊,他婆娘卖肉比他卖得好,因为大婶们爱跟她唠嗑,问哪块肉炖着香,哪块肉炒着嫩。咱这布也一样,姑娘知道哪块布做里衣软和,哪块布做外衣耐脏。”

最后招了两个手脚麻利的村姑,一个叫春桃,一个叫杏花。林越教她们“见人说人话”:对大婶说“这布耐穿,能穿三年不磨破”,对姑娘说“这色显白,穿出去比隔壁李家小姐还俏”——这是客户分层沟通的古代版。春桃学得快,第二天就敢跟客人说:“您看这布,摸起来跟婴儿脸蛋似的,给小孙子做肚兜最合适。”逗得客人直乐。

开业前一天,林越让王大哥把最好的软云布剪成一尺见方的小块,包成礼包。“明天来的客人都送一块,让他们拿回去试试。这叫体验营销,用过好才会再来买。”

王大哥看着堆成小山的布块直心疼:“这得少卖五匹布!够我喝半个月的酒了。”

“您想啊,”林越递给他块布,“他们用着好,下次不就来买了?这叫‘放长线钓大鱼’。”他突然想起种子用户裂变,又加了句,“让春桃她们跟客人说,带朋友来买,两人都送一尺。就像您帮张屠户拉生意,他也给您便宜两文钱买肉,一个道理。”

夜幕降临时,布庄终于收拾妥当。枣红色的门板在灯笼下泛着光,云纹门楣透着喜气,连空气里都飘着新布的清香。王大哥摸着门板傻笑,林越靠在门框上,突然觉得这汉朝的夜晚温柔了许多。

“明天要是没人来咋办?”王大哥突然紧张起来,手心直冒汗。

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起自己第一次给客户做发布会时的紧张。“放心,咱产品好、服务好、门面也像样,肯定有人来。就算真没人,咱再想辙——营销人的本事,不就是从‘不行’里找出‘行’来吗?大不了咱搞个‘买布送针线’,总能吸引客人。”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三响。林越望着天上的月亮,突然很想念现代的PPT和咖啡,但更多的是期待——明天,长安西市就有了第一家懂“用户体验”的布庄,而他这个穿越而来的营销人,终于有了个像样的“办公室”,他坐在窗前,回想着自己晚上加班在写字楼俯看万家灯火的样子,但记忆似乎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至于能不能火?林越笑了笑,反正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市场来评判吧。就像他常对客户说的:“尽人事,听天命——但前提是,把人事做到极致。”他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开业活动的细节,连给客人递布时说“您摸摸这手感”的语气都练了三遍。

来源:美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