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郭鹰给了就学斌50万元,让他去送给沈总,以消除沈总对自己的怨恨,沈总还真的不来找他碴了。他确信是刘学斌使上劲了,实际刘学斌根本没找沈总,把那50万元也自己觅起来了。刘学斌倒不是不想帮他,而是不敢去见沈总,因为他俩人的交情,还没有到那么亲密程度。不过有一次,
第2043回 好人坏人
自从郭鹰给了就学斌50万元,让他去送给沈总,以消除沈总对自己的怨恨,沈总还真的不来找他碴了。他确信是刘学斌使上劲了,实际刘学斌根本没找沈总,把那50万元也自己觅起来了。刘学斌倒不是不想帮他,而是不敢去见沈总,因为他俩人的交情,还没有到那么亲密程度。不过有一次,沈总遇见刘学斌,还真打听郭鹰现在怎么样?刘学斌含糊其辞的回答:据我了解,他不会反对你。
要说起来,郭鹰是沈总一手提拔的,他俩人之间不应当有太大矛盾。而之所以造成关系龃龉,主要是因为郭鹰的“嘴臭”,就是总爱背后说别人坏话,包括说沈总。比较典型的事例,是一次上面来考察沈总的工作,找郭鹰谈话,了解他对沈总的评价。当时,他虽然没说沈总什么,但提出应当尽快给集团配齐董事长、党委书记。他说话的潜台词,就是不能让沈总身兼三职、一手遮天。
郭鹰原来以为,他的话是对上级考察组说的,不会传到沈总耳朵里。但没想到考察组的人,都与沈总关系不错,转脸就把他的话告诉了沈总,把沈总当即气的七窍生烟,从此俩人就结上了“梁子”。
按照沈总的脾气,下属中出现郭鹰这样的人,他分分钟就得给他办了,丝毫不能手软。但是,他之所以没这样做,是因为“投鼠忌器”,当初提拔郭鹰,是市里一位不小的领导,来电话让他关照郭鹰。他当时脑袋一热,直接把本是工人编制的郭鹰,提拔成为二级公司经理。当然,那年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学历水平,集团委托大学办了代培班,郭鹰有幸成为代培班的学员,已经获得了干部身份,但只是工程队的普通质检员。
然而,知道了郭鹰搞背后小动作,沈总虽然没有把他拿下,但在大会小会的讲话中,经常对他进行冷嘲热讽。沈总是个瑕疵必报的人,既然郭鹰敢“刺毛”,沈总就一定不会让他好受。
因此,为了挽回颓势,化解与沈总之间的关系,郭鹰才找到刘学斌,托他去找沈总说情。但他并不知道,刘学斌虽然与沈总是师兄弟,但俩人也曾经是“情敌”,关系并不是很好。而沈总之所以不再难为他,并不是把此事忘了,而是托他关照郭鹰的那位领导,最近又升官了。于是,沈总暂时不想惹郭鹰,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报这“一箭之仇”不迟。
在现实生活中,但凡“嘴臭”的人,常被认为只是嘴不好,实际并非如此,这种人嘴臭的根源与本质,应当说是人品不好。用句北京话形容,就是“人头太次”。
所谓的“嘴臭”,就是典型的两面派,无论你招惹他没有,无论他与你有没有关系,也无论你对他多好,但只要背着你,他就会说你的坏话,并且什么难听说什么,可以说是口无遮拦。所说人坏话的内容,多是一些不实之词,甚至完全是他自己主观臆断出来的,成语叫“妖言惑众”。因此,可以做出一个推断:凡是“嘴臭”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坏人,因为他们的品质都很坏,属于坏到骨子里的那种坏。
其实,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嘴臭”的人,心眼都不少,但好心眼不多。心眼多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爱耍心眼。当环境不允许他们耍心眼时,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那张臭嘴,把自己的坏心眼顽强的展现出来。
实际上,郭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坏人。他坏的典型特点,就是嘴里没有一个好人,哪怕是他自己的亲生父母。就拿他与沈总的关系来说,本来,沈总不仅不是完人,有着不少的缺点错误,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只要实事求是,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郭鹰的品质不好在于,当着沈总时,他恨不得总是想“山呼万岁”,其阿谀奉承的媚态,能达到令人作呕的程度。而背着沈总,他就立即能换一副嘴脸,去说沈总的坏话。仅从这一点,给他定义为坏人不为过之。
季羡林说过,据他观察,坏人是不可能改好的。
要说郭鹰最坏的一件事,还应当是他靠欺骗情感上位。
那年,集团适应改开新形式,出资委托一所名牌大学,举办学历代培班,郭鹰有幸成为这个班的学员。
之所以说是“有幸”,是这个班经过三年代培,可以获取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证书。为此,有资格进入这个代培班的,大致是三种人:一是集团在职的各级领导干部;二是集团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三是集团各级领导干部的亲朋好友,譬如领导情人的子女,或者是七姑八姨的其他亲属。但郭鹰只是个工人,他家里的女性亲属,也没有关系与机会,和集团哪位领导有苟且之情。
要说起来,郭鹰能够进入大学代培班,情形大致是这样:当时,举办大学代培班这件事,在集团上下影响很大,申请报名的人众多。在那个年代,能够不参加高考,就可以进入名牌大学学习,获得共和国承认的毕业证书,绝对比娶个漂亮媳妇重要。因此,为了掩人耳目,显示入学公平竞争,集团事先举办了一次入学考试。考试的结果,郭鹰获得了全集团成绩第一名。
从根上讲,郭鹰应当属于“大学控”。国家正式恢复高考,第一次他就报名参加了,那时还在北京郊区插队。之后,虽然回城当了建筑工人,他每年都报名参加高考,成绩也总是欠佳,都达不到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但他并不气馁,依然坚持每年参考大学。过于痴迷温习功课,必然要耽误工作。为此,他在工程队的名声很不好,上下都认为他不务正业,是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完蛋操”。
这次集团举办大学代培班,他本来是没有资格报名的,因为条件写明是面对管理人员,而他只是普通抹灰工。但他找到工程队领导,强烈要求报考。领导本来很烦他,认为他年年参加高考,又年年考不上,算定这次也没戏。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戏谑他的念头:让他去参加集团的考试,考上了也不让他去,考不上则回来当众恶心他。
这种情况,在当时那个年代很普遍。这样的领导,当初也比比皆是。因为那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个生产班组的班组长,就有可能决定组员一辈子的发展前途。
然而,工程队领导万万没想到,他们放郭鹰参加集团的考试,他居然考出全集团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表面看,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郭鹰学习这么好,为什么总是考不上大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考试是集团内部组织的,出的题目比较简单;二是郭鹰连年准备高考,参加文化考试的基础知识,已经学的比较扎实。
恰好在那年,杂志披露了一条国外趣闻:美国一个城市警察局,举行一次文化水平笔试,结果警员没一个考及格,百分的试卷,最高分仅仅得了5分。后来查出原因,是学校把试卷拿错了,给警员考试的试卷,是小学5年级的考试卷。
拉回来说郭鹰,听说自己考试成绩第一,他自然欣喜若狂,但工程队领导给他的答复,又使他愤怒至极:他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表现不好,不能参加大学代培班。
当时,他知道工程队的表态,就相当于宣布他入学的死刑,无论他怎么抗争,也会是无济于事。于是,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公司找经理,想要同他理论一番。
那时的经理是吴麻子,不过他上任不足一个月,对公司情况还不甚了解。听了郭鹰的叙述,吴麻子说道:“你的诉求我听明白了,你先回去,等我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这时,郭鹰已经顾不上颜面,突然跪倒在地上,连连给吴麻子磕头,并且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吴麻子当经理时间不长,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并且他也是多年当工人,遇到这种不公平待遇不少,十分体谅郭鹰现在的心情,立即把他搀扶起来,心里同时产生无限的酸楚……
都说男人膝下有黄金,一生只跪苍天和老娘亲。但是,遇到人生的灾难,无论苍天与老娘,常显的无奈的无力,逼迫的男人不得不下跪无情的现实……
郭鹰走后,吴麻子立即给工程队打电话,询问为什么不让郭鹰上学?
“他这个人…平时表现不好。”工程队领导说。
“表现不好…你们为什么送他去考试呢?”
“嗨…当初以为他考不上,谁想到…这王八蛋还真考上了。”
吴麻子听了很震惊,认为对方简直是心理变态了。但因为自己刚来公司不久,不宜过于激动。说道:“这件事不能这么处理,既然让人家参加考试,就意味着符合推荐资格。如果考试成绩不错,政审又没有原则问题,我的意见是…应当让人家去。”
“行行行,您是经理,您说让他去就让他去,我们听您的。”
就这样,郭鹰获得了代培班的入学资格。从这一点看,吴麻子应当算郭鹰的恩人,因为没有吴麻子当初的主持公道,他就是干到退休,可能也只是个抹灰工。
来源:沉默仅是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