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豆瓣开分7.6: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7-08 23:55 2

摘要:剧集播出一半,指导组一察觉端倪便被内部叫停甚至被迫撤离,万海案依然被定性为“涉黑”,乔振兴的死在尸体误烧后不了了之,留下妻子和女儿先后被学校辞退和开除,张文菁虽然被释放,但仍旧随时面临威胁……

追《以法之名》真的很让人难受!

剧集播出一半,指导组一察觉端倪便被内部叫停甚至被迫撤离,万海案依然被定性为“涉黑”,乔振兴的死在尸体误烧后不了了之,留下妻子和女儿先后被学校辞退和开除,张文菁虽然被释放,但仍旧随时面临威胁……

相反,集散中心和矿场被天龙集团赚得盆满钵满,幕后操纵者禹天成连面都未露就掌控了全局,体制内的“明狼”谢鸿飞把金条藏在鸡窝里,饭桌上喝一杯酒就能把事情一笔勾销。李人骏的生日宴表面上热闹非凡,觥筹交错,却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也有网友调侃,这部剧如果这样结尾,那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神作了。那才真正是“余韵深远”。不过更多人还是在等待指导组回归,狠狠地把心中这口闷气发泄出来!

不管怎样,《以法之名》都火了。在古装偶像剧云集的暑期档,它强势地闯出了一条路。

但似乎也不那么意外。最高检出品,仍是国内首部检察侦查剧,主创阵容强大,导演傅东育三年磨一剑,张译、李光洁、蒋欣主演,丁勇岱、刘佳、郝平等老戏骨加盟,品质十分出色。

数据显示,该剧首播收视率达1.67%,最高值突破2.5554%,优酷站内热度超万,近日连续登上猫眼全网有效播放榜第一,云合实时正片市占率超过22%。商业方面,截至第18集,该剧已与17个品牌合作,广告总数达87条,平均每集4.74条。

今天,剧集在豆瓣的评分是7.6分,比娱乐独角兽的预期稍低。喜爱的观众认为剧情悬念不断,案件层层递进,节奏紧凑,演员表演细腻;而质疑的声音则认为前期铺垫过长,中间部分尤其是最近的剧情有注水之嫌,回忆片段和生活场景较多。

是观众被“短剧化”影响,已经吃不下去“细嚼慢咽”的内容了,还是《以法之名》本身也陷入了类型剧的普遍问题?作为一部严肃主旋律作品,它的整体表现究竟如何?

《以法之名》:上车有门槛?

《以法之名》最近火了,但与《人民的名义》《狂飙》掀起的全民追剧热潮相比,仍有一定距离。这并不是说它质量不够,而是娱乐独角兽认为,它的观看门槛更高一些。

首先,“入局”有门槛:人物众多,主角形象不够讨喜。被认定为黑社会骨干成员的张文菁在法庭上突然翻供,历时两年即将定案的万海案再度出现变数,主控检察官乔振兴自曝有“保护伞”,随后跳入冰凉的湖水中“自杀”……《以法之名》设置的开头非常引人入胜,也契合当下观众追剧的口味。

只是三案同时发生的设定,也让剧中人物在第一集集中出现,东平市公检法相关人士、事件涉及多方,以及多个案发现场的切换,容易让观众感到混乱。而此时,为了引出主角,省检察院里洪亮与郑雅萍在情义与法理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展开,再次梳理人物背景与关系网。

更何况,两人此时的人设并不讨喜,一个强词夺理、过于强势,一个只想混到离职。当然,后来郑雅萍在审讯中展现出职业魅力;洪亮的性格本质是“怕事但有骨气”,他在保全自己和坚持正义之间的纠结其实很正常,再加上他爱开玩笑、职场老油条等特点,反而显得更有人味。

其次,“上车”有门槛:不是爽剧,追剧体验很压抑。剧情真正展开是在指导组介入案件后,郑雅萍一次次审讯中不断在现有证据和证词中发现漏洞,尤其是与张文菁的对话制造了许多高光时刻,洪亮也在探索中逐渐接近乔振兴死亡的真相。

真正“上车”的门槛,其实是整个过程并不“舒服”。反派总是抢先一步,让很多人气得发疯,甚至引发更多悲剧和惨剧:乔振兴的第二次尸检最终导致尸体被烧毁,而买通的焚尸人也被杀害灭口;陈有才、歌厅女子等人遭到殴打做伪证,万海、张文菁的家人也受到了威胁……

也正是如此,才让这部剧“刀刃向内”的主题更加深刻,司法系统中的阴暗面显得更加触目惊心。这同样是创作上的一次大胆突破。

最后,口碑存在门槛:回忆填充、生活化叙事,算是注水吗?这并非《以法之名》独有的问题,从《人民的名义》到《扫黑风暴》等作品,都曾引发类似争议。

争议主要集中在前几集和最近播出的几集中,随着指导组的工作暂停,大家似乎又回到了原本的轨道,日常剧情也逐渐增多。不过在娱乐独角兽看来,许多剧情并非无意义的拖沓内容。

洪亮回乡的情节,展现了人物坚定信仰的历程。对周梅母女和张文菁生活的描写,以更震撼的方式引发我们对普通人苦难的共鸣,体现了扫黑反腐的重要性。就连洪亮与岳父谈论种西红柿的对话,也隐含着体制内的比喻与表达艺术;而在洪亮女儿生日上出现的新角色江远,又牵扯到东平市的新能源项目。

经过十余集的剧情发展,戏剧性的宣判似乎让一切恢复了平静,缓慢的生活叙事也让人感到些许安心,但之前的种种伏笔却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不过闪回还是少一些比较好。比如李人骏的灰色形象本来就被猜中,在他意气风发时突然意识到整个公检法系统的黑暗,开始反转和梳理案件并不奇怪。更重要的是,这一代观众早已习惯自己去联系细节、像用放大镜一样追剧,过多闪回看似把一切都讲清楚了,反而失去了追剧的乐趣和故事的韵味。

《以法之名》高开,暑期档下半场比拼硬核主旋律?

撇开市场上的表面讨论,整体来看,《以法之名》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质量还是不错的。

电视剧围绕万海案、张文菁案和乔振兴案展开,三条线索紧密交织,揭示了东平市司法系统的黑暗面,更具张力与现实意义。这体现出剧本创作上的野心与突破。导演傅东育在采访中提到,剧本耗时三年完成,团队走访了多个城市采风,其中的线索与案例均由最高检提供梳理。

事实上,该剧之后展现的乔振兴死前被虐待呛水、李人骏妹妹订婚宴上权力关系的缩影、黑帮随意杀害无辜、兰书记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甚至案件真相等情节,每次回想都令人不寒而栗,细想更是后怕。这是一场真正的内部自我净化。

娱乐独角兽特别喜欢的一点是,当主角面对检察官时,本身就决定了对话交锋的激烈程度远胜于动作场面和现场感。《以法之名》中的审讯室、饭桌和会议室,诞生了许多经典片段。

洪亮和李人骏在东平市的首次聚餐中,便围绕“洪亮是否来调查职务犯罪”展开较量,尽管两人是老朋友,饭桌上的玩笑不断,但暗地里的紧张局势却丝毫未减。最近剧情中,李人骏的“觉醒”也发生在自己的生日宴上,通过座位安排的异常和席间的欢声笑语,他意识到“圈子”已然成型。

审讯室中的亮点时刻,大多集中在郑雅萍和张文菁身上。前者总能准确发现对方言语中的漏洞,找到突破口,后者则以律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信念进行有力表达,成为前期的看点。

会议室中领导的讲话,表面上华丽得体,实则暗藏锋芒,这种表达方式被网友戏称,非多年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难以写出。

在这些激烈的言辞交锋背后,东平市司法系统的复杂关系网也逐步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以李人骏为例,尽管他未必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但他的妻子、准妹夫以及小姨兰书记等人早已与其紧密相连,这个网络涉及政治、商业、媒体和律师等多个领域。

当然,《以法之名》的角色群像同样出色。狼人杀是观众追剧时最爱的互动方式,谢鸿飞的“明狼牌”引发了观众寻找保护伞的热情:如果说他前期在询问时的引导、鸡窝藏金条时的痛心表现还算精彩,那他通过一套贫困说辞成功脱身、借一杯酒翻篇的转折,才是人物的巧妙之处。东平市到底被怎样的黑暗所笼罩?

李人骏的精彩之处在于他的“灰色特质”。前期为了职场发展,不断放弃真相,甚至无视同学死亡的真相;在案件关键阶段,他更是推动指导组退出东平市;而在意气风发之时,突然醒悟,却发现妻妹早已被卷入其中,他接下来又将如何选择?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演技人物还是两位年轻的女性角色。一位是前期的重要人物张文菁,另一位是乔振兴的妻子周梅。

前者将职业理想无法实现、反而被诬陷入狱的愤怒,以及女儿受到威胁后的妥协,表现得十分真实;后者则将丈夫突然离世、自己却背负贪官污名,连同女儿被辞退、哥哥遭到威胁的无助感,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

主旋律不再仅仅是老演员的演技展示,而是从主演到配角、从年轻一代到老戏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表现,同样值得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以法之名》热播引发了观众对硬核刑侦剧的新一轮期待。近日《扫毒风暴》发布预告,段奕宏与秦昊的双影帝较量,早已被不少观众列入追剧清单。此外,迪丽热巴主演的《利剑玫瑰》也宣布定档7月10日,这将是国内首部深入揭露拐卖犯罪生态的剧集。

谁会成为下一个《狂飙》或《人民的名义》?回到《以法之名》,当司法系统中的“歪风邪气”在庆功宴上逐渐放松了戒备,暴露了真实面目,再次来袭的调查组能否彻底清除阴霾?后半段剧情,作为普通观众,期待着“痛快”的剧集上演。

来源:悦吃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