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亮剑》又要重播了,这让我这个老剧迷忍不住翻出珍藏的DVD。说来惭愧,这部戏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二十遍,连原著小说都翻得起了毛边。每次重温都要庆幸——幸亏编剧没把后半部搬上荧屏,否则怕是要像《风筝》的结局一样,让人辗转难眠好几天。
听说《亮剑》又要重播了,这让我这个老剧迷忍不住翻出珍藏的DVD。说来惭愧,这部戏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二十遍,连原著小说都翻得起了毛边。每次重温都要庆幸——幸亏编剧没把后半部搬上荧屏,否则怕是要像《风筝》的结局一样,让人辗转难眠好几天。
剧中三位主角都有真实原型:李云龙对应王近山,丁伟融合了钟伟的战术智慧,孔捷则集合了肖全夫等多位东北野战军悍将的特点。关于他们的传奇,军事论坛里早有人写了上百篇考据文章。今天咱们聊点新鲜的——李云龙总撺掇赵刚跟旅长"掰手腕",那他敢不敢跟四野的"101"首长叫板?
这个问题,恐怕他的老战友丁伟最有发言权。在原著小说里,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们都知道:要是院长换成林总,丁伟能把教室屋顶给掀了。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当年在四野,丁伟可是被101、102、103三位首长"惯"出来的刺头。
林总有个出了名的习惯:除了看地图,天塌下来都不带抬眼的。有次警卫员枪支走火打穿了窗户,他照样嚼着炒黄豆看作战图。罗帅就像个大家长,总能把军事天才的奇思妙想梳理成可执行的方案。至于刘参谋长?他一个电话,纵队长们都得跑步报到——这位伏龙芝军校毕业的"雷公",下命令时从来没人敢讨价还价。
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李云龙敢在刘帅面前插科打诨,是因为老首长们都是文化人。刘帅自不必说,陈赓大将当年在黄埔当队长时,林总见了都得先敬礼。但你要问李云龙敢不敢跟101叫板?不如先问问他能见着101不!
原著里有段趣事:丁伟打锦州时,带着部队满城"捡洋落"。见着友军的战利品,二话不说就换封条。留守干部来理论,他手下的兵直接动手。这事要搁李云龙身上,怕是要闹翻天。可刘亚楼参谋长当胸一拳,丁伟立马就老实了——这一拳既是教训,也是护短。就像没有赵刚那一脚,段鹏就得蹲军事法庭一样。
(说到战利品,不得不提李云龙欠丁伟的那个骑兵营。这债要是搁现在,怕是能上军事法庭当经典案例。)
军事学院授衔那段戏特别有意思。李云龙几个嫌少将衔低,刘帅一句话就镇住了场子:"嫌星少?我给你们加几颗——大校四颗星够不够?"这话可不是吓唬人。历史上王近山确实被降过大校,而丁伟的原型后来去了安徽当农业厅副厅长。但要说他们真敢跟元帅们"干架"?那可就太不了解我军传统了。
这些战将们看似无法无天,实则最重规矩。李云龙见旅长偷瞄香烟,丁伟挨了参谋长拳头反而感激——这才是真正的战友情。就像小说里写的:四野首长们对丁伟,从来都是"林总摆摆手让找政委,罗帅骂两句疯狗,刘亚楼当胸一拳"。
如今重温这部剧,最动人的不是战场厮杀,而是这些铁血汉子间的相知相惜。要说李云龙敢不敢跟101干架?就像问现在的年轻人敢不敢跟院士拍桌子——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压根不会起这个念头。那些年的战将们啊,表面是横着走的"刺头",骨子里却比谁都懂得"高山仰止"四个字的分量。
来源:小鱼视频娱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