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家后宅并不安静。哪怕花厅窗外细雨没完没了,院中总归有女儿家低笑几声,会让这虚张声势的闺阁热闹到外头去。说起如兰,谁敢说不是盛府里最让人眼红的福气姑娘?她出身好,母亲疼得紧,笑起来没心没肺的样子让人忍不住觉得,她不会遇到坏事吧?
盛家后宅并不安静。哪怕花厅窗外细雨没完没了,院中总归有女儿家低笑几声,会让这虚张声势的闺阁热闹到外头去。说起如兰,谁敢说不是盛府里最让人眼红的福气姑娘?她出身好,母亲疼得紧,笑起来没心没肺的样子让人忍不住觉得,她不会遇到坏事吧?
可惜,谁又能说自己真看透了人的心思?说起来文炎敬,刚进盛府那会子,满京里人都觉得他前途光明。家世清寒、又进了仕途,偏偏风采不俗,还会同人打交道。只是,在盛府众多待嫁闺秀中,他花心思讨究竟是哪一个?
有人私下议论,说是盛家三姑娘墨兰,高嫁永昌侯府,一时间风头无两。还有人暗笑文炎敬捡了便宜,却没人细想,他根本没瞧上墨兰。盛家这场女儿的婚事,其实早在如兰那句“是我先见的文炎敬”时,就有了答案。
明兰那天撞见如兰和文炎敬在后院,一旁的石榴花都抖了两下。如兰看着姐姐,半点羞赧都没有,她很自然地是她先喜欢上文炎敬。不像别的大家闺秀故作矜持,坦荡直接。本来,乍一听天衣无缝。可认真琢磨,这一番坦白,倒像是早做安排。
谁能想到所谓的“偶遇”,其实就是精心算计的产物?据盛府的下人偷偷文炎敬初见如兰,是她在院中玩耍,当他拾起她掉落的帕子,误以为她是丫鬟。只是,这话怎么看怎么别扭。盛家嫡女穿用之物皆极精贵,首饰一趟都是三两一件的金银货色,谁看不出她身份?文炎敬要说看走了眼,多少有点演得太过。
但如兰信了。她觉得自己遇上了温柔深情又会为她撑腰的理想夫婿。她的世界里,没有冷风,没有利害,只有心头那点熏风小甜。
而文炎敬有那么单纯吗?这男人从见面那天起,心里像有把秤——他清楚哪家姑娘的嫁妆厚,哪家父母能助一臂之力。盛府的姑娘再多,也不过有庶有嫡。墨兰虽然得父亲喜欢,可背后没靠山。反观如兰,一屋子的姨表亲戚皆是朝中名人,她自己的哥哥、姐夫,一个比一个有本事。
文炎敬扮作情根深种,向如兰展露“患难家事”,说自己母亲偏心,兄弟不争气。点到即止,话里行间偷着可怜巴巴。他会在盛家后宅与如兰“私会”,还托人送信。字里行间只写知遇之恩,却满纸两情相依。可真想娶好人家的千金,谁会公然破坏姑娘的名声?男子的名声哪怕受点损伤。女人在盛家那种等级森严的地界,一旦有了点儿绯闻,下半辈子都得搭进去。
如兰想过那些后果吗?明明她见惯宅中争宠,还是轻信了文炎敬的痴情——究竟她相信的是爱情,还是自己的运气?
文炎敬在如兰和墨兰之间斩钉截铁地表示情比金坚,心许如兰。外人只当他能屈能伸,其实细琢磨,却是算计到骨子里。等到墨兰和梁晗千方百计扯上了关系,文炎敬反而松口气,立即给如兰写信逢春闱考功名,回来就提亲。谁说他不是一条老狐狸?
他家里穷,不过就是新科进士,能入赘进盛家,一个“凤凰男”指天发誓要一心一意。旁人这种男人真心可贵。却没人问,他和如兰以后怎么过。
等如兰出嫁,新婚不到月余,文炎敬的母亲和弟弟、弟媳一窝蜂搬来新宅。家里开销水涨船高,如兰的嫁妆按理是她一辈子的底气。到了文家,全成了救济款。连墨兰见了都忍不住嘴碎笑她是赔钱货。
屋里人不少,心思各样。文炎敬面上不动声色,内里却处处依赖如兰。盛紘说过的话像耳边风似的——用女人嫁妆的男人终究要吃苦的。可现实中,撑起家的还是如兰那些随嫁的银票首饰。不靠这点,文炎敬的俸禄如何够吃穿?
怀孕流年的如兰,除了身体里的小生命,还得同婆婆周旋。文母张罗着给儿子纳妾,还挑来一路服侍文炎敬长大的侍女。这种小丫鬟,哪个做夫人的不提防?偏偏文炎敬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等如兰被气得在雨中抱着肚子哭了半天,他才摆出一脸感动去劝娘把人打发了。
彼时彼刻,文炎敬的迟钝跟有心者又有何区别?或许他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很奇怪的一点,如兰娘家庞大,文炎敬做小伏低尚不自觉。他明知如兰的苦处,却只顾着圆自己“好男人”的人设。婆母刁难得厉害,他架不住就出门躲;甚至要靠王大娘子来周旋。可婆母欺辱得更过分,他也就轻描淡写“既然嫌人家姑娘不好,干脆搬出去吧!”让人纳闷,这样的男人算是维护妻子的靠山吗?
文炎敬的温和,不过是一层软壳。不硬顶,却能让一大家子心安理得靠着如兰的嫁妆度日。也不吵不闹,反倒稳得住外人褒贬。相比孙秀才那种明抢如兰,文炎敬这类软刀子,更能让人哑口无言。
再之后,文炎敬仕途渐顺。却也不是彻底稳妥。他同僚送妾,小动作不断,对如兰也不怎么上心。华兰曾半开玩笑五妹夫得让人时不时提醒两句。只是,这种明里暗里吃软饭的男人,什么时候会真正把如兰放在心上?
可是盛府的人,甚至旁观的外人,谁也不能说清如兰到底是运气好还是不好。一朝选了文炎敬,看起来是一桩门当户对的美事,实则连门槛外的野草都不及。
有时觉得,如兰大约能靠自己坚韧的天分撑过风雨。又一想,或许她也在反复问自己当初的选择究竟对不对?盛府的老一辈未必没看出些端倪,可是大局已定,旁人再说也不过是家务事。盛府的门楣,文炎敬借来攀升;如兰的柔情,却变成一大家子的口粮。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这样的局面明明人人都能看得清,还总有人会重复如兰的路。当初盛老太太给长房挑媳妇时,满京城的人都来凑热闹,人人都说要找门当户对的知根知底人家,到底又有几家能真正做到?有钱有权的女人,遇上软饭男,还是会输。
其实如兰的人生没有什么绝对意义的定论,有人唏嘘,有人鄙视,有人叹服她顽强。可是,大家最终都要承认一种现实——
如兰这一生,看似风光亮丽,也不过是别人盘中的一道菜罢了。谁说不是呢!
来源:游客217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