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影视剧中,古代穷人常被描绘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饮食场景也简陋得很。几个人无非围着一个大饼,或者喝着清汤寡水的米粥。
真实的古人真有那么轻松惬意吗?有没有想过回到古代怎么过日子?
影视剧总爱讲现代人穿到古代吃香喝辣,不用干活还能娶美娇娘。
古代日子真有这么好混?
在很多影视剧中,古代穷人常被描绘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饮食场景也简陋得很。几个人无非围着一个大饼,或者喝着清汤寡水的米粥。
这些简单刻画却凸显了穷人内心世界以及对食物的渴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的真实生活与吃食。
除去运气极好的富贵人家和运气极不好的乞丐家,多数古代人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现在我们就来掰扯掰扯普通农家娃的日常,不好不坏的寻常命数里藏着什么门道。
村头农户房里传来婴儿哭嚎,糙布裹着刚出生的娃,布片裂着毛边比旧抹布还扎人。
娃蹬着腿嚎,腮帮涨得通红,旁边留山羊胡的老爹倒咧嘴乐:“瞧这崽子嚎得带劲!”
没有母乳,娃连着几宿没奶吃。
饿得打晃才等到羊圈借来的腥奶,硬灌两口进肚皮,奶碗就让汉子藏在梁上,馋得娃啃着老木床沿淌口水。
长到一岁终于可以吃主食时,却发现入口的不是香甜诱人的稻米,而是糙米糊糊。
转头还得顶着烈阳裹在母亲的背上跟随去干农活。
当婴儿饿的嗓子扯出哭腔拽母亲裤腿时,人直接掰块隔夜的糠饼子,搁牙槽里嚼碎了往婴儿嘴里塞。
混着沙土的糜渣子硌得舌根疼,肠子饿得打结的人哪里顾得上恶心,直直往下咽。
好不容易长到五六岁,学会走路了。到了贪吃的年纪想趁着爹娘不在家做顿好的。
发现稻谷里都是虫子。
无奈只能淘洗干净稻谷生火蒸出满碗白米饭,正琢磨弄点菜配饭,扒着灶沿翻遍每个角落连片蔫菜叶都揪不出来。
爹娘刚一进家门瞅见冒热气的饭碗抄起扫帚就往你屁股抽。
捂着发烫的屁股缩在墙角,看他们抖着手刮走半勺饭倒回瓦罐,添水搅出哗啦响的稀汤。
有听说有钱人家经常去野外狩猎吃肉,因此你也跑去山里去捕杀野兔改善下伙食。
转悠半晌才发现猎户们早把山头薅秃了。
于是你又想到或许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吃上好的,却发现家里根本供不起自己读书。
即使勉为其难上了学习,日常的纸笔消费也让家里承担不起。
随即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
到了十五六岁正长身子骨的年纪却顿顿稀粥能照见人影,肚皮填不饱连带着脑袋越来越迟钝。
由于穷苦人家攒不够买盐钱,容易导致人手脚发软眼冒金星的,最后那点精气神折腾没了,不得不掐灭所有指望。
长大后只能通过老实本分去地主家做个长工然后与同村黑瘦姑娘搭伙过日子。
两家都是穷得揭不开锅的佃户。
等婆娘挺着肚子在土炕疼得打滚,接生婆端着木盆忙活半宿,出来个猫崽大小的黑脸娃。
有重复着同样的人生。你听着屋里细弱的哭声,突然想起隔壁栏里老山羊两天前刚下过崽子。
这就是普通古代人的一生。
影视的过度美化与古代食物来源
在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中,编剧创作时,总会适度美化人物和情节,为保证作品完整性与观赏性,能让观众更易接受和理解故事情节。
可这样的美化也埋没了真实历史中更复杂艰难的生活细节。
所以,即便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了贫困,那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版本,没完全呈现出穷人的艰辛挣扎。
影视剧这种刻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提升了故事戏剧效果,却也让我们忽略了历史中那些真实且令人深思的艰苦生活。
真实的古代穷人生活,比影视作品展现的要困苦得多,他们对食物的渴望以及日常生活的艰辛,现代人根本没法想象。
在真实的历史里,古代平民百姓获取食物主要靠就地取材、自给自足。
他们会捕鱼获取蛋白质,沿河、湖而居的家庭用简易的捕鱼工具,像网和钩,在夏季和秋季捕捞鱼虾,这时鱼虾丰富。
种植粮食作物乃他们赖以维持生计之根本,稻谷、小麦、粟均为常见农作物。
稻谷和小麦简单加工就成了主食,粟常直接煮成粥,能果腹还省时省力。
同时,古代平民百姓会种些蔬菜,像青菜、萝卜。
由于条件受限,往往会选择易于生长且管理简便的品种。
野菜也是重要食物来源,常在野地或山间采到荠菜、马齿苋,这些野菜常上他们餐桌。
他们还养些家禽家畜,比如鸡、鸭和猪,提供肉类和蛋类,只有在重要节日或特殊情况,家禽肉才上桌。
随着历史推进,一些外来农作物慢慢传入中国,像胡萝卜、芝麻以及西红柿。
这些舶来品最初王公贵族享用,价格贵,一般百姓够不着。
可随着时间推移和本土化种植技术推广。
这些外来农作物渐趋普及,得以进入普通农户的厨房,然而穷人接触它们的机会依旧寥寥,甚至只能拾取残余。
碰上极端困境时,古代穷人的生存手段令人震惊。
因为缺乏基本食品,他们竟啃食树皮,甚至吃土度日,真难以想象这般艰难的生存状况。
这些极端行为的出现,往往是食物极度短缺所致。
特别是遇上自然灾害像饥荒、洪水或者旱灾时,粮食生产受影响,满足不了基本生存需求。
食物短缺的背后,或许还跟封建社会阶级分化明显有关。
上层贵族过着奢靡生活,底层平民却被饥饿折磨。
农作物收成不好,土壤贫瘠、耕地面积有限等,致使穷人们的食物来源原本就很紧张,再加上税收和地主的剥削,他们的处境就更糟了。
相比之下,现代社会食物供应充足多样,获取方式也更方便。
不管是在超市买,还是通过网络购物,人们都能轻易获得多种食材。
种类丰富的食品和先进的加工技术,不但让我们能得到健康营养的食品,还大大丰富了饮食体验,满足了更多样的口味需求。
观古人所临之困境,其间差距如此巨大,吾等更能体悟现代生活之便利与优越。
这一差异不光反映在生活水平上,更体现出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
现代社会里,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既多样又便捷,超市是最常见的地方,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肉类、海鲜啥都有。
还能通过网络购物,就算足不出户,也能把全球各地的美食弄到手,方便快捷得让人惊喜。
现代食品种类丰富,随季节变化品种不一样。
不管是热带水果还是北方蔬菜,都能轻松搞到。
食物从制作到加工,再到上餐桌,一套流水线式的操作让它更卫生还更高效。
现代人吃的米面加工得特别精细,不但颗粒饱满,而且营养充足;各种调味料能让食材更美味,科学合理的烹饪办法也能让食物更健康更好吃。
跟古代比,如今的食物不但更精细更多样,获取方式也更方便,用不着亲自动手种植或者捕捞,食品安全还有法律法规监督保障。
比起古代人得亲自动手的那种繁复劳作,现代获取食物的便利性那是明摆着的。
食品种类和加工方法不管是多样性还是技术性,现代社会都强太多了。这种巨大的差距不光体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
反思与未来展望
现代社会中,食物浪费现象越来越普遍了,餐馆里的剩菜、家庭中的过期食品,种种浪费触目惊心。
浪费不仅污染环境,还间接加重了粮食生产的负担,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你怎么看待这种浪费行为?
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食物资源呢?
参考资料:
[1]古人吃饭有什么讲究吗?古代的小孩子有爆米花吃吗?[J].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2010,(07):38-38.
[1]古代的孩子有炸鸡吃吗?他们吃什么肉啊?[J].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2010,(07):40-40.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