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杨真之死看似被藏海设计致命,其实是他把自己蠢死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2 20:58 2

摘要:昨晚看了由郑晓龙导演、肖战主演的《藏海传》的最新2集,感觉被藏海设计致死的杨真的确真够天真的,叫杨真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对他最大的讽刺,还不如叫“杨天真”哈。

昨晚看了由郑晓龙导演、肖战主演的《藏海传》的最新2集,感觉被藏海设计致死的杨真的确真够天真的,叫杨真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对他最大的讽刺,还不如叫“杨天真”哈。

杨真其实就是“佯真”,意为貌似真的。既然是貌似真的,那其本质就是假的。

杨真这种小人其实早就该死了,表面看是被“初试牛刀”的藏海设计致死,是死得其所,其实是他太蠢了,把自己给蠢死了。

-01-

藏海来到京城后,替平津侯解决了驾崩太后的安葬难题,赢得了平津侯的赏识,并被安排进了舍人府。

舍人府就是平津侯笼络人才的一个部门,杨真作为平津侯府的第一幕僚,替平津侯掌管着舍人府。

既然杨真是平津侯的一众幕僚们的领导,又是替平津侯效力的,那他就应该多为平津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可是心胸狭窄的杨真嫉贤妒能,担心有幕僚超过自己,被平津侯重用,而危及到他的地位,就想方设法地处处打压那些能力非同寻常的幕僚,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

藏海的出现和到来让杨真感觉到了危机。所以藏海一来舍人府报到,杨真就想在藏海身上重施故技。

接待藏海的慧剑讲了合人府的规矩后,杨真竟然主动赶来见藏海,又给藏海讲了一些规矩,还假装鼓励藏海好好干,前途无量。

初出茅庐的藏海没有城府,听说幕僚还有机会入朝为官,当场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想法。

进一步证实了藏海的野心后,杨真就开始了他对藏海的打压。

-02-

杨真这个人堪称职场PUA的古代版教科书。作为平津侯府幕僚之首,他深谙“捧杀”之术:对藏海表面笑脸相迎,实则暗藏刀锋。

初见时那句“藏海老弟前途无量”,不过是裹着蜜糖的砒霜;派他修缮祠堂、清点古董,美其名曰是“历练”,实则是在庄庐隐眼皮底下给藏海贴上“庸才”标签。

这种伎俩,像极了现代职场中那些把“重用”挂在嘴边,却把核心项目捂得严严实实的上级。

但杨真最蠢的,不是打压异己,而是把“打压”当成了权力本身。他像守财奴般囤积着平津侯的信任,却忘了权力如同流水,唯有流动才能维系生机。

当藏海凭借堪舆之术破解地宫机关时,杨真非但没意识到这是侯府需要的真才实学,反而将其视为威胁。

这种“宁可错杀三千”的思维,恰如《孙子兵法》所言:“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杨真被嫉妒蒙蔽的双眼,早已看不见侯府真正的敌人是谁。

-03-

枕楼那场鸿门宴,堪称杨真“蠢商”爆发的名场面。他精心设计“美人计+威逼辞呈”的组合拳,却忘了最关键的变量:人性。

当歌姬小枝被红通通的火炭烫得满地打滚时,杨真竟然能狞笑着说出那句“藏海老弟,这姑娘的命可握在你手里”。

杨真或许以为自己在导演一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好戏。殊不知,这场戏真正的主角,是藏海眼中逐渐凝聚的杀意。

杨真犯了一个经典的管理学错误:把下属的妥协等同于忠诚。可他并不懂得,真正的掌控从不是靠威逼利诱,而是靠价值共鸣。

就像现代企业里那些用KPI压榨员工的领导,看似短期有效,实则是在透支组织生命力。

当藏海在地宫中绝地反击时,杨真才惊觉自己培养的哪是接班人,分明是掘墓人。

-04-

杨真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是站在地宫入口对藏海喊出“你该殉葬”。

这句台词的荒诞程度,堪比《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对珊莎说“混乱是阶梯”。他自以为掌控全局,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藏海棋盘上的棋子。

当断龙石轰然落下,杨真在黑暗中声嘶力竭的控诉,像极了那些到死都不明白“为何被时代抛弃”的守旧派。

最讽刺的莫过于,杨真至死都活在自我编织的谎言里。他以为除掉藏海就能保住地位,却不知平津侯需要的从来不是只会内斗的奴才;他以为用“八字相合”的借口能骗过庄庐隐,却忘了上位者最忌惮的就是“不可控”。

就像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写的:“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杨真用三十年光阴兑换的“权力”,最终只换来一支穿心箭。

杨真的故事,就像一面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亘古以来,多数人深陷的“聪明陷阱”。

我们嘲笑他嫉贤妒能,可曾反思自己是否也在用“伪努力”掩盖战略懒惰?

我们讽刺他玩火自焚,可曾警惕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职场内耗?

真正的智慧,从不是算计他人的刀光剑影,而是认清局势的清醒与坦荡。

就像藏海最后对庄庐隐说的那句:“大人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刀,不是只会磨刀的匠人。”

杨真之死,不是死于藏海的智谋,而是死于他对“聪明”二字的致命误解。他以为掌控人心是提线木偶的游戏,却不知自己才是那只被欲望驱使的跳梁小丑。

来源:尔文畅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