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人到中年才懂,冷清秋被金家人看轻的真相,太现实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2 23:13 3

摘要:在整个金家,冷清秋刚刚进门的时候,除了三嫂因为是白秀珠的亲戚,两家有亲缘关系和利益摩擦对其处处挑刺之外,其余的家人,包括金太太和金铨,其实是很看得上冷清秋的,甚至对她处处青睐有加。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是不能既要又要的。

可冷清秋却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

在整个金家,冷清秋刚刚进门的时候,除了三嫂因为是白秀珠的亲戚,两家有亲缘关系和利益摩擦对其处处挑刺之外,其余的家人,包括金太太和金铨,其实是很看得上冷清秋的,甚至对她处处青睐有加。

可是到最后,当事情演变成了几个嫂嫂对冷清秋处处嫌恶,金太太不管事,金燕西的姐姐们冷眼旁观时,我才发现:

走到这一步,其实是冷清秋自己“作”出来的。

冷清秋和金燕西交往的时候,收下的礼品如下:

金燕西搬入落花胡同后,以拜访邻居的名义先送了点心和名酒;后来又以拜师为名向冷清秋的舅舅送了鱼翅酒席;再后来,为了产生交集,他又送了六件绸缎衣服;一双鞋子,只托词是顺带捎给冷清秋的情面;等到两个人真正走到一起后,金燕西又大手笔地请对方看戏的包厢票+看戏回来的酒席;为了给冷舅舅沽名钓誉,送了一幅价值不菲的画;两个人关系更进一步时,价值两千元左右的珍珠项链;订婚的金戒指;给冷清秋的舅舅宋润卿推荐了差事,并主动借三百块钱……

而这,还是不完全统计。

冷清秋还在未曾进金家门的时候,就已经收下了金燕西或直接或变相赠送的这些礼物。

而这,其实就已经惹得频频问询金燕西花钱下落的金太太心里有所不满了,只是碍于金燕西是自己的小儿子,还愿意宠溺,这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金太太不过问,金家的其他人就会也装着不问吗?

原著里,金燕西的三嫂一看到冷清秋新婚后脖子上戴着的珍珠项链,就心生挑拨,连带着大嫂二嫂去抱怨自己的丈夫,自己进门的时候圆明园这种待遇,搞得金家的几个女人就已经向她投去了意味深长的目光;而金燕西的几个姐姐,心中也暗自思忖,自己的弟弟竟然在这个贫家女的身上花了这么多钱,整个家里,只剩下金家的几个男人对此不知所以然。

而这,就是金家人对冷清秋的第一印象:

一个明明贫穷却还自视清高的女人。

而后期,冷清秋其实也自己反思过自己当时的心态:

既要又要的那种拧巴。

“燕西图着接近自己,在落花胡同租下房子,那一番铺张扬厉,真个用钱如泥沙一般。那个日子便不觉得他太浪费,只觉得待人殷勤,终于是让他买了这颗心了。清秋由这里一想,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地嫁了燕西。再论到现在交际场上的女子,交朋友是不择手段的,只要燕西肯花钱,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吧?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凭我这点能耐,我很可以自立,为什么受人家这种藐视?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作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

其实当时自己若是再坚守一点,或许未必如此快的跌入这样的陷阱。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原著里,冷清秋的确有才华。

可是,在真正有才的那些金家小姐眼里,冷清秋的有才,在那一瞬间,其实就成了“小巧,”即便有才,却也不过是卖弄,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罢了。

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很多。

可是,真的有才到聪明绝顶的,千万个人中又何尝能遍寻出一个来?冷清秋自己也清楚,自己的那点才华,还需要再磨砺,也就是金燕西好糊弄,这一点,就连金铨都看出来了。

金家的几个孩子除了八妹梅丽之外,女孩子几乎都出国留洋,信奉的外派教育,在金铨的教导下,国文做诗品鉴方面,其实也根本不差。

只是几个人顾着金燕西的面子,顾着自己的家教,再加上为了跟白秀珠斗气,不愿迁就她的大小姐脾气,这次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冷清秋的存在。

嫁入豪门后,清秋身边的姨太太们终日打牌听戏,爱好诗书的清秋与风气格格不入,她渴望女子的独立,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可是,从一开始就不平的关系,又何尝能有平等的交流?

从一开始,冷清秋选择嫁给金燕西,其实就是一场隐形的投资算计。

金燕西的品行,在她与他交往看见他常与巷子里的咸水妹有交集时,其实就清楚他是个爱玩的纨绔子弟。

“虽然他对于我是二十四分诚恳,无奈他喜欢玩。”

“他是怎样一个随随便便的人,对我却肯那样用心,而且牺牲一切来就我,我不嫁他,哪里还找这种知己去?可是嫁过了,就是这样的一副局势,前途又非常的危险,我这真是自寻苦恼。”

只是,当时的冷清秋对其总是心存幻想,觉得自己结婚后还能借着金家的资源为自己日后上学工作有帮助,对方还愿意看在情面上管自己的就好。

原著里,对于金燕西出去吃喝玩乐包戏子甚至与白秀珠私会这件事,冷清秋是管都不敢管的。

而一个先看轻自己,先把自己在一段关系中放低的人,其实就已经让自己的脊梁弯了一半。

否则,她不会在这段关系中,一点儿主动权都没有。

何况:

冷清秋只是看到了她眼中想看到的东西。

金家的几个太太小姐真的就只知道打牌听戏,不务正业吗?

在金家,其实大嫂和二嫂都有各自的产业,都有各自的底气,只是没有摆在明面上而已。

人人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的她们的情面和背后的底气,谁都不敢说什么而已;而冷清秋什么都没有,却还行事高调的时候,就注定会成为那个被人捏的软柿子。

可以看到的是:

刚开始,至少冷清秋刚到了的时候,金家人对她的到来算是持欢迎态度的。

只是,冷清秋后期在金家做的事情,在这个规矩与体面大过天的家庭里,太过格格不入了。

冷清秋出去想要自食其力,这并没有错,可当她堂而皇之地将这件事摆在明面上的时候,她就错了。

只要人是在不同的环境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

事实证明:

只是冷清秋用了太过高调轰动的方式,将自己架起来,在众人眼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的时候,往往就成了众矢之的。

“自己并不是富贵人家的女子,现在安分守己,还觉不忘本,若跟他们闹,岂非小人得志便颠狂吗?我只要居心不作坏事,他们大体上总也说不出什么坏处来,我又何必同流合污?而且就是那样,也许人家说我高攀呢。”

冷清秋说自己安分守己,可是,无论是出去教学还是她的诗作在报纸上刊登的时候,都闹出了巨大的动静,这又如何能够瞒得住呢?

原著里,到了最后,其实冷清秋自己也后悔了:

“那时以为穿好衣服,吃好饮食,住好房屋,以至于坐汽车,多用仆人,这就是幸福。其实自己实为金钱虚荣引诱了,让一个纨绔子弟去施展他的手腕,已经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了。念了上十年的书,新旧的知识都也有些,结果是卖了自己的身子,来受人家的奚落,我这些书读得有什么用处?我该死极了。”

只是她后悔的是,自己的能力根本拿不下金燕西,自己没有资本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才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等到真的看清自己的处境时,这才悔之晚矣。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