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海和工人们修葺皇陵,完工后,却得知他们要为先帝殉葬,此时,姬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要是太有作为,就会成为另外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藏海和工人们修葺皇陵,完工后,却得知他们要为先帝殉葬,此时,姬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要是太有作为,就会成为另外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是的,藏海的才华让杨真、褚怀明这些人忌惮了,要是藏海逮着机会,那杨真、褚怀明大概率会失去如今的一切。
藏海只是想要取得杨真的位置,褚怀明为何要参与其中呢?
一旦藏海得到平津侯的赏识,挤掉杨真的位置,那褚怀明的位置也岌岌可危,所以,他们俩要抱团取暖,联手对付藏海。
连褚怀明自己也说:“如果杨真真栽在藏海手里,那我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可见,他们的利益是相互绑在一起的。
平津侯也还有一名手下瞿蛟,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就在杨真知道自己要殉葬,一气之下,把平津侯之前做过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都说了出来。
等到杨真就把他们的秘密和盘托出时,瞿蛟就一剑杀死杨真,他射出的那一剑也是为了保护平津侯,那为何要把他推出去呢?还要杀掉瞿蛟而不是藏海呢?
说来,藏海可以逃出皇陵,还得感激褚怀明的神助攻,要不是褚怀明说漏了嘴,藏海纵是在聪明,也难以回天乏术。
藏海进入侯府就是冲着平津侯来的,没有机会见到平津侯,就把主意打到了库单上。
他在库单中突出了雁翎关的重要性,隔空拍平津侯马屁,深得欢心,看到了藏海可利用的价值,这不平津侯就要提拔藏海。
他还特意叮嘱杨真:“要好好帮本侯培养藏海。”这句话让杨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藏海凭着一份库单就可以让平津侯对他夸赞有加,足以说明藏海的优秀,如果藏海真在平津侯面前脱颖而出,那可就没有杨真什么事了。
那杨真、褚怀明就急匆匆的一起商量对策,刚好此时的藏海还解决了皇陵的问题,负责修葺皇陵,那如果藏海一直呆在皇陵不出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嘛。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殉葬的由头,顺理成章,还不会让人怀疑。
但是,褚怀明为藏海颁旨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恭喜你啊,你的八字跟先帝相合。”褚怀明说漏嘴计划还不自知。
马上,藏海就推断出杨真、褚怀明一行人是想将他跟先帝合葬,就马不停蹄地找到高明师傅,让他提前做好准备,来帮忙。
这才能让藏海死里逃生,有机会反败为胜。
如果褚怀明没有说漏嘴,藏海还傻乎乎地去修葺皇陵,那到时候,即使藏海再聪明,没有高明师傅的帮助,就真的有可能葬在皇陵了。
这样一来,那褚怀明一行人的目标就达到了。
权力场中最锋利的刀,往往藏在自己人手里。
02 藏海取代杨真的位置藏海进入侯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报仇。
虽说藏海已经进入了侯府,那如果连平津侯的人都见不到,怎么报这个仇呢?
而且,还有杨真处处使绊子,让他没有机会到平津侯面前晃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取代他。
那杨真又是平津侯面前的红人,深得平津侯的信赖,想要取代,就要干掉他,还不能自己动手,那咋办呢?
那刚好,藏海得知褚怀明、杨真想要让他殉葬,那为何不趁热打铁,让平津侯让杨真殉葬,这样一来,不用自己动手,杨真就被平津侯干掉,而藏海也就有机会取代杨真的位置,一举两得。
所以,藏海在得知他要殉葬时,一脸平静,有种我猜的没错的淡然自若。
在工友们就要认命时,藏海挺身而出,告诉他们有办法带他们出去,可藏海还是低估了人性啊。
褚怀明、杨真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皇陵里设计了暗箭,想要将藏海射死在皇陵中。
要不是工友们用血肉之躯为他筑起一道屏障,藏海恐怕也要葬身于皇陵了。
等到藏海出去后,文武百官大为震惊,质问他到底做了什么手脚。
但藏海坚称自己什么手脚都没动,是他命不该绝,因为他不是那个为先帝殉葬的合适人选,合适人选是杨真。
藏海算准了文武百官看中的是风水,只要他稍稍助力,平津侯就会让杨真殉葬。
果不其然,平津侯让杨真进入到皇陵,而断龙石缓缓落下,让大家都以为杨真就是那个合适人选。
这样一来,就算藏海在略施小计,就能有机会取代杨真的位置,好一招借刀杀人,借机上位的计策啊。
在杨真殉葬之后,藏海还有重重关卡要过,一不小心也会掉脑袋。
在藏海跟着平津侯的马车回府时,平津侯让他给他一个不杀他的理由。
此时的藏海直击平津侯的软肋,分析利弊,其实,藏海也是在赌,赌瞿蛟会为杨真报仇而杀了他。
事实是瞿蛟故意把马车引到侧门,还说这样比较好下手,这全都被藏还说中,成功挑拨了平津侯和瞿蛟。
后来,瞿蛟在皇陵面前公然射杀杨真,这件事情被有心人抓着不放,让平津侯给一个交代,大儿子庄之辅提议把藏海推出去,把脸刮花,替代瞿蛟。
但是,平津侯显然不想这么做,但又不得不在这两者当中选一个,他纠结了很久,最终选择了瞿蛟。
瞿蛟射杀杨真虽为护主,却让平津侯陷入 “纵容下属滥杀” 的舆论漩涡,而藏海此时抛出的 “功高不赏” 论断,恰好击中了他对自身地位岌岌可危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瞿蛟的忠诚反而成为累赘 。
为何平津侯选择瞿蛟而不是藏海呢?毕竟瞿蛟跟着他也已经很多年了,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原因就是:平津侯需要借助藏海的聪明才智,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平津侯是武将,那武将靠什么来打江山呢?就是靠带兵打仗。
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平津侯打了不少胜仗,他的地位扶摇直上,得到一个侯爷的头衔,战功赫赫,位高权重。
那此时,手下的人能不能干也不要紧,能巴结他就好了。
但是如今,平津侯已经鲜少带兵打仗了,也没啥成果来巩固地位,那地位就会逐渐下降,他自己也明白,所以,在练兵场上,有人说他:“风采不减当年。”就被他干掉了。
还有,瞿蛟射杀杨真,平津侯被人抓住小辫子,也足以说明,平津侯的地位摇摇欲坠,远不如当年了。
而且,藏海在马车上说:“侯爷功高不赏。”深深刺中平津侯的软肋,就是说他目前的朝中地位不容乐观。
虽说平津侯有两儿子,但都帮不上忙,大儿子庄之辅看似有两下子,但实则很多事情都要靠平津侯来解决,还很爱贪,经常捅娄子。
而小儿子庄之行就更不用说了,整天花天酒地,只知道花钱贪图享受,毫无帮助。
两个儿子帮不上忙,平津就只能从外面招揽人才,而他也没时间再等,因为有人抓着瞿蛟射杀杨真事件不放,就已经说明了,情况很严重,等不了。
此时的平津侯别无选择,藏海就是他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那就把瞿蛟推出去受死。
之后,平津侯又把藏海升为幕僚长史,还赐园子,还把他叫来家宴上,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平津侯这么做是为了拉拢藏海,让他为自己效命。
杨真最得意时,也没有藏海的这些待遇,是因为杨真那会,平津侯正处于上升期,自会有很多人来巴结他,但现在呢,局势已然不同,他要借助藏海的才华巩固庄家的荣耀,有求于人。
所以说,此一时彼一时啊。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来源: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