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宝寻踪》首播,富大龙表现惊艳,央视涉案剧有新天花板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0 20:30 1

摘要:第二天领头的刘树生(姬他饰)放话,让把失手的燕小五几个人(李泓良饰)的手指给卸了。

央视这回,可真是挖到“宝”了。

一群文物犯罪分子,俗称盗墓贼,刚彻夜行动,失手险些被抓。

第二天领头的刘树生(姬他饰)放话,让把失手的燕小五几个人(李泓良饰)的手指给卸了。

可另一个带头的穆见晖(辛柏青饰)探了个头,把手给留下来了:大过年的,见血,影响财运。

接着就请大家落座吃饭,席间穆见晖来了把狠的说“我自作主张,给加了个菜。”

打开一看,好家伙,一盆土,“看什么,吃呀。”

几个保住手的小弟,只能揣起一块块土往嘴里送,算真实体会到了“泥土的芬芳”?

这么“土”的涉案剧里,我还是第一次见。

要说2025年,也算敲开了涉案剧的大门。

鹅厂端上《棋士》,优酷白夜剧场跟上《沙尘暴》,爱奇艺《乌云之上》《借命而生》陆续有来。

可看多了也有点腻,就不能来点新鲜的?

今在今晚,央视一套新开播的这部《护宝寻踪》,吊起我的兴趣。

涉案剧见多了,但关于文物保护的涉案剧可不多见。

同类口碑佳作《墓道》《惊天动地》都已经是多年前的作品。

央视这次出手,能有惊喜?

主演,白宇帆、辛柏青、王鹤润、富大龙、尤勇智、白凡、李泓良,一股子陕北味。

一看导演,惠楷栋,上部作品《我是刑警》。

再看故事,上来就是汉代帝陵迷局,引出了两代考古、文物保护工作者与文物犯罪团伙之间近20年的博弈。

好家伙,怎么嗅出了反盗墓版《我是刑警》的味道?

首播冲上全国收视第一。

刷完四集,真有惊喜,这部《护宝寻踪》,很可能让沉寂多年的反盗墓题材涉案剧,重新出土,一鸣惊人。

深夜,白鹿原尹村。

一处墓穴正被挖掘中,忽然一阵喧哗,划破黑夜的宁静。

有人操着陕北话大喊,“挖墓的,别跑。”

不跑?不跑是不可能的。就这样,一场深夜追逃,就此展开。

而就在千里之外,我大使馆人员正火急火燎阻止一场文物拍卖。

原来是六件黑陶俑,也就是不久前才从尹村盗来的宝贝,

即将遭遇拍卖。

被盗文物流失海外,当然要追回,可拍卖公司却提出了三个问题,回答不出,凌晨12点准时拍卖:

为啥说,黑陶俑来自中国?为啥说来自秦川?为啥说来自西汉?

文物管理局的领导赶紧找到了当地考古系,但导师昝茂昌(白凡饰)等专家参加研讨会去了,就剩下秦川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方堃等几个人临危受命。

没想到几个小朋友立下大功,一番精准答题,帮大使馆中止了拍卖会。

可由此他们也被卷入这场汉代帝陵迷局。

6个来自尹村的黑陶俑在国外拍卖会上突然现世,文物失窃悬念重重。

黑陶俑真正出处也没找着,在猜测和求证中,他们开始联合文物缉查大队齐大仓(富大龙 饰),与以穆见晖(辛柏青 饰)为首的文物犯罪团伙斗智斗勇。

对决中,一个成熟的文物地下交易链浮出水面,而随着一个亚字形”大墓被发现,一段关于汉太宗兹陵的千年之谜也一同浮现出来。

至此,三个巨大的谜团,挨个摆在观众面前。

谜团一:齐大仓如何追查盗墓贼?

珍贵文化被卖到海外,背后明显有一个地下黑市。

一个文物贩子进入警方视线——华南王。

将陶俑卖给华南王的,正是穆见晖。

事件引出轩然大波,收到风声的穆见晖立刻回去告诉同伙,先别卖了,等风声过去。

而文物稽查大队长齐大仓,则是一边布置抓捕顶风作案的盗墓贼,一边开始推理到底盗墓贼何时动的手?

最后猜到了正月初九,尹村闹社火那天。盗墓贼在尹村附近动的手,鞭炮人生,锣鼓喧天,遮盖了爆炸声。

可这只是推断,现在的问题是:文物怎么流出去的不知道,盗洞在哪不知道,谁干的更不知道。怎么查?

关键时刻,考古队方堃提供了新的思路:只要找到盗洞,就能倒推文物年代。

结果两方合力,还真把藏在尹村的盗洞挖了出来。

可盗墓贼到底如何行事的?

这一点,现在谁都无法确定。

谜团二:千年汉代帝陵之谜,怎么解?

虽然方堃提供了大胆猜想,认为尹村的这出墓穴可能是不为人知的高等级汉代帝陵。

可接下来的文物勘测,把所有人都搞蒙了。

挖掘上来的两件文物,相差数百年,一个晋朝文化,一个汉代文化,这又是什么情况?

考古队只有展开深入田野勘探,通过地表建筑、出土文物、文献记载等一系列科学佐证,将碎片化的线索一点点拼接起来,揭秘历史真相。

方堃更是连《晋书》都用上了,可这千年疑冢是不是汉太宗的墓?

文物中自相矛盾之处,又该如何排除?

谜团三:幕后的大手,属于谁?

文物失踪之谜,只是揭开盗窃案一角。

不难发现,这桩窃案,不寻常。

一切的背后,似有一双无形的大手,一直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表面看,将文化卖给华南王的,就是穆见晖的盗墓集团,可看得出,他们内部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老大刘树生,一直在暗地里查穆见晖。

对于穆见晖暂时收手的建议,更是置若罔闻。

这场窝里斗,谁能笑到最后?

盗窃集团的内斗,能否为齐大仓的追查,划开一道口子?

这一切,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一个千年帝陵,三个谜团。

不仅是警方、考古队和盗墓贼,作为观众,我们也被带入到这桩护宝寻踪连环案中。

悬疑不是这部剧的关键,丝丝入扣的推理进程才是重点。

虽然考古、反盗墓不像命案那么刺激,但推理的链条却环环相扣,抓捕过程也十分硬核。

整体风格,透着一股《我是刑警》式的真实,粗粝,紧凑,就凭这些,就堪称得上国产涉案剧中少有的质感。

这场寻踪,我是寻到底了。

02、好演员归位:富大龙自然,辛柏青反差,这个男九号又要火向全国了

相较而言,《护宝寻踪》的质感,是很到位的。

各种堪舆细节、反盗墓场景,让人沉浸感十足。

不过,更厉害的,是剧中的几位演员。

我们先说说辛柏青。

一部《人世间》,让辛柏青成了儒雅知识分子角色的代名词,也让他的演技被大众看到。

可谁曾想,到了这部剧,直接化身大反派穆见晖。

这是个什么人?表面儒雅随和,实则是操控文物黑市的反派大佬。

就想问,谁家盗墓头子长着国泰民安脸啊?

这个角色,身上带着一丝文人气质,为人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全面,虽然野心勃勃,却也处事分明。

但又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匪气。

一句“帝王将相的宝贝,咱看上啥拿啥” ,霸气外露那这一秒直接暴露恶人本恶。

还有挑衅警方的瞬间变脸,直接把正邪对决的张力拉满。

总之,辛柏青就是有这种本事,他演啥,就是啥,他演穆见晖,就是文物犯罪分子穆见晖,绝不会让你联想起《妖猫传》中的李白,纪录片里的王阳明。

同一张脸不同面貌,都在短短一刹那的眼神变化里,这也正是辛柏青演技的细腻之处。

除了辛柏青,富大龙也值得表扬。

从《大秦帝国》中的嬴驷,到《隋唐演义》中的杨广,富大龙的演技有口皆碑。

但《我是刑警》中,他饰演的西北警察多少有点用力过猛,没想到他是哪里跌倒哪里再支棱起来,还是惠楷栋的作品,还是演的警察,甚至还是一口陕北话。

这次怎么样?对味了。

睡得懵懵懂懂接到电话,一揉眼睛半梦半醒布置抓捕,让把现场重新还原,直接给盗墓贼来个瓮中捉鳖。

分析案情,也不再有《我是刑警》的刻意了,每句对白说的都那么自然,就像真是这片土地上长大的。

当富大龙表演不端着了,角色也就对味了,而一个正常发挥的富大龙,那还能有错?

最后,也是开场演技最亮眼的,实力派演员李泓良。

《我是刑警》中,他演的开局一场审讯戏就把观众震住的宋小军。

这次饰演的燕小五,不抢工资了,改盗墓了。

一个灰扑扑的出场,我差点以为他是专业的。

后来事情黄了被老大逼着吃土,眼神里明显带着憋屈和心虚。

而大口吃土的戏码。一看又是个狠人。

这号人物,你要说身上没点事儿,那我还真不信。

除了这三位外,其他演员的发挥,也都可圈可点,还有种看《我是刑警》番外篇的惊喜。

比如白凡饰演的考古专家,就很有意思。虽然职业变了,可那种专业严谨,和《我是刑警》 曹忠恕简直一个样。

还有喻恩泰饰演的外交人员,正气凛然的秀才见过嘛。

杨新鸣一出场,瞬间让我回到《墓盗)。

尤勇智一出来,就像是《山海情》的大有叔又来了。

总之,从主角到配角,《护宝寻踪》演员的强,是全方位的。

这也让人对它后面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这几年我们看过的涉案剧,太多了。

但说实话,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特别是今年,多半是大尺度重案开局,接着以案件的猎奇,揭开人性灰度。

但碰上《我是刑警》导演惠楷栋,还真不一样。

反盗墓题材,写实手法,摒弃盗墓题材常见的奇技淫巧,聚焦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

至少三个区别于一般涉案剧的特点,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是以反盗墓题材的现实感,取代盗墓题材的猎奇。

是的,观众终于等来了一部讲述保护文物的剧。

护宝寻踪,也有关于风水堪舆的段落,但角度和盗墓题材是反着来的,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文物。

剧中也出现了黑陶俑、唐三彩天王俑、极简天青釉等国宝,但视角也不再是猎奇,而是带着对国宝的敬意。

剧中陕北地下的千年文物重见天日,每一道裂痕、每一抹釉色,都藏着文明的密码。

这种设定也跳出了传统盗墓题材的冒险格局,回到涉案剧“猫鼠游戏”的框架,让观众看到的也不仅是破案过程,更有千年文化寻踪。

其次,是“护宝纪实”的创作雄心。

从故事跨度看,横跨20年,几乎要赶上《我是刑警》。

剧中方堃、雒青为代表的青年考古学家们扎根土地,在艰苦的工作中守护国家瑰宝。而以齐大仓为代表的文保工作者,与文物犯罪团伙们周旋较量,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源于对脚下这些宝贝的深沉热爱。

剧中许多剧情都是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来。比如“亚字形”大墓的发掘、黑陶俑跨国追索等。

主创团队还深入陕西陵墓遗址实地调研,邀请壁画揭取、文物修复专家指导拍摄,确保考古流程的真实性。

比如剧中挖墓的贼,土一铲,坑一炸,不管墓穴保存如何,只管捡值钱的带走。

而文物保护者,却是小心翼翼挖开覆土层,一点点扫开浮土,只为完整保护历史和文物。

故事以二十年时间跨度,其实也无形中见证了20年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变迁。

故事也不是聚焦某个个体的英雄,而真正有效地呈现一个职业,输出一种精神。这份纪实呈现,才最动人。

最后,是涉案元素和反盗墓题材的融合。

剧集是文物保护题材,也是涉案剧,对“黑”和“白”,有清晰的界定,只是富大龙代表的警察对抗的,是辛柏青代表的文物犯罪分子。

这种奇妙融合,也让剧集脱离了常规犯罪剧常见的“猎奇感”,转而带出了强烈的陕北平原的生活感。

也带来了一幅关于文化保护真实动人的浮世绘。

剧名《护宝寻踪》,其实就概括了整部剧的全部。

涉案剧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关于国宝、时代与命运的故事。

放出4集,好戏,才刚刚开始。

就像《我是刑警》一样,这部剧也缺乏市场上大尺度涉案剧的猎奇元素,没有碎尸没有深夜屠夫,但《我是刑警》也早就证明,观众并不是只爱大尺度。

要打动观众,其实就一个条件,你得是真宝贝。不用叨叨,观众自会来寻你。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