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玲姐,专注于影视剧评论。点击右上方“关注”,持续为你带来《大宅门》原创剧评。今天是第32篇。
我是玲姐,专注于影视剧评论。点击右上方“关注”,持续为你带来《大宅门》原创剧评。今天是第32篇。
喜欢该剧的友人们,可以一起讨论呀!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白景琦的长子白敬业,却是一个游手好闲、吃里扒外、沉溺于吃喝 嫖 赌的败家子。
最后他因为偷家里地窖里的珍藏时,被父亲几声大喝而吓得心脏病发作、吐血而亡。
白景琦只是愣了几秒,叹息了一句,眼里更多的是无奈,而不是丧子的悲伤。
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白敬业贪得无厌的结果。
杨绛先生曾说:
“你知道人生最大的烂牌是什么吗?
不是家里有多穷,也不是家外欠了多少债,
而是父母给予一个人的悲观,自私,冷漠和自我嫌弃。
儿时的环境所造成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有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这里没有为白敬业洗白的意思。
但从他的一生故事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了,白景琦在对待儿子时的一些问题。
初见嫌弃
第一次相见,白景琦对儿子的态度就让人咋舌。
在生下来就不会哭、秉性刚硬的白景琦眼中,四岁白敬业的胆小、被他吓哭的表现,就是“没出息”。
他恼火地把孩子推向黄春:“什么玩意儿,哭什么你!”
等孩子被哄好出去时,作为爸爸的景琦还斜了一眼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一个初见亲儿子的父亲,说出来的话吗?!
全是厌烦、奚落,没有一句夸奖,满眼的嫌弃,看哪哪不顺眼。
他不知道,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准确接收到交流对象的情感表达。
这种恐惧、不安、自卑,从那时起就深深地留在白敬业幼小的心灵中。
这场戏,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有如”草蛇灰线“一般,埋下了白景琦父子关系的伏笔。
“这是个什么东西”也仿佛宿命般的一语成谶,奠定了白敬业一生的基调和走向。
父亲的专制
其实白敬业并不是生来就那样不学无术。
他曾是北大国文系毕业,也是当时的高材生了。但这些在白景琦眼里却算不了什么。
白景琦需要的是他子承父业,于是硬生生剥夺了他的爱好,赶鸭子上架。
白敬业制药少两道工序,克扣细料确实不对;但也因他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父亲的白景琦呢,却只想着树立自己的威严,保住白家的名誉,严苛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惩罚白敬业。
却压根没有想到自省,更没有考虑儿子的自尊心。
安排白敬业去安国办药兼学习,白敬业压根不像当年的他,不仅游手好闲吃喝嫖,还赌博输了十几万的银子。
被赎回后还不以为然,继续抽大烟。
摊上这样的败家儿子,白景琦气不过,直接打断了白敬业的一条腿。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白景琦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专制,用暴力粗暴地解决问题。
看似是父亲的威严,实则是教育的失职。
儿子的期待和堕落
对白景琦这个父亲,白敬业其实是很崇拜的。他一直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和承认,可他的努力,父亲压根看不到。
曾经国外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每天对几盆同样长势的植物,分别说不同的话,有鼓励的,有批评的,有谩骂的,看看最终植物有什么变化。
试验结果出来,每天受到鼓励和关爱话语的植物,长势最好;
而每天接受谩骂的植物,最终叶子枯黄,长势差了很多。
植物尚且如此,人呢,更是需要关爱和呵护的。
白敬业曾经“东施效颦”,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就因为白景琦说过钱是王八蛋。
虽然很可笑,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白敬业模仿他的样子,得到他的认可。
青年白敬业先是沮丧,后是迷茫,他得不到父亲的爱和引导,就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最终选择了破罐子破摔。
白敬业的可悲
白敬业一生几乎没做过好事,但大坏事他也一件都没做成。
虽然差点交出了秘方,好在因他胆子小,怕父亲责骂,又把秘方给骗了回来,没造成大损失。
他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他只是一个自私懒惰、贪婪无知、趋利避害的普通人。
一辈子打着精明的小算盘,只想过安稳的小日子。
但在父亲的光环和严苛要求下,最终活成了一个笑话。
眼看白景琦在牢里被日本人打得昏迷不醒,白敬业反而灾乐祸:
“横啊你,你倒是再横一回试试?”
气得田木都骂他比汉奸还可恶。
这处剧情,把白敬业胆小、无赖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一直畏惧父亲的威严,不敢表现自己的不满,只有确定白景琦昏迷不醒了,他才敢对着他爹发泄几句。
既可恶又有点可怜。
他在父亲面前和长大的儿子面前,从来都是畏畏缩缩的。
但只要看到白景琦与白占元杠上了,他就在一旁看热闹,偷着乐。
这是他对爷孙俩唯一的反抗方式,又怂又欠揍。
白敬业的可悲在于,从小长在福堆里,肩负着家族的希望,却没有经历过任何生活的磨难和历练。
他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无限放大了父亲的洒脱和玩世不恭,却不得其精髓,所以最终活成了不受待见的败家子。
如果你刚好看过《大宅门》这部经典电视剧,有任何想说的话,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呀!
(玲姐原创,抄袭必究!)
来源:玲姐的影剧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