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人家:(八十二)前途无望调入铁路,不怀贪念补上收条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7 18:09 2

摘要:二女儿的三年承包期眼看到了。她正考虑自己下一步要不要继续承包时,这天上午九点钟,她突然接到了当地铁路分局组织部的一个电话,让她马上去他们那里一趟。

二女儿的三年承包期眼看到了。她正考虑自己下一步要不要继续承包时,这天上午九点钟,她突然接到了当地铁路分局组织部的一个电话,让她马上去他们那里一趟。

二女儿觉得很意外。她电大毕业前想调到铁路去,结果时机不对,没调成。这次难道同意了?那小郑也在分局组织部,他为什么没和自己说呢?

铁路分局离她们厂不太远,骑自行车十多分钟就到了。

进了分局大院,一大片设计朴素端庄的六层楼房进入眼帘,尽显铁老大单位机关的庄严和气派,这是她们一个小食品厂无法比拟的。

她上了三楼,发现整个楼层全是组织部的。她进了约定的办公室。一个高个中年男干部接待了她。他自我介绍,说他是组织部组织组的组长。

组长给她端过一杯水,笑着说:“听说你想调进铁路来,为什么。”

二女儿说自己在电大时,学的是党政管理专业,因此想干专业对口的工作。然后,这位组长又问了问其他有关方面的事。

最后,组长拿出几页稿纸和一支钢笔,又看看办公室墙上的电子表,说:“现在整10点,你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一篇2000字的个人自传,到11点时,准时交卷。”说完,他就坐一边忙他的去了。

二女儿看看稿纸,一页300字,2000字要写7页,就是抄现成的一小时也挺紧张,根本就没给她打草稿的时间。

于是她先在一张纸上拉了几个提纲,然后就开始写。

因为天热,这个办公室的门大开着。

组织部的男女干部们听说小郑的家属来进行面试、考察,都趴在门口来看,门口挤了一堆人。后来门口站不下了,就都挤进来,把二女儿围在中间看。有的想看看二女儿写的怎么样,竟把脑袋伸了过来,挡得二女儿自己都快看不见稿纸了。

这时,小郑见这个办公室人这么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过来看。他一看才知道是自己的媳妇正在接受测试考察,于是掉过身走了。

办公室的人越来越多,人声嘈杂。二女儿抗干扰能力还挺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在差5分11点时写完了自传交卷了。

那位组长让她先回去,说有事再通知。

二女儿回去后,不知分局组织部对自己写的自传评价如何,心中有些点忐忑不安。

等到12点半,小郑终于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说:“他们今天叫你,我一点儿都不知道。”

二女儿急着问:“他们没说我写的怎么样?行不行?”

小郑自豪地说:“我媳妇写的能赖了?组长说你脑子反应挺快,文章也没说的,语言流利,结构紧凑,一看就是老手。”

二女儿又问:“你们那儿的人字写的都特别漂亮,没笑话我的字不好吧?”

小郑说:“说了,说你的字自成一体。和别人照字帖练出来的不同。”

她们俩都笑了。

过了几天,组织部电话通知,说:“经分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同意你以干部身份调入分局,请把你的档案材料送到织织部进行审核。”

二女儿原来一直盼望调到铁路,现在真要调呀,她又心中十分矛盾。毕竟在这个厂里待了二十多年了,自己也从18岁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中年人。如今真要离开,心里却又十分不舍。说实话,她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离开。

现在,她对厂里的管理已经驾轻就熟,虽然难干,但是觉得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可是放弃这次调入铁路,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她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于是她再次到局机关去征求那里干部的意见,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她先找了局办王主任。王主任说:“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千万别错过了。以后,你在厂里也干不成了。”

“为什么?”二女儿吃惊地问。

王主任说:“以后,国有小企业要么卖给私人,要么关门。你们厂的土地将来要卖给房产开发商建住宅楼,厂里的工人干部都要下岗。你趁这机会赶紧走吧。不走,将来也得下岗。这事,我只和你一个人说,你回去后可千万别再跟别人说。一切还都要以正式通知为准。”

二女儿又到了局科技科,见一位熟悉的老大姐在,就进去坐了会儿,探听以后企业发展的方向,老大姐说:“发展啥呢?以后这些企业恐怕都在不住。”二女儿说自己想调到铁路去。老大姐说:“那赶紧走吧,现在走正是时候。另外,这儿还有你的一份技术档案,就是你经济师的档案,你一并儿带上吧,你调走后,放这儿也没用了。”

二女儿从商业局机关出来,如遭重锤,脑子里“嗡嗡”地想。她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来,干得红红火火的国营企业说放弃就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她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调入铁路企业。

笫二天,她来到厂里,刚开办公室的门,只见外面进来六个大男人。她一看是内蒙食品厂给她们送腐乳的人,就赶快招呼他们坐下。

那几个人坐下后,有一阵儿谁也不开口。

二女儿觉得有点儿奇怪。过去他们送货,只有司机和业务员两个人,这次为什么来这么些人?而且坐这么长时间谁也不说话?

于是,她问:“有什么事吗?”

那个业务员犹犹豫豫地问:“我给你们送的腐乳有6万块钱了吧?”

二女儿一听,心里想:明明是12万的货,怎么说是6万呢?她立刻明白了,说:“你们是不是把我给你们写的收条全丢了?”

那个业务员又犹豫了一下,说:“是的。”二女儿又问:“从你们厂的出库单也能查出来。”

那业务员又说:“我们没有出库单。现在没办法查。”

“出门证也没有?”

“没有。”

二女儿心想,这企业管理的太差劲了,竟然连出库单,出门证也没有。如果自己只承认他们给送了6万的货,那另外6万块钱自己装口袋里,谁都不知道,而且也没处查。自己每月工资才120元,6万块可真是巨款呀!

但是,她又想,自己一辈子没干过一件亏心事,这次也一定要经得起这巨大财富的诱惑。

于是,二女儿对他们说:“你说错了。你们给我这儿送的不是6万块钱的货,而是12万。”

“啊?”那几个人都愣了一下。

二女儿又说:“每次你们送来货,我除了给你们打收条外,还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我按照我的记录,再给你们把收条全补上。”

那几个人一听,非常感动,说:“真是碰上大好人了,太感谢了!我们还以为这些钱要不回了!”

于是,二女儿按照自己笔记本上的记录,重新给他们补写了收条。他们以后凭这些收条向厂里进行财务结帐。

经过半个多月的忙乱,二女儿终于把调动手续全办完了。

当她最后离开厂子时,不由地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留下了她最美好的青春,这里有她曾相处多年的工友们,老师傅、老大姐们。她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最后竟蹲在别人看不见的墙角处尽情痛哭了一场。

来源:槐姐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