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过《小巷人家》的都知道,珊珊因为后妈张阿妹改了志愿,去了中专,从此和图南没有了后续。珊珊被篡改志愿也成了整部剧的一大遗憾,她的命运也由此被改写。试想一下,如果珊珊的志愿没有被改,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中,最后考上了大学,是不是她就可以如自己所愿?和图南在一起
看过《小巷人家》的都知道,珊珊因为后妈张阿妹改了志愿,去了中专,从此和图南没有了后续。珊珊被篡改志愿也成了整部剧的一大遗憾,她的命运也由此被改写。试想一下,如果珊珊的志愿没有被改,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中,最后考上了大学,是不是她就可以如自己所愿?和图南在一起了呢?
假设,珊珊没有被篡改志愿,考上了一中。大家都知道,宋莹拿出了自己想买电视的钱给黄玲,为的就是让图南能有一辆自行车方便上下学。这一幕还成为了本剧中最经典感人的剧情,最后,黄玲还是用自己的嫁妆缝纫机给图南换了一辆自行车。说明那时候的高中学费,生活费都是非常贵的。
如果珊珊考上了一中,吴家必然要出一大笔的学费和生活费,那问题来了,老吴和张阿妹,愿意出这笔钱吗?哪怕他们愿意,他们有这笔钱吗?吴家有三个孩子要养,还有夫妻双方的老人,老吴和张阿妹的工资也就算勉勉强强能凑活。
老吴如果愿意给自己的亲闺女花钱,那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张阿妹会愿意把家里的大部分钱投在珊珊的身上?而且我们也不能道德绑架张阿妹,小敏是张阿妹的亲生孩子,尚且用指标也只能读一个中专,却要举全家之力去托举珊珊,我相信正常人都不会选择。
如果老吴真的去托举了珊珊,估计张阿妹也不会让家里再安生了,本来就是重组家庭,偏心是肯定存在的,表面的平静,都是通过家里愿意牺牲权益的那个人换来的。
所以珊珊的高中注定是没办法像图南一样,安安稳稳的念完的,况且那个时候高中是没有保障的,不分配工作,也没有什么奖学金,助学金。所以其实珊珊的志愿改不改,现实条件都在那儿,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林工当时就说的很对,如果不能负担起珊珊的生活费和学费,就不要过多的插手别人家的事。
珊珊,其实在高考改革后是有机会考大学的。那个时候珊珊听到一个消息,还特意去问了庄老师,听说中专下乡教书五年后可以重新参加高考上大学,庄老师还鼓励珊珊去积极参加高考。可那个时候珊珊,心里已经开始惦记起现实的问题,就是钱,房子,弟弟的未来。
小敏曾经和珊珊说过一句话,学历换不来金钱。珊珊默认了,小敏因为没有进棉纺厂而去了洗发廊,反而挣到了钱,活的也比较轻松,对读书也没有执念。珊珊同时知道了刘副厂长的儿子刘健对她有意思,打起了宋莹房子的主意,让她彻底熄灭了想要参加高考的心,后面反而专注于如何给小君争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珊珊上不上高中?其实,从家庭条件,家庭环境都能看出来, 整体来看,其实珊珊这个角色是非常努力上进的,在那个年代,其实珊珊已经争取到她最好最好的结果了。不仅刘健非常的喜欢她,而且还有公公是厂长的特殊身份,也算是有权势的人家了,还给珊珊把工作调动到了城里,夫妻俩双体制内,放在现在,这不是小县城妥妥的顶级存在嘛!所以其实珊珊上不上一中,后面看其实遗憾皆有可循。
如果说珊珊考上了高中,上了大学,那又会不会和图南在一起呢?我觉得也不会。老吴和张阿妹的重组家庭,首先黄玲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黄玲喜欢珊珊,但是珊珊的家庭,她不会接受。珊珊的家庭算是比较复杂了,不仅有小军还有小敏,人口多关系杂乱,事情也会多。做了一辈子的邻居,张阿妹什么样的人黄玲最清楚,所以俩人是成不了的。林家都算是高攀了庄家,又怎么会选择吴家呢?所以这一条也不会成立。
来源:外乡浏动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