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都市女性情感剧《亲爱的仇敌》在腾讯视频萤火单元上线,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和对女性复杂生态的关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它并未试图营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女性乌托邦,也非简单输出某种既定观点,而是以对当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冷静观察与多面呈现,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身处“围城”
导读:《亲爱的仇敌》不仅描摹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女性关系图谱,更通过对个体在“围城”中挣扎、在裂缝中汲取光芒的细腻刻画,引发大众关于“她力量”的广泛讨论。
文|黎河
“这剧简直演我日常!终于有不悬浮的都市女性剧了!”
“罗曼和陈凯西之间的相爱相杀,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亲爱的仇敌》撕开了多少体面,直戳人心深处的焦虑与渴望,太真实了!”
近日,都市女性情感剧《亲爱的仇敌》在腾讯视频萤火单元上线,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和对女性复杂生态的关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它并未试图营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女性乌托邦,也非简单输出某种既定观点,而是以对当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冷静观察与多面呈现,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身处“围城”之内,既被困扰又闪烁着微光的“她”们。
被困住的“精致囚鸟”,
是名利场下的“她”困境交响曲
《亲爱的仇敌》开篇,便以一场精心策划又意外频发的宴会,将罗曼与陈凯西之间长达数年的“暗中较劲”猛地推至台前。这不仅是个人意气的交锋,也初步勾勒出女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下面临的普遍困境,描绘了都市女性在看似光鲜的表象之下,可能共同面临的整体性焦虑与个体化内心挣扎。
事业已小有成就的编剧罗曼,与周慕孙的关系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起伏:从在肯总面前被周慕孙巧妙维护、他细致入微的照顾,两个人情感升温乃至亲密接触;转瞬之间又因陈凯西被周慕孙利用一事而爆发激烈争吵颇显狼狈。罗曼在这段关系中对“势均力敌”的期盼、对情感的投入以及最终遭遇的算计和冷遇,都折射出现代女性在情感世界中,既渴望真诚又不得不警惕的复杂心态。
身处“豪门围城”的陈凯西,她的职场尝试则更显其“囚鸟”之困。当她满怀期待地在周慕孙公司重新开启职场之路,希望能“找点事情做,实现自己的价值”,却未料自己已成为周慕孙商业策略中的一环。当丈夫陈勉因此勃然大怒,她在家庭中遭受丈夫的严厉斥责,最终在维护家庭表面“和平”与个人职业追求之间,不得不选择了辞职。这场短暂的职场经历暴露出传统婚姻模式下女性个人价值实现的现实难题——她的追求轻易便可能被丈夫的商业利益和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所左右,正如早前,即便她对丈夫的情感倦怠有所不满,也长期选择隐忍。
而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钟倾城,则更直接遭遇了赤裸裸的行业倾轧。通告被无故调整,对戏时被一线影星丽娜屡屡责骂、肆意贬低演技,甚至被冷落一旁。这种职场压力与不公,暗示着钟倾城的遭遇,是许多在权力结构中相对弱势的年轻女性在初入职场时可能面临的真实境遇缩影,她们的才华与努力,在复杂的人际网络和不对等的权力面前,施展空间往往受到限制。
当过往许多“大女主”叙事因过度理想化而显得“悬浮”时,《亲爱的仇敌》凭借对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清醒洞察与复杂呈现,迅速捕获了观众的共鸣。究其原因,剧集所呈现的正是当代女性在家庭、职场、情感等多重身份与社会期待的交织中,其“能动性”与“受困性”并存的真实写照。当罗曼与陈凯西因后者在周慕孙公司任职一事发生的争吵,更将闺蜜间因信息不对称、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信任危机与情感裂痕摆上台面,使得这份“困境群像”更加贴近生活,也为观众对角色命运的理解与共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轻喜剧外衣裹住深层隐喻,
在裂缝中生长出力量
在深刻揭示困境的同时,《亲爱的仇敌》更着力于凸显女性在重压之下所迸发出的坚韧生命力与“野蛮生长”的姿态。它试图传递,即使身处逆境,向上的力量依然可以从最深的裂缝中迸发。
剧中的女性角色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也不是沉溺于抱怨的“怨妇”,她们带着各自的缺点与伤痛,在生活的磨砺中展现出令人动容的抗争、求索与自我救赎的努力。
罗曼在与周慕孙的关系彻底破裂后,尽管内心痛苦,但并未长时间消沉。当她得知钟倾城被剧组刁难,立刻联系并偕同旧识江导前去探班,运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巧妙地为钟倾城解围——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她的义气与处事能力,更展现了她在自身情感受挫后,依然能保有对他人处境的共情与积极行动的体现。
而陈凯西的“生命力”则以一种更为内敛和贴近多数普通人的方式展现。尽管她的职场尝试因丈夫的干涉而迅速告终,但她最初的愿望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寻求改变的信号。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蕴含着一个长期被家庭生活所围绕的女性,试图重新找回自我价值、链接外部世界的渴望与内在的韧性。
钟倾城在面对丽娜的百般刁难和刻意挤兑时,虽然倍感委屈,但并未轻易放弃。在江导的巧妙周旋和罗曼的暗中支持下,她努力调整表演状态,试图抓住机会,最终也赢得了导演对她看法的转变。她与罗曼坦诚交流自己因肯总而遭到丽娜针对的经历,也显示了她直面困境的勇气和对友谊的信任。
《亲爱的仇敌》并未止步于对困境的白描或对个体努力的简单呈现,其更具价值的探索在于,它巧妙地捕捉了女性在这些裂缝中“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并将剧中诸多看似日常化、甚至略带轻喜剧色彩的冲突——例如罗曼与周慕孙之间那些充满算计与反算计的“过招”,陈凯西在家庭与自我间的笨拙平衡,钟倾城在剧组遭遇的种种——转化为对普遍性困局的深层隐喻与解构。
更重要的是,罗曼打破“第四面墙”的旁白,更赋予了剧集一层独特的自省与反思维度,仿佛是角色在与观众一同剖析这场人生的“局”,冷静地审视着周遭的际遇与自身的选择,这种叙事手法无疑也增强了剧集的思辨色彩。
超越“雌竞”迷思,
在“接纳”中重塑女性力量
在女性题材创作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亲爱的仇敌》在叙事策略与价值取向上也展现出积极的创新意识,力图超越传统框架,为“她故事”的讲述注入新的活力与深度。
一方面,剧集致力于解构单一化的“雌竞”或理想化的“姐妹情深”叙事。罗曼与陈凯西之间“既相爱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关系,在第九集中因陈凯西入职周慕孙公司一事再次受到严峻考验。罗曼的直接指责与陈凯西的委屈辩解,将闺蜜间长期积累的微妙心态所引发的矛盾推向高潮。
然而,冲突之后陈凯西主动示好、罗曼内心五味杂陈的情节,又预示着这段友谊的坚韧与修复可能,呼应了她们从第一集宴会风波到共同应对陈凯西婚姻危机的诸多过往。这种真实、多维、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女性友谊图谱,有力地打破了以往作品中对女性关系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剧集在人物塑造上追求“去标签化”与“去光环化”,赋予了角色充分的人性复杂度。即便是如罗曼这样清醒独立、言辞犀利的女性角色设定,也会在与周慕孙的关系中经历从甜蜜到被算计的痛苦,也会在友情中因误解而口不择言。周慕孙也并非全然的“工具人”或扁平的“反派”,他对病中罗曼的细心照料与他商业上的精明算计形成了复杂对比,使得这个人物更具讨论性。
而看似依附于婚姻的陈凯西,也在绝境中一步步显露出内在的韧性与寻求改变的勇气。这种对人性光明与幽暗并存状态的尊重与细致描摹,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更加立体可信,避免了人物塑造上的“悬浮感”。
《亲爱的仇敌》以对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洞察与复杂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观照现实的棱镜。它不仅呈现了女性在“精致牢笼”中的挣扎与迷茫,更以饱满的笔触赞颂了她们于裂缝中求索、在困境中生长的坚韧生命力。
对于行业而言,这部剧的价值并非在于展现一个预设的、不痛不痒的“口号式正确”,或是提供一套解决所有问题的完美方案,而在于它勇敢地将当代女性所面临的真实议题——那些充满矛盾、难以简单定义却又普遍存在的焦虑与渴望摆在台前,通过鲜活的人物和跌宕的故事引发广泛讨论。它在努力推动女性叙事向更深邃、更多元的维度拓展,鼓励创作者勇于触碰真实的人性幽微与时代症候,去书写那些不完美却因此更加动人的“她”故事。这种努力,无疑将为整个行业的创作生态注入思考的活力。
来源:影视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