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终于摆脱「国产十八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6 23:35 2

摘要:很少有这样的电视剧,能直指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将情、法、现实都放在一个天平上,让观众亲自去挪动这些砝码——

2014年的云海市。

四个人影,闯进一座烂尾楼里。

时间过了5分钟,或许,更长。

突然,一个黑影闪过。

散落的试卷与一条15岁的生命,一同无声地坠落。

凶手很快被抓到了。

坐在法庭上,带头的凶犯因为故意杀人只判了8年。

究其原因——

他还只是个孩子。

最近,腾讯上线了一部让人“乳腺不通”的电视剧。

不是它“烂”,气人。

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

无尽的尽头

Sir花了一个假期的时间看完。

一会,义愤填膺——

一会,又陷入沉思——

很少有这样的电视剧,能直指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将情、法、现实都放在一个天平上,让观众亲自去挪动这些砝码——

让你判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01

如果想在这部电视剧里,找悬疑剧的爽点,或是“仇者痛,亲者快”的故事,那Sir劝你还是放低预期。

因为在《无尽的尽头》(下略为《尽头》)里,有太多迫不得已了。

林之桃(任素汐 饰),云海市检察院负责重刑案的检察官,这一天接到了一件案子——4.24三少年杀人案,被害人张文轩被黄家旺等三人逼迫,从高处坠楼身亡。

逼迫对方跳楼的证据,有。

检方从带头行凶的黄家旺(周思羽 饰)手机里,发现了他对张文轩诸多施暴、进行人身侮辱的视频。

光对被害人肢体暴力,黄家旺还并不满足。

他还起了杀心。

这并不是玩笑话。

在张文轩跳楼后,李晖发现其还有生命迹象,准备拨打120电话时,被黄家旺摁了下来。

他以为一心想让张文轩死,这事儿就不会暴露了。

从行为到动机,都完全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量刑。

依法判决,主犯黄家旺,也只判了8年。

法庭上,一边是凶手家长对儿子即将在未管所里“受苦”的叮嘱——

好好吃饭,妈妈等你。

一边,是张文轩的母亲陈慧雯,歇斯底里地拿着玻璃渣扬言要杀了凶手。

打下这场审判的林之桃,并没有手刃坏人的大快人心。

她甚至是心虚的,以至于,陈慧雯在听到对杀人凶手这不可思议的量刑,怨恨地含泪望向自己时。

她不敢接这个眼神。

林之桃自知对她有愧,所以,陈慧雯几次来检察院里闹事,泼油漆、在网上实名举报,还到检察院办公室里“手撕”林之桃。

林之桃也都忍了下来。

她知道这个事儿冤。

8年后,凶手放出来23岁,正值壮年,而张文轩却是再无法长到这个年纪了。

她自己也冤。

作为检察院一方,她案子办得滴水不漏。凶犯几次在庭上想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也都被她灵巧地用实证按了下来。

但,这案子的结果,你服不服。

不服?

这是法律规定的。

服?

难道因为一句“他们是孩子”,就把一条人命轻飘飘地就抵消了么。

在法理之间,未成年人的量刑,总在是游移在一个灰色地带,也许,在成人社会里,你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杀人就该偿命。”

面对孩子,你的答案还能肯定么。

02

《无尽》是难得一见的大尺度。

不是那种血腥、暴力。

而是敢跟你说真话,办真事儿。

一个案子。

男同学将毛片发在群里供同学下载,获利1000块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刑1年。

在进行案件调查的同时,林之桃与同事还发现,案件背后还牵扯出校园之间偷拍女同学私密照片、造黄谣的恶性事件。

而最近,类似的案子正好判了下来。

但,《无尽》不单单在讲案子。

还延伸到案子之外。

比如,剧集还为青少年的性冲动还专门上了一节性教育课。

当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了:“避孕套”,三个字时。

Sir不禁要为这部电视剧叫好。

与台词里带有“卫生巾”都会被和谐的电视剧相比,“避孕套”的出现,也尤为珍贵。

除了跟你开诚布公地说“这种生理现象很正常”这样的性教育外。

它的台词,也都是大实话。

比如,就是有放任孩子去成为偷窃团伙“帮凶”的父亲,为了剥夺无良父亲的抚养权,林之桃与同事白恩宇(高伟光 饰)也不惜硬碰硬,直接硬刚领导与法律专家:

你知道有多少成年人不适合做爹做妈吗。

请问,你在哪个电视剧里听到这样的台词。

《无尽》里的案子,并不遮掩父母养育孩子上的问题,甚至——

它撕开血淋淋的案子,让你去看背后隐藏的成因

在开头的凶杀案里,也许,你会想起邯郸三少年杀人案件。

那下一个案子,你也不陌生。

继父带着亲生的一对龙凤胎去公园划船,年纪稍大的继女慧慧随后也来到了公园,上船后,继父特地让慧慧学习开船。

此时的慧慧,故意拧大了马力,还将船左右摇晃了起来。

最后,酿成一对龙凤胎弟弟妹妹落水,弟弟小虎当即淹死,女孩小花昏迷。

警察来到现场,问慧慧可曾看到后排发生了什么。

慧慧用手指了指在小虎尸体面前痛苦不已的继父——

是他。

是他把弟弟妹妹扔下水的。

谁是凶手?

看上去又是一个“恶童”案。

但如果这样,那么案件未免同质了。

原来另有隐情,Sir先不剧透。

为了调查案件,白恩宇与林之桃走访了慧慧家附近的邻居。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家人包括慧慧对弟弟妹妹的敌意,也看到了继母对非亲生儿女下狠手的“棍棒教育”——

邻居们与居委会大妈看见了,没敢管。

龙凤胎身上频频出现伤口,老师看见了。

没敢管——万一就是孩子自己摔伤了,家长天天找我闹,说我诬告怎么办。

就连小吃店老板也看见了,慧慧把掉到地上的小吃给弟弟妹妹吃。

还是没敢管,只是说了慧慧两句也就此作罢。

周遭邻居都觉得是慧慧嫉妒弟弟妹妹,而故意制造船难。

接下来的方向,是要为慧慧洗清冤屈么?

不。

这个故事最终的导向,是一个我们一直忽视也从未在意过的一条法规——

强制报告制度。

就是在国家机关、公权力等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到不法侵害时,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惨案发展的前期,周遭的人都看见了龙凤胎们受到的虐待:

老师看见了,但怕丢了工作;居委会大妈看见了,但,怕人觉得自己越俎代庖;为小虎包扎伤口的医生也一定有感知,但,也还是觉得自己多管闲事。

导致这对年幼的孩子长期在财狼般继母和生父的虐待下,最后,酿下大祸。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知道,却没有人站出来帮他们一下。

他们不敢。

怕丢工作,怕被报复,而《无尽》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也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要将社会压力向下传达到民众身上,而政府、权力部门并没有承担起他们该有的责任——

这种深刻的反省与肯定,你是不是突然觉得心里热热的。

我们确实没有鼓励过他们

让他们站出来

我们确实也没有跟他们说过

你们可以站出来

你得站出来

你得管

就算错了也没关系

《尽头》不是在一地鸡毛之后,就糊弄过去了,也没有卡在烫手山芋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03

如果你打开豆瓣,你会发现,这部剧其实并没有获得一致的好评,反而,面临着一星五星的两极分化。

其中有一条差评,让Sir印象深刻,也觉得很有代表性——

“此类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去拍凶杀的悬疑,起不到任何宣传警示作用.....”

没错,《无尽》确实有缺点。

它太像法制宣传片。

没有悬疑,就是把卷宗摊开,划重点地让你去看。

它不像是韩剧《少年法庭》那般,围绕着那些被判处重刑的少年犯。

《无尽》的案子很散、很多——

其中,三集左右一个案子,涉猎了如校园暴力、留守儿童、未成年人凶杀、未成年人被虐待、未成年人被性侵等许多在社会上有争议的刑事案件。

要聊的法律也很广——

从未成年人犯罪、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像是今日说法合订本。

没有一贯的主线和大boss。

但,如果其中一个案件,真的起到了普法作用,避免一个悲剧的发生,不也是有意义的么。

事实上,内地关于未成年犯罪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并不是没有拍过,像是《九部的检察官》或者《彷徨之刃》,都在讲述关于未成年犯罪的主题。

可以往是怎么拍的?

《九部的检察官》里,其中的法律科普机会,并没有多少,更多的是办公室政治、办公室恋情、以及反黑。

未成年犯罪只是一张皮。

甚至故事最后,真正判实刑的未成年一个都没有,反而是成年的企业家,官员,黑恶势力,抓了一圈。

豆瓣,打分6.4。

而《彷徨之刃》呢?

走的是另一条路线:煽动情绪。

故事说的是几个未成年人强奸了自己的女儿,因为年纪未够18,凶犯逃离了法律的重判,最后,王千源饰演的父亲,手刃凶手,亲自替女报仇。

为煽动观众的情绪,电影还特地加入了女孩被凌辱时的片段。

你看完只有恨,而没有办法去停下来思考,“如何避免”,“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尽头》里,它却不一样,它触及了一个“三观不正”的痛点。

当我们都在义愤填膺的时候,它浇了一盆冷水,告诉你——

先想想为什么。

然后是怎么办。

所以,在剧里安排了两个水火不容的两个角色。

白恩宇(高伟光 饰)。

野路子出身,大学从体育学院毕业后考进未管所当警察,他在这里,管教未成年犯人的办法就是——“当老大”。

老大要有威严,在禁闭室里,为“小弟”立规矩;

时不时还给“小弟”说一些自己江湖往事,就为吹嘘自己当年行走江湖的“大名”。

但,目的只有一个——

为了让这群小弟迷途知返,遵纪守法。

在白恩宇的眼里,孩子并非天生坏种。

像他在派出所里,见到曾经的“小弟”,这次又差点要二进宫,直接上去就一记爆锤。

他有多恨,就有多爱这个“小弟”。

与白恩宇的 “情”,相比。

在林之桃身上极致的理智也是她小时候经历有关——父亲醉酒后,时常殴打自己、母亲、弟弟。

邻里乡亲也对他们一家人视若无睹。

直到有一天,她偶遇下乡普法的检察官,知道了“家暴” 也并不是无法可依。

她就找检察官帮忙报警,让警察抓走了自己爸爸,却在村里落下了大义灭亲的“白眼狼”骂名。

甚至母亲对她,也是多年充满怨恨。

长大之后的她,养成了一个认死理习惯,办任何事情,都要依据程序——

林之桃的理性,错了么。

为何要设定这样两个水火不容的角色,并让他们一起处理案件?

其实,在剧里,他们代表的是,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官们要秉承的两种态度:一个是情,一个是理。

可以说,他们二人可以让看到“法律”在当下未成年人身上的难处——

全然依“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处罚、审判;

但,“理”的冷冰冰,并不将罪恶彻底斩草除根。

以“情”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

却又会因面对“人性本恶”,变得束手无策。

而这,也是现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更需谨小慎微的原因。

它不好办,要慎之又慎。

这也是这部正剧的熨帖之处,它客观地将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放在了阳光下,让你去翻阅,冷静地看待。

它切忌,“该死”“该杀”这样的评价。

而是,它想让更多人,能去关注案件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犯罪。

也正如,林之桃所说——

我并不想证明他无罪

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有没有可能多考虑考虑成因

在这十年的法治进程期间,我们的社会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就2024年统计。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同比上升4.3%。

其中盗窃犯罪人数占比33%。

刑事检察白皮书(2024年)

由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呈低龄化,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里,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到14周岁,在符合限制性条件时映带承担刑事责任。

也有专家建议: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也就是,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里,但主观知晓犯罪行为产生的后果,可视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是好事。

但我们还需要明白的是,该去用什么样的态度去了解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

Sir也希望,未来,关于未成年犯罪的国产电视剧还能再往前走一步。

就像是前段时间8.7高分的《混沌少年时》。

它从第一集就告诉你了,凶手是谁。

却在之后慢慢地抽丝剥茧,去告诉你这个社会、学校、家庭都发生了问题。

而,当观众被这些尖锐问题而刺痛得哑口无言时。

也许,我们可以不用再选择用一桶油漆,盖上了那些曾经的“罪恶”涂鸦,而粗暴了事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来源:湖北台搞笑剧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