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年》丨福清市检察院:“玉融花”开,用爱守护“少年的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6 23:25 2

摘要:2024年8月,一部围绕未成年人犯罪展开的悬疑剧《九部的检察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剧中检察官们携手办理一系列未成年人案件,深掘案件背后的真相,守护“少年的你”。在福清市检察院,也有一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检察官,他们用爱和责任守护少年儿童的青春之路。

2024年8月,一部围绕未成年人犯罪展开的悬疑剧《九部的检察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剧中检察官们携手办理一系列未成年人案件,深掘案件背后的真相,守护“少年的你”。在福清市检察院,也有一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检察官,他们用爱和责任守护少年儿童的青春之路。

福清市检察院于2011年成立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机构改革后更名为“第七检察部”(以下简称七部),系福州地区首个成立未检专门办案机构的单位。福清市检察院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全面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凝聚“六大保护”合力,精塑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未检品牌,助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与家庭携手

让爱回归温暖港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22年3月,福清市检察院联合福清市妇联、关工委建立“玉融花”家庭教育指导站以来,该指导站不断优化制度、升级品牌,创设“e234+”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解决案件背后的家庭问题,让涉罪未成年人在知法悔过的同时,从家庭温情中获取自新力量,实现矫治教育的预期目的。

检察官联合社工在“玉融花”家庭教育指导站

向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e234+”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即立足“一个基地”,打造e时代特色家庭教育阵地;用好“两股力量”,形成指导实践聚合效应;定制“三”类套餐,实现“一家一策”精准指导;延伸“四”个环节,完善司法保护全链条;激活“+”力量,共同护“未”来。

在办理未检案件时,七部检察官会根据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受创、家长忽视家庭、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对应设置红、黄、蓝“三色课程”,同时开展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家庭情况、行为表现等,确定三个不同频次的帮教级别,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帮教。

“例如,在办理黄某故意伤害案时,我们发现黄某易冲动行事、自控能力不足,家庭关系疏离。经评估,我们为黄某定制了‘黄色亲子套餐’和‘蓝色修复套餐’,并启动二级专业帮教。通过心理辅导、法治夜话、亲子团建等策略,黄某与父母逐渐打开心结,重建亲情链接,最终顺利回归社会。”七部负责人吴思介绍说。

在郑某涉嫌聚众斗殴案中,七部检察官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郑某内心空虚,为寻求慰藉与不良朋辈交往,进而参与聚众斗殴。经了解,郑某父亲长期在外经商,母亲忙于工作,对郑某缺乏耐心和关爱,七部检察官遂制发《督促监护令》,向郑某父母提出具体监护要求并作出指导。郑某父母也十分配合,主动承担责任:父亲每天与儿子通话互动,母亲暂时放下工作陪同郑某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以及福清市检察院组织的每一场指导讲座。在父母的陪伴下,一段时间后郑某重启生活,并因见义勇为获得表扬。鉴于郑某的表现有明显好转,在考察期结束后,福清市检察院依法对郑某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一案例是该检察院有效延伸调查评估、督促监护、跟踪回访、源头预防4个关键环节的体现,让家庭教育指导这一解决犯罪根源问题的检察干预有抓手、有标尺。

2024年以来,福清市检察院发出《督促监护》令76份,共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开展线上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2场,覆盖1500余人次,切实帮助“问题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牵手“法治小助理”

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每个学期,陈老师都会来给我们上法治课,她的课程既生动有趣又包含很多法律知识,我们常常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我很幸运成为一名‘法治小助理’,成了陈老师的小帮手。”福清市滨江小学学生林轩妍在作文《我幸运地成为“法治小助理”》中分享了自己如何成为“法治小助理”,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法治案例分享给其他同学的过程。文章虽短,但生动反映了福清市检察院延伸法治副校长服务触角的有效举措。

“法治小助理”既是法治宣讲员,也是校园观察员,更是法治副校长履职时必不可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自2022年3月首批“法治小助理”上岗以来,如今福清市检察院在全市已选聘30名学生担任此职,他们主要协助任职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观察和了解同学们的法治需求,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丰富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及时反映影响校园安全的问题,与七部检察官共同推进校园普法工作。

林轩妍在作文中提到的“陈老师”,是福清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文,也是福清未检创始人。在担任法治副校长期间,陈文每次都精心备课,选取未成年人听得懂、感兴趣、易接受的法治案例,帮助他们增强法治意识。陈文至今仍清晰记得,“法治小助理”反映某小学周边文具店售卖“臭包”等“三无”玩具问题,七部检察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清理整顿时的情形。

“那次我去学校上普法课,一走进讨论室就看到‘法治小助理’眉头紧锁,他们看我坐下,立马反映了近期发现的一个问题。原来学校风靡一种叫‘臭包’的玩具,只要用力挤压后往地上一扔就会爆炸,并产生不明气体,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学校旁边的文具店、小卖部均有售卖。”获取“法治小助理”的“线报”后,陈文随即走访了多家文具店发现,确有这类“三无”产品,价格低廉且存在安全隐患。

“臭包”究竟是什么东西?经查阅资料,原来该产品含有硫化钠等化学物质,用力挤压里面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而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眼睛、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都会产生影响,高浓度的硫化氢甚至会威胁生命。连续几天,陈文和七部检察官们摸排了多所学校周边商铺,发现“三无”玩具不在少数,他们立即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一个月后,这些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得到解决。

与“法治小助理”牵手共同守护安全校园的经历,让陈文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法治副校长虽然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法治小助理”才能实现保护“零距离”。

“神奇巴士”送法进乡村

“嘀嘀嘀……”一辆车身贴满可爱卡通形象并融合法治元素的“神奇巴士”正行驶在福清部分偏远乡镇和学校的路上,为当地的孩子和群众带去实用的法律知识,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

2024年以来,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三级检察院未检部门创新思路,共同策划了以“神奇巴士”为主题的系列普法活动,通过线下开通实体公交专线、线上发布主题动漫等形式,以情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乘一路车,学一路法”。

检察官与学生一同观看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微动漫

“‘神奇巴士’除了车身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外,车内设计更是别出心裁。我们精心制作了生动有趣的普法海报,让孩子们在上下学途中就能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陈文介绍,针对福清部分偏远乡镇、学校日常普法宣传覆盖面有限等问题,“神奇巴士”专门定制了相应路线,单程1小时,途经山区、多所学校及城市繁华中心,载着检察官们的关爱,奔赴一个又一个目的地。

2024年10月,“神奇巴士”缓缓驶入福清市渔溪镇联华村梧瑞小学,七部检察官给这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体验课。孩子们通过观看系列主题动漫“不好笑的玩笑”,了解校园欺凌及其危害。七部检察官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引导孩子们“明辨是非,不做揉纸团的人”。

陈文在“神奇巴士”发车仪式中介绍全省首辆普法公交车

“自这辆‘神奇巴士’发车以来,我们将普法方式从单一的口头式拓展为多元的‘移动式’,从线下给孩子们分发普法书籍、文创产品到线上播出主题动漫、MV、舞台剧等,帮助孩子们看到法、看清法、看懂法。”陈文说,目前已累计制作普法微视频4部,编写漫画书3套,研发精品课件12套,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40余场。

来源:福州检察之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