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集就登上收视率第一,央视新剧又火了,谁说刑侦剧必须严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6 14:16 2

摘要:剧集开场就是著名的“鹤岗1.28”大案,案件的血腥程度拉满,在精湛的镜头张力与演员表现下,每位观众都攥紧了拳头。

去年11月份,于和伟主演的《我是刑警》震撼播出。

剧集开场就是著名的“鹤岗1.28”大案,案件的血腥程度拉满,在精湛的镜头张力与演员表现下,每位观众都攥紧了拳头。

而后,就彻底开启了一阵“刑侦热”。

然而,刑侦题材并不全都是严肃的,同样也能贴近生活,甚至是在轻松的氛围下破案。

昨天央视八套爆出的一部剧,刚上线就火了。

连看三集后,我愿称之为“最舒服下饭刑侦剧”。

——《刑警的日子》

《刑警的日子》由高群书执导,主演何冰、欧豪、张佳宁、王佳佳。

再加上黄觉、刘佩琦、曹炳琨、艾莉亚、潘斌龙、沙宝亮、左小青等演员作配,阵容非常强大。

这部剧早在2023年底就拍好了,即将上线的时候某演员却突发桃色事件,又磨蹭了一年半才姗姗来迟。

成绩如何?

首日三集,就登录央视八套收视率第一。

口碑也是惊喜。

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种喜剧风的刑侦剧。

连看三集后,我必须说。

这部剧对于减肥人士太不友好了。

因为剧实在太下饭!

不同于其他刑侦剧对于猎奇案件的艺术性呈现,本剧主打一个真实,当然也可以说是——接地气。

第一集开场就是杀人案。

破败的城中村小屋,50岁的站街女在出租房中被残忍杀害。

“女,五十岁上下,呈侧卧姿势,甩溅形血迹,屋内凌乱可能打斗过。”

剧集背景在2000年,那个时候还没有大数据,别说监控,连手机还没普及。

破案的手法只有一个——

搜!

命案发生,围绕案发地点方圆五公里马上进行地毯式搜查,而隔壁的小四川提供了第一条线索:

昨晚好像听到了干“那种事儿”的声音。

那种事儿?

没跑了,肯定是顾客。

接着又是问,顺藤摸瓜终于搜到了一处工地,找到宿舍人不在,可箱子里就藏着带血的女性衣物。

凶手,就这么愣是问出来了。

最后一查才知道,杀一个人,原来只因为五块钱。

凶手在工地上被老板骂,于是跑到了村里发泄,说好了25块钱一次,他给了30块,对方却没找钱。

不找钱就算了,她还骂他,这一着急就下了杀心。

5块钱一条人命,这事儿听来荒唐,但在当年还真不算稀罕事。

第二件案更蹊跷和离谱。

郊区野外发现死尸,死者是个少年,身中15刀,生稙器专门被捅了3刀。

警方根据尸检报告分析,凶手很可能不是一个人。

死者的父亲在韩国做生意,家境优渥,这样一个富二代,最后怎么就落得被不同的人捅了15刀呢?

怎么?问!

根据死者生前的关系网,刑警们又是地毯式搜索,从饭店问到舞厅,从朋友问到女友。

最后竟然得到一个惊人的真相——

富二代只是因为调侃小团伙头头的酒是假酒,就被老大命令手下的所有伙伴都捅他一刀,上演一出《东方快车谋杀案》。

离谱,真的离谱。

可越离谱的真相,就越能体现出真实的可贵。

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穷凶极恶,智商拉满的大案?更多的,其实还是让人匪夷所思,只能一声叹息的冲动与愚蠢。

这也是《刑警的日子》最抓人的地方

别的剧开场都是特大案件吸引读者,而这部剧开场就是一段包袱。

小刑警“刘子明”(欧豪饰)在路边等师父,可交警却以不让停车为由让他走,几顿掰扯未果,刘子明只能挪车。

可车刚发动,师傅“魏哥”(何冰饰)来了——

“刘子明!你干嘛呢!”

再一看,哥们连鞋都没穿,在火车上被偷了!

徒弟嘴了一句:

师父,是不是被人穿错鞋了?

师傅回怼:

你傻啊!穿错了他也得给我留一双啊!

哈哈一笑,徒弟赶紧开车撇开话题。

这生活儿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

但别看是生活流,节奏非常快,情节扎实紧凑。

开场都不用人物介绍,基本上就俩人——

师傅:魏哥;徒弟:刘子明

接着第一个镜头是接师傅,第二个镜头师徒二人来到了站街女凶杀现场,5分钟就开始查案。

而当其他剧都在拼命进行本格推理,社会推理,把破案作为主要情节时,而该剧却将重点放置到了刑警自己身上。

方法是死的,可案子是活的,一场匪夷所思的命案,到底是怎么破的?

见招拆招。

第一场站街女杀人案,线索清晰,但过程并不顺利。

当询问到嫌疑人的名字时,对方早就躲在城市的角落,他们只好去建筑市场找凶手的老友“耗子”。

怎料这个“耗子”确实跟耗子一样油滑,见了警察就立马装的卑躬屈膝,顾左右而言他,没说两句就跑了。

师徒俩只能潜伏跟踪,终于跟到一处台球厅,再一看,这哪是耗子,分明就是老虎。

就因为别人欠他点儿钱,当场能拔了人家的牙。

他们能怎么办?

一个字,上!

但也不能打草惊蛇,于是,刘子明只能装成路人,和耗子来了一场比武,让耗子理亏,这才逼问出了凶手的住址。

难,破案还要陪社会大哥演戏。

最后凶手是认罪了,可凶器找不到,就说了一句扔laji桶了。

找不到凶器就不能结案。

怎么办?手工找!3个刑警愣是把整个laji山都翻了个遍,光是水果刀就找到六七把,最终终于找到了凶器。

找到凶器后刘子明那一声仰天长啸,证明了刑警的英姿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煎熬。

第二个案子,刑警们查了一圈也没有线索,把富二代去过的地方摸了三遍都没有线索。

最后靠什么突围的?

刘子明与女孩谈恋爱,闲聊中突然意识到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有手机,更别提富二代。

于是马上到营业厅查手机号,这才找到突破性线索。

生活,也是刑警破案的方式。

但原始流破案,总会有纰漏和错误。

富二代被杀后,李子明发现现场周围有人剪断电话线,于是一口咬定这就是凶手。

他没日没夜蹲守在电话旁边,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一把将其扑倒。

没成想,这人跟案件没有一点关系,纯粹是因为家里太困难,嫉妒那些打电话眉开眼笑的人——

“我就是看不过那些打电话的人,他们怎么那么高兴呢。”

不仅没抓到凶手,还差点把耽误了小伙渐冻症的母亲。

而这件事和整个案件毫无关系,没有推动,也没有影响,可还是加入到了剧情中。

为啥?

因为真实,破案过程就是这样,往往很多努力很多时间很多热血都是徒劳,这就是刑警正常的日子。

但他们的日子也并不枯燥,甚至还有点好笑。

开场一个包袱,确定了《刑警的日子》轻喜剧的基调。

而这对儿师徒,完全可以看作是“没头脑与不高兴。”

师傅不高兴,嘴贫话唠,得理不饶人——

查案到后半夜,徒弟嘴馋了撒娇了一句:

“师傅,咱什么时候让食堂给咱弄点宵夜啊!疙瘩汤也行啊!”

师傅一听立马来劲了:

“疙瘩汤哪行啊!等我当了局长,我给你单开一饭馆,炒几个热菜,来点啤的!”

徒弟一听立马开心了,然后意识到了什么,老脸一红扎进了饭盔。

弹幕:

这刘子明,听不懂好赖话呢!

还有经典场面——

富二代被杀后,刑警小队在周围小区进行地毯式搜查。

三个刑警徒弟都累够呛,想着随便糊弄糊弄师傅,说都搜遍了也没线索。

师傅问:

“都搜遍了?那希望小区去了吗?二栋三单元去了吗?三单元102去了吗?里面什么装潢?住着什么人?”

徒弟们支支吾吾回答,说去了,有个紫色的沙发,住户是30多岁的寡妇。

师傅一听,彻底暴走:

你们还学会编词了啊!跟谁学的啊!

徒弟不解,师傅的下一句话震耳欲聋:

“我说那地址是我爸我妈他们家!”

这场戏完全是按照喜剧来拍的。

三兄弟有的咽口水,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支支吾吾,一看就是在说谎话,再配合上轻快幽默的音乐。

弹幕看到这里都笑疯了:

敢说师傅的爸妈是寡妇?这仨活宝!

何冰的自然演绎,彻底消除了“刑警”身上的距离感,好似这就是我们身边某个爱开玩笑,爱占便宜,但关键时刻的却又能独当一面的叔叔舅舅。

而欧豪也同样出彩。

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龙傲天”形象,这次的欧豪,有点呆,有点愣,但也有点可爱。

他是初出茅庐的热血小刑警,也是刚刚退役的摔跤教练,武力值拉满,专业能力又不足。

简直可以说是当代版金刚芭比。

和师傅24小时保持斗嘴,去饭馆查案还不忘抠嗦师傅——

师傅,咱要个油爆大虾呗!?

临时出警,手底下没有车,自己偷走了黄主任的摩托,但是又不会骑。

师傅:刘子明,你会开车吗?

刘子明:师傅,你瞧好了吧!

于是师徒俩人去查案的过程中,先出个交通案,

翻车了。

平日里,欧豪的表情永远是这样:

眉头紧锁,一头雾水,好像发现了什么大不了的事。

而师傅永远是他的明灯,指哪打哪,从来不问为什么。

但李子明也有冲动的时候。

当师傅锁定凶手范围后,主任却认为证据不足不下达指令,李子明却急了,对着主任狂吼:

“怎么就没证据了!怎么就不是他们了!”

主任:“你出去!你敲门了吗就进来?”

李子明马上出去,敲敲门又冲了进来化身复读机:“怎么就没证据!怎么就不是他们了!”

主任:“你出去!我让你进来了吗?!”

李子明:“........”

师傅,没事,我刚偷了主任一支笔,你给他扔了,咱解个气!

哈哈哈,还是这对儿师徒能走到一起!

当然,比起其他严肃的刑侦剧,《刑警的日子》就显得没有那么多的“艺术追求”。

明明是命案还要掺和喜剧和爱情,甚至还有刑警做无用功的桥段。

但这恰恰正是“刑警的日子”最真实的地方。

毕竟谁也不是超人,在那个连科技都没有的年代,破案的手法,或许就是刑警对于“过日子”的丰富经验。

高群书这次发挥在线,剧集节奏精准,快慢结合,庄谐并重,破案与日常同步进行,观感十分轻松。

我宣布,这个月的饭,《刑警的日子》承包了。

——全文完。

来源:得得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