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薛晓舟母亲卧病在床、自己收入有限,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想要找到一应俱全、物美价廉的出租屋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蛮好的人生》最新的剧情中,薛晓舟搬进了胡曼黎家,两个销售搭子,从此开启了没羞没臊、又吵又闹的“同居”生活。
薛晓舟搬进胡大姐家,是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在女友搬离、房租到期之后,找房子、求合租就成了摆在薛晓舟面前的头号难题。
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薛晓舟母亲卧病在床、自己收入有限,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想要找到一应俱全、物美价廉的出租屋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奈之下,他只好向胡曼黎发出求助信号,希望人脉广、渠道多的老大姐能够帮助自己。
高明的猎人,往往都以猎物的身份出现。此时的胡曼黎,正在为儿子丁达尔糟糕的英语成绩着急上火,薛晓舟的意外求助,让她看到了希望。于是,她打着帮薛晓舟找房的名义,把自己的合作伙伴忽悠成了租客。
不明真相的薛晓舟,稀里糊涂地就成了胡曼黎的租客。双方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胡曼黎答应薛晓舟免费住进家里,作为交换,薛晓舟需要帮助儿子免费补习英语。
此时此刻,后知后觉。在彼此试探、极限拉扯之后,胡曼黎与薛晓舟达成了共识。终于有了暂住场所的薛晓舟忽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胡曼黎的计划——她早就想给儿子找个补习老师,于是借着租房的机会,把薛晓舟变成了免费的家教。
薛晓舟惊呼上当,胡曼黎心满意足。
在木已成舟、同居开启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世上家教千千万,胡曼黎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薛晓舟呢?
答案很简单——穷。
赚钱靠张嘴,花钱如流水。以前的胡曼黎,天天开单、年年销冠,过着有钱花、随便花的日子。当时的她,随便逛个超市,出手就是四位数;298元的天价车厘子,买的时候气都不喘、眼都不眨。
胡曼黎的生活支出有多夸张,我简单列举一下2023年9月的账单,大家自行体会:新兴银行信用卡账单6.48万元元,生活费2万元,孩子冬令营10万元,房贷2.3万元;此外,还有物业费、车险等费用支出。即使不计算冬令营等非日常支出,按照最保守的估算,胡曼黎每月的基本开支就超过了10万元。
时过境迁,不复当年。
巨额房贷、全职太太、孩子国际学校——这是当代中产返贫的三件套。
在夫妻离婚、被炒鱿鱼、禁止从业、无法开单之后,胡曼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费杂费、房贷车贷——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胡曼黎而言,真正的问题是没有钱。在离婚+失业的双重打击下,她卖了包、卖了车,交了自己的房贷、交了儿子的学费,分分钟就跌落了阶层。
从精致女人到中年返贫,胡曼黎习惯了菜市场,用上了地摊货。消费降级的她,车厘子告别了超市的3J礼盒,下午茶沦为了49.9元的团购套餐。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生活越来越穷、日子越过越惨的特殊时刻,儿子的英语成绩亮起了红灯。此时的胡曼黎,想要给丁达尔请一名一对一的家庭私教,无异于痴人说梦。
毕竟,用薛晓舟的话说,在大上海的市场行情,一对一的补习老师每小时收费200元,如果每天补习两小时,每月收费就是12000元。对于胡曼黎而言,这简直能要了亲命。
自己手里没钱,孩子又要补习——万般无奈之下,胡曼黎只能选择资源互换,用房租冲抵补习费。
这不是我的脑补,而是真实发生的剧情。在剧中,就在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的当晚,胡曼黎就拿起计算器,算起了经济账。
穷,是双方“同居”的催化剂。
不过,以胡曼黎的精明,以退为进、反客为主邀请薛晓舟住进家里,她还要有着自己的考量。
薛晓舟与胡曼黎,一个是理论知识无敌,一个是销售经验满级,这样的两个人简直是天作之合。但是,薛晓舟作为保险代理人,不能总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当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胡曼黎说,邀请薛晓舟住进家里,是为了加深彼此了解,提高团队凝聚力。这话听起来像是官话、套话,细思之后却是真话、实话。
理论知识一大把,实操能力等于零。对于薛晓舟而言,他最大的短板就是销售经验不足、难以促成交易,这恰恰是胡曼黎的优势和长板。
作为保险行业的老大姐,胡曼黎既有手段、又会话术,即使有一万种困难摆在面前,她总有一万零一种促成交易的办法。
同一屋檐下,家长里短里,胡曼黎可以利用日常相处的时光,言传身教、当面教学,帮助他强基固本练内功、打怪升级刷经验,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人。
胡曼黎,没有信手拈来的轻松,只有深思熟虑的成功。
来源:烟花五月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