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起这名字,战国时候响得跟雷似的,伊阙、伐楚、长平,三大战役干掉百万敌军,硬是把秦国推上霸主宝座。
白起这名字,战国时候响得跟雷似的,伊阙、伐楚、长平,三大战役干掉百万敌军,硬是把秦国推上霸主宝座。
可《大秦赋》里,这位战神愣是没露脸,怪可惜的。
剧里从长平之战后开讲,白起没啥新仗可打,死了还得挨骂,编剧干脆让他“隐身”。
想知道这杀神咋从泥腿子混成武安君,又咋栽在自己人手里?得从他20岁那年说起。
白起生在秦国,家里没啥背景,就是个平头百姓。
战国那会儿,秦国搞了个军功爵制,谁打仗立功,谁就能往上爬,不看你爹是谁。
白起赶上了好时候,20岁那年,秦昭襄王正憋着劲儿往东打,想收拾三晋的韩、魏、赵。
白起抓住了机会,报名参军,靠着一身狠劲儿,混成了左庶长,带兵攻韩国的城池。
公元前294年,他带队打新城,干净利落拿下,头一回让秦国朝堂记住他的名字。
第二年,白起的机会来了。
秦相魏冉看他有种,推荐他当主将,去收拾韩魏联军。这就是伊阙之战。
白起才21岁,带着秦军跟24万韩魏联军干上了。
他没硬碰硬,而是带着人绕到敌军后头,抄了他们的粮道,断了后路。
联军乱了阵脚,秦军趁势冲杀,24万人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白起这一仗打得六国直哆嗦,秦昭襄王乐得合不拢嘴,封他为武安君,从此把他当宝贝。
白起站在咸阳的军营里,身上还带着战场的土,眼神却亮得吓人。
打完伊阙,白起跟开了挂似的,带着秦军四处开花。
接下来的几年,他先盯着魏国,带着兵一口气拿下61座城,魏国差点被打得喘不过气。
接着,他又挥军赵国,抢了光狼城,逼得赵国赶紧送礼求和。
白起没停,转头又去收拾楚国。
楚国那会儿还是南方大佬,可白起不惯着他们。
他先带兵夺回上庸,逼楚王低头求和。
第二年,他又杀进楚国腹地,拿下鄢、邓五座城,直扑楚国都城郢都。
楚王吓得连夜跑路,祖坟都被白起一把火烧了。
楚国从这以后就蔫了,再也没缓过劲儿。
白起这一通打,楚国丢了30多万兵,城池更是数不过来。
白起的名字,成了六国的噩梦。
可他最大的仗,还在后头。
公元前260年,秦国跟赵国在长平干上了。
这场仗,秦国一开始是王龁带兵,赵国那边是廉颇。
两边你来我往,打得胶着。
后来,赵国换了个叫赵括的年轻将领,秦国这边却悄悄把白起调了上来。
白起这人,打仗不爱硬拼,最会玩心眼。
他没急着攻,而是派人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括的40多万大军困在长平。
赵括死守了46天,粮食吃光,兵饿得站不住。
白起瞅准机会,带着秦军一波冲锋,赵括被射杀,赵军彻底崩了。
40万投降的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加上战场上死的,50万赵军就这么没了。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男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长平之战,把白起的名声推到了顶点。
六国听见他的名字,腿肚子都打颤。
秦昭襄王在咸阳宫里,乐得直拍桌子,觉得天下迟早是秦国的。
可白起这人,仗打得狠,心思也多。
他不光会带兵,还爱给秦王提主意。
长平刚打完,他催秦王赶紧趁热打铁,灭了赵国。
可秦昭襄王听信了丞相范雎的话,觉得先歇口气再说,错过了机会。
白起憋了一肚子气,觉得秦王没眼光。
第二年,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改了主意,想再打赵国。
可他没用白起,派了个叫王陵的将领去。
王陵带兵围邯郸,愣是没打下来。
赵国缓过劲儿,找了魏国和楚国帮忙,秦军吃了亏。
秦昭襄王急了,想让白起出马。
可白起这时候病了,躺在咸阳的宅子里,派人给秦王上书,说现在赵国有援兵,时机不对,打不赢。
秦王不听,换了王龁上阵,结果王龁又输了,折了五万兵。
白起听说后,忍不住抱怨,说当初要是听他的,哪有今天这败仗。
白起这几句话,捅了马蜂窝。
秦昭襄王本来就窝火,觉得白起不听话,还敢当面指责。
范雎在旁边煽风点火,说白起功劳太大,心思多,留着是个祸害。
秦王越想越气,下令让白起带兵出征。
白起拖着病体,硬着头皮上了路。
可他一边走一边嘀咕,说这仗没法打。
军队走到杜邮,范雎又跑去告状,说白起满肚子怨气。
秦昭襄王彻底火了,派人带着秦王佩剑,赐死了白起。
白起接过剑,站在杜邮的荒地上,仰头看了眼天,抹了脖子。
白起这一死,秦国朝野都震了。
战场上,他是杀神,百战百胜;可宫里,他却斗不过猜忌和权谋。
秦昭襄王喜欢听话的将领,像王陵、王龁这样的,干活老实,不多嘴。
白起不一样,他仗打得好,主意也多,功劳大得让秦王睡不着觉。
长平之战后,秦王不用他打邯郸,怕他再立大功,尾大不掉。
白起自己也没藏好心思,抱怨秦王,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大秦赋》没让白起露脸,其实挺有道理。
剧里从公元前259年讲起,长平之战已经打完,白起没啥新仗可打。
把他拉出来,只能演他跟秦昭襄王吵架,最后被赐死。
这么一演,观众准得骂秦王忘恩负义,影响剧里秦昭襄王的形象。
编剧掂量再三,干脆让白起“隐身”,把镜头留给王龁、廉颇、王翦这些后来的将领。
白起的故事,留在了长平的坑谷里,留在了秦国东出的铁蹄下。
白起从泥腿子爬到武安君,靠的是战场上的血和命。
他为秦国打下半壁江山,硬是把六国打得没脾气。
可他忘了,战场上他能呼风唤雨,宫里却得低头做人。
秦昭襄王要的是听话的刀,不是会说话的将。
白起倒在杜邮的那一刻,秦国的霸业还在往前冲,可那把最锋利的刀,已经折了。
来源:牧白历史